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运动,何必囿于球场跑道?就在城市街角、滨水地带或极限公园,一股小众运动的新浪潮正悄然兴起,以其无法抗拒的独特魅力,精准击中心跳——它们或许尚未席卷大众视野,却足以点燃你探索的热情,在每一次新鲜尝试中收获纯粹的快乐与多巴胺飙升的惊喜,成为生活里不期而遇的“活力彩蛋”。
这个夏天,让红网体育带你深入令人心动的运动世界!
无论你是渴望尝鲜的运动爱好者,还是想为生活注入别样活力的探索家,这份专属于你的小众运动心动指南,都将为你推开新世界的大门,开启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心跳冒险!
红网时刻新闻7月30日讯(记者 周雨墨 实习生 彭思祥 侯燕)提到“跑酷”,你是不是率先想到网上那些“嗖嗖”翻墙、“唰唰”跳窗的惊险画面?
别再被那些看似“飞檐走壁”的刺激镜头吓退啦!跑酷才不是让你去挑战“不可能的任务”,而是专属你的城市“轻功”训练营,帮你练出“控场力”——让你在释放天性的同时,也能悄悄点亮身体控制超能力。
来自湖南的体操名将商春松转型成为跑酷选手,图为她在2024年参加湖南张家界天门山“云纵天梯”跑酷大赛。图源:新华社
傍晚的猿动极地少儿跑酷训练场地上,有几个身影特别显眼,有人灵活地跨越几处低矮障碍,稳稳落地时还偷偷向身后的人炫耀,也有刚接触跑酷的新手小孩,面对第一个翻越动作就犯了难,在教练几次指导要领并大声鼓励下才完成了动作。
湖南省街舞运动协会跑酷委员会副主任欧道军表示,跑酷≠玩命,安全训练是核心。跑酷也不是“飞檐走壁”,而是与环境互动的运动。
看似危险的动作实际上是跑酷者力所能及的动作。图源:新华社
科学体系:从“滚翻卸力”到“肌肉记忆”
安全先行:青少年训练始于软垫滚翻、低障变向,培养摔倒时本能缓冲动作(如肩背滚动),避免手撑地骨折风险。
进阶逻辑:平衡感→协调性→基础发力→障碍适应,形成“身体控制链”。“学习跑酷可以让孩子在意外发生时也能本能做出保护动作,比如摔倒时用滚翻卸力,而非用手硬撑导致骨折。”欧道军补充。
心理突破:障碍高度=成长刻度
“网上那些翻楼视频是职业选手的能力范畴,普通人练的是‘心理韧性’。”欧道军举例:平地跨1米轻松,但若5米悬空,90%的人会腿软——跑酷正是要击碎这种心理障碍。
所以,跑酷是一个探索自身潜能,激发自身身体极限的挑战项目。
跑酷项目首次进入长沙市运会,共有359名小选手参赛。
在湖南,除了从事跑酷的职业选手外,跑酷的主力军多是5至12岁的少儿。不少家长选择跑酷,是希望通过这一项目提高孩子的体能,同时让处于好动期的青少年拥有“全地形”适应力。
2023年,湖南省街舞运动协会成立跑酷委员会,随后,推广重心聚焦青少年群体,目前已与娄底、常德等地的30多所幼儿园展开合作,将跑酷引入校园。2025年,跑酷项目更成功“晋级”为长沙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跑酷与城市的钢筋水泥不是“硬碰硬”,而是环境互动与跨越障碍。图源:新华社
曾经的“极限小众运动”,变成了孩子们的“新宠运动”。他们学的可不止是如何“嗖嗖”翻过眼前的障碍物,更是get了双重超能力:现实版“闪电反应”和心理“防怂盾牌”。
危机时刻可以做到身体比脑子快!
遇到人生难题时,可以把它想象成训练场里“被垫高了3米”的那堵墙——深呼吸,胆子肥了,跨就完事儿!
安全提示
任何体育项目都存在一定的风险,请在专业且安全的正规场所,在具备资质的教练的安全指导下参与相关运动,切勿随意模仿。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彭思祥 侯燕
编辑:符环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