4月9日,国内首座专题展示民族民间法文化的博物馆在麻阳正式开馆。
该馆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新溪村,面积约608平方米,是全省首批乡村博物馆之一。馆内展陈内容以“乡村秩序的生成——民族民间法文化”为主题,主要展示沅水流域各民族多样性民间法文化的历史变迁、表现形态、规范功能、实践成效及其社会生活图景。
“我们建这个馆的初心是寻找一个承载‘文化振兴’和‘推动乡村治理’任务的抓手,在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省委办公厅驻新溪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范年东介绍,该馆从谋划到开馆长达20个月,展品的收集整理工作历时7个月,正式布展的展品共213件,其中海外回流的画作有48件。
据了解,在博物馆的筹备过程中,省委办公厅乡村振兴驻新溪村工作队通过校地合作,与怀化学院李晓明教授团队携手,深入挖掘具有地方法制特点和民族法制特色的代表性实物文献资料,收集整理400多件实物,涵盖人与自然环境保护、家庭关系婚嫁习俗、全力保障房屋产权等八个方面。
走进展馆,一幅《妇女劝架图》映入眼帘。历史上,由于苗族、侗族“舅霸姑婚”习俗,女性通常因血缘关系成为化解双方矛盾关键角色。“在苗族有个特点,男人解不了劝的。两个男人打架,第三个男人劝,只会打得更厉害,妇女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人介绍着《妇女劝架图》的由来。
县委党校中青班学员周慧通过观展,认为少数民族民间具有“法”性质的一些习俗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文化资源。“比如苗族‘议榔’制度、侗族‘款约’等民间法形式,以群众认同的规则凝聚共识,在邻里矛盾化解、集体事务决策、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柔性约束作用,有效弥补了正式法律在基层实施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为民间法与民族习惯法来说,麻阳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在全国是第一家此种类别的博物馆,也正式列入了湖南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对于麻阳和怀化来说,它在民族文化中是独树一帜的。”怀化学院博物馆馆长李晓明赞叹道,这个馆既是承接过去,也是面向未来。博物馆里陈列着历史上很多管理治理智慧,通过“推陈出新”,对于现代社会治理有着启发、参考价值。
(曹芹 向潭生 颜琦)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