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热土迎来了一群最会讲红色故事的人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徐晨鑫 编辑:符环宇 2025-07-30 13:44:0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实习生 徐晨鑫 长沙报道

10天时间,175名选手,224个红色故事。

当9岁儿童与20年讲解“老兵”同台竞技,当天南海北的讲述者齐聚湘江之滨,历史回响与现实表达在这里交织。

7月16日至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长沙举行。这场由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赛事,吸引了全国31个省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军队系统的选手角逐。

7月25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场宣讲在长沙市望城区举行。

“金牌讲解员”是怎样炼成的?红色故事背后有哪些“故事”?

红色湖南的“大背景”

当大赛的聚光灯投向湖南,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湖南“红色资源大省”的认可。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幅红色地图,湖南无疑是最滚烫的坐标之一。

秋收起义的激烈枪声、通道转兵的绝处逢生……都是改写民族命运的“关键帧”。

湖南这片被热血浸染的土地,是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这里承载着“问苍茫大地”的世纪之问,流传着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令人动容的红色故事。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赞誉,早已刻入三湘四水的肌理。这里有38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皆留足迹,湘籍开国将帅人数在全国居前。

WeChatdb8980d1945c9b929de1ac2e5a967b9d.jpg

位于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

红色底蕴深厚的湖南,近年来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利用方面,成效显著。

比如,专门出台了《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让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法治化、规范化。

还比如,打造“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品牌,推出《恰同学少年》等沉浸式情景剧,建设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新区等,推动红色文旅“活起来、潮起来、串起来、强起来”。

WeChat4c0a1715bafbd474d792d8f28b74cce6.jpg

“我的韶山行”2025年春季研学累计接待师生超22万人。(喻名才/摄)

作为本次大赛举办地的长沙,累计投入5亿元推动文物修缮、场馆提质和展陈创新,打造了湖南第一师范、新民学会旧址等红色研学品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启动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工程,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

跨越八十年的回响

讲完地理“坐标”,再来说说时间“刻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历史节点,大赛以“胜利号角的回响”为主题,将红色故事置于民族精神的宏大叙事中。

大赛紧扣这一背景,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拼接出中华民族“在苦难中铸就辉煌”的壮丽图景。

抗战故事,成为多位参赛选手的“自选题”。

比如,来自海南史志馆的刘雨明是最年轻的选手之一,她讲述女战士许如梅托付未满月女儿后赴抗日战场的故事,一句“她壮烈牺牲时来不及再看一眼女儿”让全场潸然泪下。

比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李婧,在《脊梁》中诠释了“兵民是胜利之本”,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不拔。

本次比赛共有175名红色故事讲解员参赛。

还比如,代表湖南参赛的韩琦、周密、苏卓、唐一丹、付汝佳这5名讲解员,有4位讲的是抗战故事,湖南党史馆唐一丹讲的则是其太爷爷——“中国雄鹰”唐铎与苏军并肩抗击法西斯的故事。

这些故事如同“切片”,展现了历史的横截面。“00后”、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沈子林说:“通过讲红色故事,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据报道,大赛专业组30名选手中,“90后”占比超七成,彰显出红色旅游讲解工作代际传承的活力。

他们对故事的挖掘和讲述,让80年前的“胜利号角”在新时代再次回响。

讲好红色故事的“秘诀”

从追寻世界与人类起源的创世神话,到浩如烟海的历史传记,再到电影院内的震撼大片、茶余饭后的闲聊消遣,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故事”有着近乎痴迷的情感取向。

举行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就是要培育“讲故事的人”。

175名选手、224个故事的激烈比赛,最终决出“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各10名。

比荣誉更重要的是,大赛解码了“如何讲好红色故事”的秘诀。

WeChat0356043f81febff0c57a8f695feb8052.jpg

7月27日,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宣讲活动走进韶山。(图源:韶山市融媒体中心)

深度挖掘,让历史“活”起来。正如江苏省文旅厅革命文物处张静静所说,“讲解不再是历史的复读机。”湖南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梁利平则透露,湖南参加初赛的5个故事中,有4个是新近挖掘的史料。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韩琦告诉观潮君,为了考证1942年南下抗战史实,他查阅了300余份电报底稿,讲稿修改达32次。最终,他成为本次大赛的十位“金牌讲解员”之一。

而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志愿讲解员金雪剑则成了展厅里的“演员”,用年轻人的方式还原历史场景,让红色故事“活”出展板。

深度挖掘、刨根问底,不仅让故事更鲜活,也让讲解员自身更好地“走”进故事。这样,红色故事不仅是历史书上的文字,更是具有温度的场景。

观潮君注意到,选手们除了发掘故事,形式创新同样亮眼。湖南选手唱起长沙弹词,四川选手打起快板,还有选手融入多语种、歌曲、舞蹈……这些接地气、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让红色故事更能入脑入心。

“凡人”视角,讲述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如果我们要了解一段往事的全部历程,那么,必须看到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

“98岁高龄的陈冬元阿婆轻轻抚摸、声音颤抖,‘这石碾是被我哥哥的鲜血染过的呀’……”湖南雷锋纪念馆讲解员付汝佳从陈冬元的视角出发,透过怀化芷江机场一角的巨大石碾,讲述了抗战中近两万民众前赴后继修建机场的故事。

为了确保史实精准、细节动人,付汝佳多次前往芷江实地走访,稿件修改了几十次。“我们从普通民众的视角,挖掘了很多鲜为人知却直戳人心的细节,不搞空话。”付汝佳说,这是她荣获“金牌志愿讲解员”的“杀手锏”之一。

而像这样,选择以普通人的视角展开讲述的讲解员不在少数。如,上海赛区140余件参赛作品中,近半数聚焦抗战中的普通人——接线员、护士、译电员等群体,凝视那些曾经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抗战英雄。

“凡人”视角,因为靠近每个人,而具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

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现场为10名“金牌讲解员”颁奖。

故事张力,在于宏大历史下的细节呈现。无论是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角度展开讲述,还是从红色文物、红色报刊、红色书信、革命诗词以及电报等小切口入手,此次大赛中,选手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从红色故事中提取“关键锚点”,力图以细节实现与听众的共情。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条“法则”在讲好红色故事中同样适用。

湖南选手韩琦讲述的《“展儿”的青春抉择》,用一封泛黄家书将杨开慧侄女、抗日烈士杨展滚烫的革命热血演绎得一字千钧;四平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璐以一把杨靖宇将军的口琴为切入点,一曲《将军的口琴》,将观众带入林海雪原,再现杨靖宇在绝境中以口琴为“精神武器”的乐观与昂扬……

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现场为10名“金牌志愿讲解员”颁奖。

关注细节、重视情感,这或许就是“事件”与“故事”的区别。

因为讲故事,宏大历史长出了“血肉温情”。正如大赛评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所说,“共情的角色、真实的情感、重要的瞬间、特定的细节,始终是讲好红色故事的关键因素。”

虽然大赛已经落幕,但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始终是具有时代价值的重要命题。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徐晨鑫

编辑:符环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1/74/1516560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