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博物馆大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雨墨 袁思蕾 李长宏 通讯员 夏添 岳阳报道
端午假期,由湖南博物院深度参与打造的岳阳楼博物馆迎来了一波参观热潮。这座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打造的全新博物馆,不仅承载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技艺“活教材”的实物价值,也向游客展示着千古名楼岳阳楼的岁月沉淀,和以岳阳为重点的潇湘琴史脉络,更生动阐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精神,使其穿越古今仍熠熠生辉。
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叙良表示,此次,在湖南推进全省博物馆“省市联动”体系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岳阳楼博物馆,让珍贵文物回归“精神原乡”,既突出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和身份认同,又强化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宏大气象。
岳阳楼景区航拍图。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链接古今提供“活态传承”新路径
岳阳楼在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本身就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技艺的“活教材”。陈叙良特别提到,1983年国家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落架大修时,严格遵循“整旧如旧”原则,保留了超过半数原构件,这种保护办法为古代建筑遗产的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岳阳楼博物馆通过“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历史文化陈列”详细展示了这一大修过程。
此外,岳阳楼博物馆通过以物证史、以物释史,链接古今。馆内展出的明代祝枝山草书《岳阳楼记》与谢时臣《岳阳楼图》等珍贵文物,使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自然衔接。
5月26日,游客在岳阳楼博物馆体验VR漫游岳阳楼。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作为一个建在景区内的博物馆,岳阳楼博物馆在文旅融合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新的尝试:通过数字展馆和沉浸式剧场重现历代文人登临场景,在保持历史建筑原生态的同时,构建起昼夜联动的文化体验场景。陈叙良表示,这种传统空间与新技术的交融,为岳阳楼的保护提供了“活态传承”的新路径。
观众正在岳阳楼博物馆内参观。摄影:李长宏
展出文物与岳阳深情“对话”
“策展人需要深入挖掘文物与地方的文化联系,并通过叙事设计让观众理解这种内在关联。”陈叙良介绍,此次在策划“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历史文化陈列”“君山度曲——潇湘琴史暨岳阳琴韵展”两大展览过程中,策展团队深度挖掘展出文物与岳阳的血脉联结,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以期观众走进展厅时,不只是观看文物,而是真正走进文物背后的精神世界。
以明代祝枝山草书《岳阳楼记》为例,陈叙良剖析了文物与地域文化的联结。“祝枝山的草书已开晚明大草气象,神采飞扬,邪正参半,时而‘樯倾楫摧,虎啸猿啼’,时而‘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他认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祝枝山的草书可谓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祝枝山书《岳阳楼记》卷,明(1368-1644),湖南博物院藏。
同时,此次策展团队还针对岳阳本土名人与神话传说,选取了一批具有情感穿透力的文物。如通过展示岳阳琴人余韶收藏的“声和流泉”琴、左宗棠家传古琴等,展现岳阳名人、文人对古琴文化的喜爱与传承、对斫琴技艺的保存与弘扬,以及琴为文人“四艺”之首、“士无故不撤琴瑟”的文化传统;同时,深度挖掘了与岳阳君山文化、屈原文化等相关的琴曲琴谱,证明了岳阳古琴文化在中国隐逸文化与士人精神中的独特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由湖南博物院借展岳阳楼博物馆的珍贵古琴,堪称一部浓缩的文人精神史。如唐代“独幽”琴作为鉴定唐琴的标准器之一,曾为明末大儒王船山珍藏;宋代“万壑松风”琴龙池内刻“赵氏子昂家藏”腹款,虽未能确证为赵孟頫旧藏,但仍弥足珍贵;明代“鹤鸣秋月”琴以其罕见形制名留琴史……
古琴文物点交现场。摄影:李长宏
此外,策展团队还借助展示浏阳礼乐局和衡阳礼乐局监制的古琴,揭示岳阳古琴文化中教化人伦的深刻内涵,使岳阳本土文化的价值在湖湘文化的整体文脉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祝枝山的草书《岳阳楼记》点交现场。摄影:李长宏
文物回到“精神原乡”带来文化共振
陈叙良认为,让文物回到“精神原乡”展出是一种极具文化深度的策展实践,“文物不仅是物质遗产,更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当它们回到与其文化内涵紧密相连的地方展出时,能够与当地人产生独特的文化共振效应。”
观众被滕子京与范仲淹的模拟对话吸引。
在“岳阳天下楼——岳阳楼历史文化陈列”中,有诸如祝枝山的草书《岳阳楼记》、谢时臣的《岳阳楼图》轴、李元度的行草《岳阳楼记》四条屏等与岳阳楼相关诸多书画作品,虽然其中仅有李元度为岳阳平江人,但《岳阳楼记》早已成为岳阳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岳阳人看到与之相关的书画作品在岳阳、在岳阳楼景区内展出时,能感受到作品与展区环境的天然联系。“那种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会油然而生,这种体验是在其他任何地方展览都无法替代的。”陈叙良说。
在岳阳楼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阐释者”,它们让岳阳楼这座千年建筑“开口说话”,也共同构筑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让千年忧乐精神持续传承。
来源:红网
作者:周雨墨 袁思蕾 李长宏 夏添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