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村庄(组诗)
文/胡丘陵
阿尼么
被音乐浸泡的梯田,在007农庄
长出钢琴的黑键
李永康的指挥棒,点醒了
沉睡在大理石中的音符
唱片,一圈一圈
磨出一碗碗玉米面
四十四户农舍,飘着阿妈
没有休止符的炊烟
犁沟,翻成五线谱
驴爸吧的木槽边,抖音热歌
拌着牛棚拿铁咖啡的草料
放羊阿佬的鞭子,甩出
山歌与电子乐的和弦
乡村好歌汇的焰火,点燃
满天的星光
民宿里,彝民用数点的收入
称量月光的重量
山泉,每天都自动循环播放
整个村庄的鸟儿,都在
降调中醒来
凤阳邑
洱海,每天早晨都睡懒觉
苍山的云,擦拭扎染的蓝天
我用诗的张力,掰开
凤阳邑,这枚乡村的核桃
古老的歌谣,在砖窑上
撒下五万朵金花
弯下石板弓起的脊背
在凹痕的青苔中,寻找
马蹄磨亮的黎明
夕阳,收起唐三藏的经卷
南诏的月光,压成
大理的雪片
马帮卸下的普洱
煮沸民宿中陶罐里的咖啡
研学的画板上,小朋友
用彩笔,将茶马古道
分割成条条高速
万年青的根须,将昨天和今天
缝成一部电视剧
石板的裂痕中,长出
草鞋的的坚韧与跑鞋的弹性
中和村
苍山的溪水,是十八条素绢
美术家的碳笔,截取流动的四季
勾勒出,白族照壁
漏下的光斑
田埂,被古榕树绣成滚边线
中和书院的飞檐,悬挂着
诗与云的唱和
一块块基地的牌匾
打开了,时间的窗棂
五十六个院落里
大理大学的色谱,慢慢调成
洱海的呼吸
雕塑工坊的刻刀,唤醒
青石中的记忆
107岁的阿婆,用井水
熨烫着月光
荣誉村民的名录,叠成
穿越的阶梯
白色的墙上,到处都是
陈越的歌声
民宿直播间的追光,重新梳洗
静谧的三月街
诗歌会的火塘,煨着
诗人潘洗尘和树才收藏的
野生的诗歌
电瓶接驳车上的少女,拢了拢
打卡的长发
这里不仅有风,还有雅,还有颂
佛堂村
天马山的云朵,蘸着
清源河的墨水
在凤羽坝子,写下了
万亩湿地的请柬
古梨园的枝桠,面朝
凤翔村年迈的巷子
绽开三百个春天
空中剧场的稻穗,低头
默记泥土的往事
射灯,是古村的萤火虫
文创出白米仓的青年
油菜花的波浪,淹没梵高
来不及调完的黄色
爬上夯土的青藤,是还没拆封的禅意
陈代章把断墙,裱进
未干的水彩
退步堂的图书,是一本本
徐霞客遗漏的游记
来到这里,所有欠收的行囊
都将遇见,另一个自己

10月15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之旅”在北京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文艺报社、《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联合主办。云南成为此次驻村计划的首期驻地。
目前,首批16位作家、诗人已奔赴云南16个州市的乡村一线,开展为期10至30天的驻村创作。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乡村变迁,创作反映新时代和美乡村的作品,并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此次驻村作家创作作品将陆续推送,以飨读者。

来源:中国诗歌网
作者:胡丘陵
编辑:符环宇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