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香火龙。
收到2024年湖南省(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组委会的邀请函时,我眼前一亮。原来它与2024年湖南省(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郴州珍稀温泉养生季活动一块在我的家乡汝城县举行。除了精彩的开幕式,还有丰富的活动内容,特别是有一项“非遗之夜——汝城香火龙展演展示活动”。
香火龙,那可算是一种精彩绝伦的“汝城文化特产”。
而这时,我想起了今年的正月初十。那天下午,我挤进了三拱门范家祠堂前广场。看看这个时间点,自己该算一个“早来人”吧。结果到了广场,才发现这里已经造就一个人千人万、摩肩接踵的场景。香火龙要在晚上才能点燃。但很多人吃完中饭,便匆匆来到这里“蹲位”。
这一个正月里,全县有58个有舞香火龙的活动。许多慕名而来的大湾区游客感慨,汝城香火龙才让我们有了一股“龙行天下、福泽八方”的体验。
汝城香火龙早已名播四海。
2008年,汝城的香火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范家香火龙作为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它一直被人们热捧也不足为奇。
我赶早来到范家,有一念头,跟范忠茂约一个时间,听一听他与范家香火龙前世今生的故事。他现在有一个身份可亮眼:香火龙传承人。这时候要找范忠茂,怕是不易于“大海捞针”。正当我有点茫然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我侧头一看,竟然就是范忠茂。匆匆聊了几句,算是接了头。
几个小时后,一个熟悉却又新鲜的香火龙舞动场面,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激动了每一颗心。龙灯会长一声令下,20支三眼炮争先轰响,接着鼓乐喧天,鞭炮齐鸣,300多位青壮年头顶草帽,一齐上阵。他们将香火龙抬起时,点燃香火的巨龙熠熠生辉,仿佛浮于翱翔云间。见此奇景,不由让我喃喃念道:“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非云足不蹈,举则冲天翔。”一如既往,整个过程有满满的仪式感,这缘于香火龙游展有一套独特完整、庄重严谨的流程,主要由祭祖、点火、起龙、游龙、接龙、抢香、化龙等环节组成。在震耳欲聋的三眼炮、鞭炮、唢呐、锣鼓声中,舞龙者抬着香火龙对着祠堂三拜后,开始在主要巷道游走。展演队伍阵容庞大,前呼后拥,却又有条不紊,环环相扣,有鼓、乐、炮队,有横幅、牌匾、花灯队,有香火匾、香火狮、香火生肖队,最后是一支香火绣球、香火龙队。香火龙途经街坊门前,主人皆以插香、点火、放鞭炮的方式迎接,这一行为称为“接龙”“接福”“接平安”……
范忠茂,一直秉持艺无止境的宗旨。
生于1949年的范忠茂,让人看不出他是一位七十好几的老者。十二岁时,他开始学扎香火龙。与香火龙结缘六十几年。他感叹:“香火龙上有多少根香,我就吃多少次苦。”就说学编“赵公鞭”,我见过他编这种奇特的鞭子。他先将稻草下端叶片梳掉理顺,用棕叶将稻草均匀接驳扎成三四厘米粗细、长度可达数十米的草绳。范忠茂在做示范时,我问道:“怎么会给草绳取个名叫‘赵公鞭’呢?”范忠茂答道:“这名字来源于财神赵公明。看过赵公明的画像,你就晓得,他头戴铁冠,手执铁鞭,用‘赵公鞭’命名,扎龙鞭,形似又意合。”就像范忠茂的师傅一直强调“赵公鞭”的重要性,他明白,香火龙形状、骨架、轮廓,最终都要依靠“赵公鞭”来形成。
“由心而发,它是汝城人心目中的香火龙!”他这句话说得诗情画意的憧憬,也说得铿锵有力的底气。他介绍,汝城香火龙形制宏大。他所扎的扁龙一般长30米左右、高3米左右,最长达到50米,最高达到4米多。圆龙不算高大,但最长达到百米。他说:“汝城香火龙有多种形制,各地有不同特色。从总的外形分类看,主要可分为:圆龙、扁龙、圆扁结合龙、单鞭龙、多鞭龙;从点火分类看,分一般香火龙、磺头香火龙;从展演方式看,分抬游龙、舞动龙。”
范忠茂说:“圆龙整条龙较圆润,同样具备不一般的观赏性,尤其是龙头、龙尾,依据龙的立体样式随形而设,龙香朝四周随形分布。龙身从纵向看,是一个个圆圈平行组合,龙香随圆圈朝四周辐射分布。从横向看,则依照龙的自然形状用赵公鞭、大竹签固定成龙的轮廓,并将各圆圈连接,在各圆圈和轮廓的赵公鞭上插香。它的优点是龙头美观,纵向横向皆可观赏。它的龙身扎制相对较简单,却也让它可以做得很长,有的圆龙长达百米。扁龙圆龙,都是汝城香火龙。”
而扁龙形制高大,适合在宽阔巷道之中游展,显现出了扁龙的霸气。圆龙龙身结构较软,便于抬游及进出较小巷道,于是它有了一种灵动。如果联想到汝城还有圆扁一体龙、单鞭龙、多鞭龙等香火龙款式 。范忠茂称,汝城香火龙的龙头、龙身、龙尾造型优美,龙眼、龙鼻、龙嘴、龙牙、龙舌、龙角、龙须、龙脚、龙鳞刻画分明,龙的整体轮廓自然流畅,美观大方,点火后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汝城香火龙独具匠心,才是其它地方香火龙无可比拟的地方。
范忠茂说:“香火龙,香火生龙,香火才是最关键的。香火赋予龙的生命,堪称龙的灵魂。”于是,我们聊到了龙香。龙香又称罗汉香,专为舞龙而特制,由木屑、茶籽壳、木炭等材料磨成粉,按照一定比例搅拌一起,用一种树胶制成的胶水搅和,均匀粘在竹签上晒置而成。一般龙香特长,达到60厘米,可燃烧2—3小时。龙香由专门的制香作坊制作,为燃烧旺盛,一般要提前2个月制香,使竹签和香充分干透,插香前要把香头引燃再熄灭,便于以后快速点火。
范忠茂说:“即便作坊是老字号,但每年订龙香时,我会从作坊随便抽几根龙香,把它点燃,插在风口前,试试看能烧多久,也会看看它是否会发软。一旦发软,就会让香火龙变形,不再美观了。我也会闻一闻龙香香味。”他介绍,制作一条中等大小的龙,龙香一般在2—3万支,有的多达4—6万支。插龙香也见技巧,沿扎好的龙架赵公鞭上插香,每隔4—5公分插一支香,如是追求观看效果,也可插2支香。插香的同时,在每支香的中部、上部用竹篾和苎麻将其固定。龙鳞则用香捆扎成半圆圈形,再固定在龙身相应之处。正是范家香火龙插香密集,有的插双香,火光分外艳丽,又因其形制高大,减少遮挡,特别突出,在夜色中凸显活龙游动,在晚风的吹拂下,更加光彩夺目。
范忠茂的故事很多。
我知道,范忠茂这身过硬手艺,是师傅传授。他的师傅叫范财林。有一次,范忠茂看到祠堂里又在扎龙,便跑进了祠堂,站在范财林身旁,眼睛一眨不眨看着,甚至手也会不停做出一些捏攥动作,这是在模仿范财林扎龙动作。也许范忠茂这般入神的表情,让范财林多看了这个少年几眼,很平静地问道:“想学扎龙?”范忠茂干脆地点点头。如此,他成了范财林的徒弟。
范忠茂跟我透露:“其实,他是我亲叔。他要是活着,他今年已经96岁。汝城人都晓得他长了一颗好用的脑袋,他也就获得了一个绰号:财先生。”据村里老人介绍,范财林当年扎的香火龙有三个绝招,即龙爪、龙尾、龙须这三个环节,被他扎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尤其是能将龙须扎出一股神韵。范财林秉持一信念:龙须活,活一龙。他喜欢琢磨香火龙如何生灵气、显霸气的技巧。有一次,范财林发现,依照传统扎法,龙头有点缩。他一番琢磨,调整了龙头与龙身、龙尾之间的比例。这么一变,龙头顿时长足了精神。范财林也是一个喜欢写写画画的人物,一遇闲时,即会提笔,直抒胸臆。如今家庙里好些楹联及匾额,如“黄甲榜中孙耀祖,紫微堂上后联先”“世臣方伯第,乔岳绣衣家”“紫微堂”,“屏翰西蜀”“带德恩纶”,一一是其当年留下的手迹。这些句子不仅揭示了范氏溯本求源,也显示了范财林深厚的书法功底。而在画画方面,也让他赚足了名声。那时候,村里办了一个有口皆碑的前锋剧团,演过《宝莲灯》《拜月记》《十五贯》等剧目,舞美便是请范财林担任。他所做舞台背景,形象逼真,并有纵深感,被夸为汝城一绝。曾扮梁山伯一角、今年已满九十的范世基跟我说:“就是‘财先生’那背景画出了味道,我们演的戏也格外受人喜欢。听戏听调,看戏看景。”
范家香火龙十分鲜活,离不开被村人称为香火龙“设计师”的范家成在其中的用心。上初中时,范家成就喜欢上了美术与书法。村人则告诉我,范家成的祖上即有这种雅性。当年,范家财发现范家成有画画这方面的天赋,跟他说:“你跟我描一幅香火龙的图看看。”范家成花了三天时间,完成了一幅香火龙描图。范家财拿起描图一看,眼前忽地发亮了,拍响巴掌说:“好,以后村里香火龙这图你来描了!”范家财从此就肩负上了香火龙描图这个使命。他说:“一描几十年。人家发现我描的香火龙很传统,又很时尚,这也许是我后来不再简单描图,愈发有了一种设计感。我喜欢接受一些新时代观念。”这当然也是范家人审美观的变化。范家成拿出设计初稿以后,即会把扎龙师傅召集在一块,请他们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一条巨大而沉重的香火龙,却让范家人舞出了一股生龙活虎的秉性,既有翻滚、喷水、沉海底、跳跃吞食等动作,又有睡眠与仰望等静态模样。这些动作不仅展示了火龙的威武与灵动,也体现了舞龙者们的默契与协作。范忠茂称:“这需要舞龙者具备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范家人了解香火龙。”
接着,我们聊到了“化龙”的话题。
星火如昼,长乐未央。走完所设计的游展路线后,香火龙又会回到祖祠堂前,至此,龙香几近燃尽烧完。时间可算得精准呵。既要考虑龙香长短,又要观准风力大小。一旦风大,龙香燃烧速度当然要快些。反之,则慢多了。这时,香火龙被缓缓盘拢三圈,置于地上。刹那间,最热烈的场面出现了。村民如潮水般涌向火龙,手脚麻利地扯出根根龙香,径直带回家。龙香被扯去后,仅仅剩下一具龙的骨架。
至此,这场祈福舞龙才宣告圆满结束,却也是一个充满吉祥如意的兆头:又逢今岁从头始,聊起明朝自此成。
我想再来一个“剧透”吧,在这次2024年湖南省(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2024年湖南省(冬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郴州珍稀温泉养生季活动中作为非遗之夜所展示的香火龙,又是范家人奉献的“倾心之作”。
作者简介:
王琼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副主席,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郴州市文联名誉主席。郴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文艺家。
来源:红网
作者:王琼华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