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特写|湖南足球:百年磨砺,寄望新的回响

来源:湖南省足球联赛 编辑:符环宇 2025-09-11 10:26:36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文刊发于《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观战指南》

湖南现代足球自有记载的活动开始,迄今已走过120多年。

仿佛一个历经磨难的年轻人,出身于微末,抗争于乱世,新中国成立后走过全民体育、专业足球体制的激情岁月,经历职业化、市场化的洗礼和磨砺,最终又回归到它出发的起始地——校园、民间和草根。

仿佛是一记势大力沉的香蕉球,沿着曲折轨迹经过漫长的飞行后,最终落向它真正的归宿。

百余年来,湖南历代足球人不断尝试、不断学习,在搓磨中为湖南足球一点点地积累、一丝丝地沉淀,念念不忘之情犹如湘江之水激荡起百余年的涛声,必将在未来有所回响。

图片

与洋火、洋钉、洋蜡一样,现代足球于湖南而言也是舶来品。早在19世纪末,现代足球随着晚清政府的大门被列强“轰开”来到中国,继而沿着长江流域传到了内陆省份湖南。根据湖南省体育局官方网站刊文记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岳州海关”建立后,当时外国船员和水兵常在“岳州府”(岳阳市)及小镇城陵矶开展足球活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美国教会复初会鲍姓兄弟创办湖滨大学于岳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之后,美国人在长沙开办雅礼大学预科,在这些学校的足球活动影响下,岳阳、长沙的足球活动逐步开展起来。

民国初年,方兴未艾的足球运动在湖南的校园火了起来。20世纪20年代,长沙的明德中学、长郡公学及第一师范学校等掀起了一股足球热。周南女子中学在体育教师阎家笃指导下,于1928年率先成立女子足球队,并与长沙的另三所女子中学于1929年参加长沙市秋季运动会女子足球赛,周南女中夺得冠军,这是中国早期的女子足球活动之一。民国时期,湖南当地政府颇为重视足球运动,自1924年民国第七届湖南省运动会首设足球比赛项目,至1943年民国第十六届省运会止,湖南省每届运动会都设有足球项目的比赛。

图片

资料图:民国时期的女足合影。图片来源/周南中学校史馆

不仅如此,湖南足球人还积极走出三湘大地,与全国各地的足球队进行比赛交流。早在1924年,岳阳湖滨大学足球队就代表湖南参加中国第三届运动会足球比赛,这是湖南首次参加全国足球比赛。为了备战此次赛事,湖南省内先举行了选拔赛。建队时间早、底蕴更加深厚的湖南岳阳湖滨大学足球队在选拔赛中过五关斩六将,先后险胜长沙联队(由湘雅医学院与雅礼大学组成)和益阳信义大学等队,拔得头筹,获得了代表湖南出战全国大赛的机会。

1924年5月,由湖滨大学教务委员会秘书何谓英(英国人)担任教练,袁凌(队长)、卢惠霖、周代新、李昌林、李湘亭、鲍正洪、贾能光、王文瑞、刘新民等球员担任主力的湖南队亮相武昌跑马场,出现在民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的足球比赛场上。首场比赛,湖南队即遭遇当时由“中华球王”李惠堂领衔的国内第一劲旅华东足球队,稚嫩的湖南学生球员们在当时国内一众足球名将面前几无招架之力,虽然最终以0比12惨败被淘汰,但他们全场始终全力以赴、奋力搏击的足球精神还是让外界首次看到了“足球湘军”的韧性与勇气。

图片

资料图:1935年,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比赛的雅礼足球队。图片来源/雅礼校史馆

此后,湖南足球人又多次出征民国全运会足球赛事,球队成员均以明德中学、雅礼中学的年轻学生为主,但在面对沿海的南京、上海、浙江等强队时,无一胜绩。《大公报》湘版在报道、评论湖南足球队时就认为,湖南代表队球员多为中学生,与成年队相比在力量、技术和战术上多有差距,但能亮相赛场、战至终章:“亦不能不佩其勇气也。”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足球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代。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首届全国运动会也将在这一历史时刻举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备战新中国首届全国运动会,1958年夏初,湖南省体委的领导到北京开第一届全运会的准备会议,会议结束返湘后便决定足球、篮球、排球、体操和田径5个项目成立专业队,代表湖南省参加第二年的首届全运会。此后湖南立即开始筹备组建首支省级专业足球队,当时省体委安排杨国柱担任领队兼教练,刘增德任教练,1958年10月5日,被召集的球员们从工厂、矿山、学校准时赶来体委报到,新中国首支湖南省足球队诞生了。

半个多世纪后接受采访时,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杨国柱感慨万分,湖南首支足球队堪称“草台班子”。“接到组建省队的通知后,我当时的第一要务就是遴选球员,为此我们就开始将当时湖南各个高校、中学、厂矿、企业里面踢球好的人列了一个名单,报到省委宣传部后,由宣传部给各个单位下发通知,很不容易凑了三十几个队员。”杨国柱说,“当时队员和教练的积极性都很高,住在省委党校、矿院等院校。但实际上没怎么训练,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大炼钢铁的时候,白天队员们基本都要去炼钢铁、修铁路,省队的训练很不系统。”

面对困局,省体委和杨国柱等湖南足球的先行者也在绞尽脑汁想办法。1958年12月,杨国柱被委派去北京参加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当时作为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也出席了会议,在得知湖南足球训练不系统、技战术水平低、遇到很多困难后,他非常关心。1959年1月,当时实力很强的八一队派黄兆文、陈克亮等3人到湖南蹲点帮扶,帮助足球队进行科学训练,“草台班子”也终于上了正轨。

成功起步的湖南足球有了很大的进步,球队上下对全运会的比赛也充满希望。根据当时全运会足球比赛规则,湖南队首先需要在郑州赛区进行预赛,出线以后才能进北京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我们当时的目标就是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大家也很有信心和决心,所以当时的口号就是‘誓过郑州关,冲上北京城’,队员们甚至在私下里表示‘不进北京,不回家门’。”杨国柱说。

1959年6月,首届全运会足球赛事郑州赛区的预赛拉开帷幕,湖南队要面对湖北、辽宁、江苏、内蒙古、江西、浙江等球队的竞争。对于当时的赛况,杨国柱记得很清楚:“我们的成绩还算不错,当时都赢了人高马大的内蒙古队。最后一场和浙江队比赛,只要不输就可以实现出线晋级决赛的目标,但很可惜最后我们输给了浙江队。”

那场失利注定是刻骨铭心的,湖南足球不仅首次冲击全运会决赛功亏一篑,比赛结束的晚宴上还受到了对手敬来的“杯酒之耻”,杨国柱回忆称:“赛后大家都很难过,在当晚聚餐宴会上,浙江队的领队过来给刘增德老师敬酒,不无嘲讽地说:‘谢谢你们为我们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刘增德老师听了后,把酒杯一放扭头就回了宾馆,他一走我们也都走了。我们当时住在郑州宾馆,刘增德老师到了宾馆以后放声痛哭,队员们也都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图片

冲击首届全运会失利并没有让湖南足球人丧失信心、止步不前。1960年3月,湖南足球队再次组队集训,同时为了加强球队的阵容厚度,湖南省委出面向贺龙元帅求援。面对家乡足球的困局,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元帅再次伸出援手,很快北京体院的竺义功、孙长江、刘志高等人加入到湖南足球行列。

图片

1960年代初期,从国家队退役的年维泗被请到湖南,担任起湖南足球队的教练。

与此同时,刚从国家队退役的年维泗也被请到湖南,担任起湖南足球队的教练,相关的体能教练、队医以及足球科研人员也都被请到了湖南,一个完整而实力强大的足球团队形成了,球队全员卧薪尝胆,秉承“三从一大”的训练模式,湖南足球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1964年11月,湖南队在全国分区赛中南区比赛中,击败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支队伍,获得第一名。紧接着,又在1965年获得了全国联赛南方区的冠军,湖南足球也开始跻身国内一流水平。

图片

1964年,湖南省举办了第一届足球教练员训练班。

正当湖南足球欲扬帆远航、振翅高飞之时,一切戛然而止,湖南足球这艘刚刚起航的小船不得不抛锚在港口之外。直到1971年,湖南省足球队才恢复建制,然而原有的教练团队解散了,昔日状态正佳的老将多已离队,新上来的年轻球员基础薄弱,一切都须从头开始。为了让球队能够迅速提升实力,湖南省体委也采取了“走出去”战略,尽可能地找机会让球队前往全国足球发达的省市区去训练,与强队交流,向强队取经。

图片

1965年湖南省举办少年足球选拔赛。

1973年,湖南足球队来到广州市进行拉练,当时在广州集训的除了广东本地的球队外,还有男足国家队和朝鲜男足。此时,湖南足球的老熟人、前主帅年维泗已经调任国家队主教练,有了这样的便利,湖南队便获得了不少和国家队同练同训的机会,年维泗也对这支新湖南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更让湖南足球人铭记的是,当时正在广州处理公务的周恩来总理,也抽空来到训练场看望运动员。来到湖南队的训练场地时,周总理停了下来,站在场边静静地看着场上奔跑着的运动员,足足有半个小时,训练结束后总理还接见了湖南队的教练和队员们,并且深切鼓励大家:“你们是毛主席家乡的队伍,一定要把水平练上去。”

总理的鼓励和嘱托,贺龙元帅的关心和支持,都极大地鼓舞了湖南足球人,为多次经历挫折的湖南足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在1973年当年的全国足球联赛中,湖南足球脱颖而出获得第六名,这是球队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两年后,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湖南足球队终于成功地闯入决赛阶段,最终获得了第八名,时隔十七年终于洗刷了当年的“杯酒之耻”,圆了全运会“冲上北京城”、晋级决赛圈的梦想。

图片

20世纪80年代,湖南足球也像这个时代一样,迎来了巨变。红火的“贺龙杯”像是湖南专业足球的最后一舞。

图片

1979年,湖南省足球队13-16年龄段的部分球员合影。

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湖南足球在预赛再创佳绩,继上一届后再次杀进决赛圈。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赛前的奖励协议未能兑现,足球队整个团队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决赛圈比赛湖南队在13支球队中仅获得第12名,排名倒数第二。根据湖南省体育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当时湖南足球还出现了“业余训练衔接失调,队伍青黄不接”等状况,在此后的1980年,更是以1分之差降为丙级队,足球出现大滑坡。

为了扭转颓势,湖南足球队制定十年规划,提出以进入全国甲级队行列为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湖南足球老教练刘增德发动全省大厂矿轮流举办厂矿企业小足球比赛,参赛队伍由开始的8支增到20余支,湖南省内的足球比赛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厂矿企业间的足球比赛,为省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足球苗子。1980年代前期,省足球队85%的队员来自厂矿小足球队。

图片

1983年首届“贺龙杯”足球邀请赛在长沙举行,决赛时,贺龙体育场内外涌入近10万球迷。

另一方面,湖南省体委着重抓好以省足球队为龙头的全省足球梯队建设,省体委还和厂矿企业联合举办两届“贺龙杯”足球邀请赛,有目的地将外省市足球队邀请来湘,通过实战锻炼提升湖南足球的水平。1960年出生的易安奇,是20世纪80年代湖南足球队主力成员,他与球队一起夺取过首届贺龙杯足球邀请赛冠军,更是代表湖南足球从全国足球丙级联赛一路杀到甲级联赛,提前实现了湖南足球的十年规划目标。

回顾当年夺冠“贺龙杯”的比赛情景,易安奇说:“首届‘贺龙杯’1983年在长沙举行,当年这一赛事被定为国家A级比赛,邀请参赛的都是国内的一流强队。我们当时压力很大,这是国内的A级赛事,又是在家门口比赛,全省上下都非常重视。我们只能踢好,每个球员都不敢有丝毫的松懈。”“贺龙杯”也受到了湖南人的热烈欢迎,决赛时看台还是水泥台的老贺龙体育场内外据说涌来了10万人。“因为当时的省队都是湖南本地球员,所以观众热情非常高、现场球迷特别多,那喊声真的是震耳欲聋,我们拿了冠军以后,球迷燃放鞭炮庆祝,在南门口你都能听到鞭炮的声音。”易安奇说。

图片

首届贺龙杯足球邀请赛决赛,湖南球迷的热情将贺龙体育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在那个中国职业足球时代到来的前夜,官方和民间的合力让湖南足球重新掀起了高潮。“贺龙杯”夺冠的战鼓声未落,1985年,湖南足球队就提前实现十年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进入全国甲级队行列。提起那时的湖南队,易安奇颇为自信地说:“当时的湖南队已经具备了和北京、八一、天津、辽宁、国家二队等全国豪强一争高下的实力。”不光男足达到巅峰,湖南女足在20世纪80年代也异军突起。湖南省体委于1984年元月组建湖南女子足球队,队伍管理严格,训练有方,技战术水平提高较快,在1985年和1986年的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上分别夺得第五和第六名,其中3名运动员先后入选中国女子足球队。

图片

1986年,湖南足球队出访香港地区。供图/程坚(符洹雨翻拍)

然而好景难长,就在湖南足球又一次看上去要腾飞的历史时刻,全运会“金牌战略”却让湖南足球遭受重击。根据湖南省体育局官网资料显示,1980年代末,省体委为保重点项目,于1988年底撤销女子足球队,男足依然存在,但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也都有不少的下降,部分地市体校在“金牌战略”的指导下,业余足球训练下马,参加青少年业余足球训练的人数从1975年的946人减至1988年的386人,专、兼职足球教练员从76人降至26人。湖南省体育局官方描述当时的状况称:“湖南足球队再次出现青黄不接,加之训练水平降低,管理欠佳,1989年从甲级队降至乙级队,足球运动再次走入低谷。”

图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足球敲开了职业化的大门。在打碎铁饭碗的阵痛中,从专业队体制实现到市场化的“硬着陆”,湖南足球似乎也是被“裹挟”着进入了全新的职业足球时代。然而面对需要政策、资金和市场“三军用命”的职业足球,湖南经济底子薄、足球底蕴弱的缺陷充分显现出来,先天不足的湖南足球只能满怀着热情和憧憬,在懵懂中试水职业足球。

图片

1994年,湖南金象征战首届甲B联赛。供图/程坚(符洹雨翻拍)

1993年下半年,职业化改革的湖南省足球队被要求在1993年12月31日前找到投资人,否则就将被解散。关键时刻,湖南省汽贸公司注入300万资金,以原来的湖南省足球队为班底组建的湖南金象足球俱乐部成立了,湖南名帅熊述南任主教练,曾爱生、蒋太华任助理教练,湖南省终于有了历史上的第一支甲B队伍。然而仓促起航的湖南金象在俱乐部管理、基础设施、球队运营、技战术水平等多方面与真正的职业化俱乐部相差甚远,加上湖南足球在20世纪80年代末跌入乙级实力大降,在1994年的甲B联赛中战绩欠佳,很快坠入了保级泥潭。

图片

1994年甲B末轮,湖南金象队面临保级战,贺龙体育场涌入了6万多球迷。

生于1970年的黄成是湖南金象队的一线球员,谈及当年金象队的窘境,他举了个例子:“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到广西打客场比赛,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只去了13个球员,连门将都没有,只能由陈宁南(当时金象的前锋队员之一)临时去当门将。还好那场球踢成了1比1平,如果输了的话,后面要想保级都很困难。”最终,湖南金象不得不打响“长沙保卫战”,当年的最后一个主场比赛湖南金象迎战火车头足球队,要想保级就只能取胜。一触即发的保级大战激发了湖南球迷压抑已久的热情,“保卫贺龙 保卫长沙”的吼声似乎又将时间拉回到了11年前的“贺龙杯”,在贺龙体育场人声鼎沸的喧嚣之中,最终金象队3比1击溃火车头队保级成功。

图片

1994年甲B末轮,湖南金象队在贺龙体育场以3比1击败火车头队,队员们赛后庆祝保级成功。供图/程坚(符洹雨翻拍)

一场胜利可以保住甲B的资格,却无法为未来指明方向,徒有热血和激情的湖南足球在喧嚣之后不知何去何从,最终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越行越艰难。1995年,湖南金象陷入财政危机,投资方的撤资导致球队直接停摆,联赛第三轮第四轮都没有参赛,“队伍就散了,大家只能开始另谋出路,那时心里非常迷茫。”黄成说。虽然后来新的投资方接手球队,湖南金象变更为湖南莱孚,但人心散了,还是未能改变球队降级的命运。

图片

湖南莱孚队于1998年解散,成为职业化初期地方俱乐部动荡的典型样本。

此后三年,湖南莱孚在乙级联赛苦苦坚持,最终未能改善局面,只能凄凉解散。湖南足球的职业化第一阶段尝试与努力,至此基本落幕,此后数年间,虽然先后有湖南德海、湖南神牛、湖南金果、益阳科力远等多支俱乐部成立,但均昙花一现,未能生根发芽。

图片

1998年后,湖南职业足球进入“真空期”,中国足球却在此期间首次杀入世界杯正赛,终于冲出亚洲、冲向了世界。看到国内足球形势一片大好,足球梦未泯的湖南人开始“二次创业”,为此也做了多种准备。一是想方设法引入外省市职业球队入湘,以“请进来”的姿态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效果,将湖南足球引入快车道;二是继续深耕本土足球,让湖南的足球基因传承、温养,以期将来能够枝繁叶茂地生长在潇湘大地。

图片

2002年八一振邦队落户湘潭,结束了湖南省没有甲A足球比赛的历史。

2002年,著名的甲A战队八一足球俱乐部将主场迁移至湖南湘潭,这是湖南首次在名义上有了顶级职业联赛球队。“八一入湘”事件受到湖南媒体和球迷的广泛关注,一时足球热再次在湖南兴起。2002年,八一队以湘潭市体育中心为主场,虽然战绩平平,但场均现场观众超2万人。

图片

八一队落户湘潭之后,主场比赛球市火爆。

遗憾的是,八一队在2003年因资金短缺、体制限制等问题降级并解散。虽然八一队并非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球队,但湖南球迷对子弟兵的热情依旧让“八一入湘”在湖南足球史中写下难以遗忘的篇章。

图片

2007年,原沈阳金德队将主场迁到长沙,球队也更名为长沙金德。

相比之下,另外一个“外来户”沈阳金德的入湘,却是雷声大雨点小。2007年,中超球队沈阳金德因主场场地问题迁至长沙,更名为长沙金德,并使用贺龙体育场作为主场。看上去,长沙金德似乎更加湖南,但成绩持续低迷、本土元素的稀缺,使得长沙金德很难得到湖南球迷的认可,球市一直低迷,贺龙体育场很难再现当年“长沙保卫战”的热闹场面。2010赛季,长沙金德以垫底成绩降级至中甲,2011年金德俱乐部因财政困难将主场迁至深圳,更名为深圳凤凰。至此,八一、金德两个职业俱乐部入湘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其实,在八一解散和金德入湘之间的2004年—2006年,湖南也曾经引入一支中甲球队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本土化改造,为后续的湖南本土足球俱乐部湖南湘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2004年,降级的重庆力帆将中甲资格转让给湖南,更名为湖南湘军征战中甲联赛,这支球队虽然在2006年降级并解散,但却让涂权新、王琛、唐宇轩等湖南本土球员得到了锻炼,成为后续湖南湘涛的主力成员。

“外来户”的水土不服,让湖南足球人下定决心,走本土化职业足球的路子。2006年12月26日,在湖南省体育局的全力支持下,湖南湘涛足球俱乐部应运而生,球队26名成员里有25名是湖南球员。

图片

2009年,湖南湘涛夺得中乙冠军,冲甲成功。

图片

2009年,湖南湘涛冲甲成功,队员们庆祝胜利。

湖南湘涛成立于湖南职业足球的尴尬期,一方面是踢中超的长沙金德在贺龙体育场都球市冷清,另一方面湘涛征战中乙比赛级别较低,也很难吸引外界特别多的关注。但这支本土化的职业球队默默地在中乙联赛中稳扎稳打,终于在成立后的第三个赛季(2009年)一举夺得了中乙联赛全国冠军,这也是湖南足球历史上的首个全国冠军,同时湘涛也顺利晋级中甲联赛。

2010年至2014年,湖南湘涛稳住了在中甲联赛的地位,最好成绩为联赛第4名。2015年,湖南湘涛甚至提出“创造历史新高”的目标,剑指中超。然而彼时,以广州恒大为首的个别中超球队掀起了“金元足球”的狂潮,中国职业足球尚未强大就先陷入了金元泡沫,在所谓“豪门俱乐部”的冲击下,各个职业俱乐部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资金、市场在赢者通吃的规律下逐渐远离了始终处于顶级职业联赛边缘的湘涛。

2016年,冲超无望也无心中甲的湖南湘涛在该赛季提前五轮降级至中乙联赛。此后,湘涛一直陷于中乙的泥淖,几乎彻底失去了投资人和市场的关注。俱乐部和球队每况愈下,直到2025年年初,根据中国足球协会公布的准入名单,湖南湘涛足球俱乐部因没有按时完成历史债务清欠,“未能通过2025赛季准入,不能继续征战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联赛。”就这样,在低级联赛筚路蓝缕、努力挣扎了18年后,湖南湘涛正式退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舞台,湖南职业足球也再次归零。

微信图片_20250910141554_350_2218.jpg

2024年6月8日,中乙联赛第11轮,湖南湘涛在娄底主场1比0击败上海海港B队。这一天,湖南著名的球迷组织“红辣椒”迎来了成立2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湘涛球员们用胜利向这支老牌球迷组织致敬。摄影/成思律

图片

2025年6月,湖南U18男足晋级全运会决赛阶段,这是时隔46年后,湖南男足再一次杀进全运会决赛阶段。

然而这并非湖南足球的结束,2025年6月2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足球项目男子18岁以下组资格赛中,位于C组的湖南U18男足在五场比赛中取得三胜两负的战绩,以小组第二晋级全运会决赛阶段,这也是时隔46年后,湖南男足再一次杀进全运会决赛阶段。正如一位湖南老球迷在湘涛解散的新闻下留言评论:“足球之火从未在我心中熄灭,我想湖南足球的涛声,一定能够有回响。”

来源:湖南省足球联赛

编辑:符环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