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湖南省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湘超”)将于9月7日在长沙贺龙体育场开幕,随后的揭幕战由长沙队对阵娄底队。从7月29日湖南省足球协会印发湘超竞赛规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湖南14个市州积极响应组队备战,并对比赛场地全部进行了提质升级。湘超热度也随着赛事临近日益升温。
在湖南球迷翘首以盼的“大日子”即将到来之际,记者专访了湖南省足协主席罗器宇,请他解读湘超的焦点话题。
湖南省足协主席罗器宇。
本届湘超四大亮点值得关注
记者:今年的湘超相比往年全新升级,从赛会制变成了主客场单循环赛加淘汰赛,14个市州都组队参赛。这对于湖南足球来说是一个标志性时刻。请您介绍一下这项赛事诞生的过程。
罗器宇:湘超的升级确实是湖南足球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这项赛事创办于2016年,今年湘超的全面升级,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足球振兴发展和全国足球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群众性足球赛事为载体,深化体教融合、文旅体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足球回归体育本质,充分激发全民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促进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激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新实践。很多市州把参加湘超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场地建设、队伍组建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这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更是全省人民足球热情的一次集中体现。
记者:湘超9月7日就将开幕,湖南各地对于赛事的热情明显升温。请您介绍一下湘超的筹备情况,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亮点?
罗器宇:今年的湘超无疑承载了更多的期待,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全省14个赛区的比赛场地全部提质升级,我们在裁判员选派、赛事监督、医疗急救、安保预案等方面都已做好充分准备。本届湘超有四大值得关注的亮点:
一是“湘”味十足。所有球员都需满足本地户籍、学籍、社保或配偶关系等“本土化要求”。同时湖南作为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举办地,每场比赛至少有3名中学生球员上场的规定也符合湖南三大球青少年人才储备丰富、体教融合有成效的特点。
二是硬件升级。14个市州主场场馆70%~80%完成改造,核心场馆达国内业余赛事一流标准。如长沙贺龙体育场铺上了专业草皮,衡阳体育中心改造声光电系统,部分场馆设施达到职业联赛准入标准。
三是文旅融合。本次湘超联动文旅、商务部门,通过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将赛事门票升级为消费通行证;长株潭城际铁路将增开球迷观赛专列。
四是文化赋能。各市州挖掘本土文化,设计特色队徽、队歌、助威道具等,打造“一市州一IP”,让赛事成为展示湖湘文化的平台。
改造升级后的益阳市奥体公园成为群众打卡的新地标。
记者:湖南省足协正全面实施“1245”工程,努力推动湖南足球振兴发展进入新赛道。请您介绍一下湖南足球发展的总体现状,湘超如何促进湖南足球的进一步发展?
罗器宇:湖南足球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1245”工程就是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主线,以竞赛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两个着力点,牢固树立大局、品牌、“足球+”“娘家人”四大理念,推进青训体系、省队建设、融合发展、平台拓展、文化破圈五项任务。湘超在实施“1245”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湘超这个平台,我们既能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又能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不断完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湘超也有助于培育足球市场,扩大足球人口,为湖南足球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使湘超真正成为青训的“实战练兵场
记者:湘超与其他省超不同的一点就是聚焦青少年,例如规定中学生球员同时上场不少于3人。您觉得这个出发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罗器宇:您指出的这点非常精准,它确实是湘超一个极具特色和远见的“神来之笔”。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本质上是用联赛制度作为杠杆,撬动湖南青少年足球生态系统的变革。它弥合了业余成人足球与青少年校园足球之间的鸿沟,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重要意义远超出赢得几场比赛,而是在于培养一代人、建立一个体系、塑造一种文化,为我们足球的未来探索一条非常值得期待的务实之路,也希望可以为中国足球的赛事体系发展提供“湖南经验”。
记者:2024年,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在湖南成功举办。今年新湘超的设立,又让足球少年得到了更多锻炼机会。湖南足球青训如何利用这些赛事做进一步的提升?
罗器宇:湖南足球青训在人才培养上已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足球项目18岁以下组中,我省男子U18、女子U18代表队均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创造了湖南队在该年龄段赛事的历史最好成绩。在今年第四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U13组大区赛中,我省有五支队伍晋级全国赛,其中省青训中心男子U13队伍获得南一区第一名。
比赛是最好的“练兵场”,以湘超为核心实战平台,将其与中青赛、足协杯等赛事更好地衔接起来,构建一个层层递进、相互促进的竞赛体系。同时持续扩大赛事影响力,吸引更多校园和社会足球苗子参与,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让“湘超”真正成为青训的“实战练兵场”。
记者:今年湘超竞赛规程中有一条规定:2025年在中国足球协会注册的中超、中甲、中乙的俱乐部一线队、预备队、精英梯队运动员,各级职业联赛序列(不包含中国足协室内五人制超级联赛)运动员不具备参赛资格。设置这条规定有何用意,是否是为了突出湘超的草根性质?
罗器宇:职业球员不具备湘超参赛资格的规定,是希望在一个更贴近大众的基础上,激发湖南足球的内在活力,让赛事真正成为“每个人的世界杯”。各市州组建队伍会聚焦本土青训而非短期引援,通过激活本土人才、融合地方特色,让青少年球员和社会大众成为湘超的主角,激发出更广泛的参与热情,使赛事更接地气,更贴近群众,最终形成更具活力与韧性的足球生态。
湘超开赛在即,各队积极热身备战。
记者:现在有了湘超,每个湖南球迷都有了主队,他们的热情已经非常高涨。您如何看待湘超对于湖南球迷的意义?
罗器宇:湘超对于湖南球迷的意义,已超越了竞技本身。它为球迷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主队”。这些由本地球员、身边熟人组成的球队,代表着各自的城市,与球迷有着天然的地缘、亲缘联系。对湖南球迷而言,湘超是情感归属的“精神图腾”,是地域文化传播的“窗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是对家乡的致敬与对足球精神的礼赞。它让湖南球迷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喊出“这是我的主队”,并为之挥洒最纯粹、最浓烈的热爱。
“全民共享、以赛兴城”的特色之路
记者: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您如何看待湘超在文旅体融合方面的潜力?
罗器宇:湘超的文体旅融合潜力不仅体现在短期的消费拉动,更在于构造了“足球+”的产业模式。湘超以赛事为纽带,深度融合湖湘文化内涵和城市荣誉感,通过主客场制设计带动跨城观赛旅游、本土品牌联动消费和文化体验,将赛场转化为“文化展示窗”和“消费新场景”。这种通过文化赋能提升体验深度,通过场景创新激活消费潜能,通过政策协同放大品牌效应的模式,将成为扩大内需、激活地方经济的重要载体。
记者:从村超到苏超,业余联赛已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他们能给湘超提供什么借鉴,湘超又如何突出自身特色?
罗器宇:其他地区的业余联赛确实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村超“官推民办”的机制和苏超“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模式都为湘超提供了办赛思路。但湘超要立足湖南实际,突出自身特色。一是注重青少年球员培养,通过赛制规定保障青少年球员锻炼机会;二是融入湖湘文化,展现各地特色;三是充分发挥湖南广电的传播优势,营造良好的赛事氛围。湘超将以青少年足球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数字化传播湖湘文化和球员故事,推动全民参与,深化“足球+传媒+文旅”融合,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全民共享、以赛兴城”特色发展之路。
记者:很多球迷期望,湘超能够推动湖南职业足球、职业俱乐部的发展。您对此怎么看?
罗器宇:湘超确实为湖南职业足球发展创造了条件,其价值不仅在于竞技水平的提升,更在于构建可持续的足球生态。通过湘超,我们可以培养和发现人才,培育足球市场,扩大足球人口,为职业足球的回归积蓄力量。虽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但我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竞赛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湖南职业足球的重返之日一定会到来。
来源:湖南省足球联赛微信公众号
编辑:符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