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长歌(长篇小说)
文/邱华栋
第一歌 琴瑟和鸣
可能就是那个人的出现,给龟兹带来了厄运。当时,我们正在举办一场歌舞会,乐师和舞蹈者的表演到达高潮的段落时,一个人突然出现了。他身着黑衣,面色黝黑,兴许在脸上涂了颜色,只有牙齿是白的。他跳了一曲不断旋转和腾跃的舞蹈。这种舞蹈不是龟兹本地的,像是身毒或康国那边的。他不停地旋转,转的速度太快了,简直让我们头晕,让我们感到迷惑。他的笑容也很诡异,那种笑似乎是在嘲笑,似乎又是在冷笑。等到大家包括我清醒过来,准备抓住他时,他跳入舞蹈队背后的帷幕,已经不见了。
第二天,在龟兹王宫里就出现了怪病。接着,我的绛宾王就病倒了。他发病很急,很快就不行了,躺在那里喘气,身上都是出血性紫癜,一片一片的黑红色,像是不祥的黑玫瑰长在了身上,十分吓人。
我的故事还是由我自己来说吧。女人的故事还是要女人来讲,女人的身影总是不被人看到,她们活在男人的阴影里,活在传说的夹缝里,也许被人听到过,但绝不会在书上有更多的记载。书上记载的大都是男人之间的征战和争夺权力的故事。所以,我来说说几个在西域的汉家女人的故事。
我叫弟史,我母亲是解忧公主,她嫁到乌孙已经很多年。我是大汉和乌孙结合的产物,我长得不像我父亲,更像我的汉族母亲。我母亲解忧公主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她嫁给了雄踞天山北面大草原上的乌孙国的统治者昆莫。出发之前,她就听说了细君公主此前嫁到乌孙之地,死在乌孙的事。因此,我母亲解忧公主在婚礼前一天的晚上大哭一场,从此,就不会哭泣了。她果真一滴眼泪都没有了。我在出生之后一直到长大成年,就没有看到她掉过眼泪,可见她的内心多么坚毅。
细君公主死后,乌孙再次提出了和亲的请求。细君公主的故事是怎样的呢,简单说吧,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到达乌孙,打算说动乌孙王与大汉联手,共同对抗匈奴。但乌孙王知道自己的实力没有那么大,而匈奴占据着北部广大的地域,千百万人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就像是草原蝗虫一样能把一切都吃光啃净,当然也能把乌孙啃噬掉。
乌孙王的称号叫作昆莫,那年,乌孙昆莫派出使者,赶着一批进献给汉武帝的骏马,跟着张骞来到长安。使者把乌孙的骏马进献给汉武帝,在长安城内巍峨的皇宫中得到汉武帝的接见,内心受到巨大震撼。汉武帝很高兴,他喜欢骏马,就把乌孙马命名为西极马。回到乌孙,使者向昆莫详细报告了大汉王朝都城长安的盛大气象和繁华景象,还有人民众多、国土广袤的情况,令昆莫心生向往。
那时的乌孙昆莫是猎骄靡,他派出使者随张骞到长安觐见汉武帝的事被匈奴人知道了。匈奴单于十分恼怒,派出军马使者来到乌孙,警告乌孙不要和汉朝建立任何亲密关系。猎骄靡已经年迈,他政治经验丰富,善于左右逢源。尽管手下都劝他不要再和汉朝来往,关闭联系通道,可他还是审时度势,决定和大汉联姻。他派出一个使团,这个使团有一百人,赶着一千匹乌孙军马作为聘礼,正式请求和汉朝结亲联姻。
汉武帝大喜,仔细考虑把哪个公主嫁到乌孙合适。经过一番廷议,武帝下诏封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远嫁乌孙,和乌孙联姻。细君公主哭哭啼啼上路西行,前往乌孙国。这就是女人的命运,即使你是诸侯王的亲女儿,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在政治联姻方面不过就是一个工具。我听我母亲说,细君公主身体比较弱,受点风寒就会咳嗽,去辽远的塞外苦寒之地,成为一个七十岁的乌孙王的王后,这对她来说太痛苦了。何况这个乌孙昆莫猎骄靡本来就有好几个老婆,已经生了一大堆的孩子。
匈奴人听说乌孙与汉朝和亲,汉朝公主已经在前来乌孙的路上,就向猎骄靡要求和亲,并送来一个匈奴女人,把她嫁给乌孙昆莫猎骄靡。猎骄靡把匈奴公主奉为左夫人,把细君公主奉为右夫人。按照大汉风俗,左为大,匈奴夫人排在前面。
我母亲告诉我,她也是听别人说的,细君公主嫁到乌孙国,白天要吃羊肉牛肉马肉,喝牛奶马奶酸奶,吃奶疙瘩,晚上睡在大帐里躺在毡子上,以天为屋顶,以大地为床铺,这样的生活对于她来说十分艰苦,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好在那年出发之前,汉武帝给她很多赏赐,除了金器银器和锦帛绸缎、布匹香袋,还有一些乐器,有埙、笛、鼓等,特别是还有一具汉琵琶。这件汉琵琶是汉武帝让宫廷乐师根据秦国琵琶的形状专门为细君公主定做的。琴师把鼓的部分改造成满月形,命名为汉琵琶。后来,在乌孙国,细君公主烦闷的时候,就抱着这具汉琵琶弹奏吟唱,就像是把一枚中原的月亮揽在怀里,倾诉着思乡之情。
细君公主比乌孙昆莫猎骄靡要小四十多岁,她住不惯大帐,提出来要在乌孙的冬都赤谷城修建汉地样式的房屋,猎骄靡同意了,在赤谷城盖了一座汉式院落,按照汉族习惯布置屋内陈设。到了冬天,细君公主从伊犁河谷的夏牧场搬到赤谷城的屋子里,取暖设施也好多了,她才感觉稍微好受一些。她每日弹奏那具汉琵琶,以此解闷。
猎骄靡七十多岁,子孙满堂,性情豪爽宽怀。他偶尔来汉式院落看望细君公主,细君公主也是强颜欢笑,陪他一起吃饭聊天,两个人也没有什么话说。等猎骄靡走了,细君公主一个人对着窗外寂寞的月亮哭泣。她想到自己可能无法再返回汉地故乡,满心都是思乡之情,就写下一首诗《悲愁歌》,托人带给父亲江都王刘建: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她父亲收到女儿这首抄写在一面手帕上的《悲愁歌》,顿时泪如雨下。他上书汉武帝,并附上这首诗,汉武帝也很受触动,隔年派了一位汉朝使者前往乌孙,专程看望细君公主,并带去很多汉地的绸缎丝帛和风物特产给她,以示安慰。
猎骄靡眼看自己越来越老,身体也有病,感觉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就按照乌孙王室的婚俗习惯,找细君谈,要她嫁给他的孙子军须靡。这对汉家公主刘细君来说,简直是一记响雷,因为这种风俗完全违背汉家的道德人伦,她怎么可能和丈夫的孙子婚配呢?虽然军须靡和她年纪相仿,虽然军须靡和她没有血缘,但这件事实在是匪夷所思,对细君打击很大。她就坚决反对,并给汉武帝上书,陈述情况,请求汉武帝阻止这件事。但等来的汉武帝的诏书中却说,公主要依照乌孙的风俗来办,因我大汉要和乌孙联手,一起攻打匈奴人。
老昆莫猎骄靡去世后,军须靡继任为乌孙昆莫,并且娶了细君公主。细君对这一残酷的婚姻感到不解和郁闷,汉武帝的诏令又浇灭了细君公主心里的希望之火。她闷闷不乐,加之身体瘦弱,很快就去世了。算起来,细君公主嫁到乌孙,前后也就四年多的时间。
细君公主去世后,军须靡继续向汉朝提出和亲,并派使者送去千匹良马作为聘礼。汉武帝喜欢骏马,他有自己的宏图大略,就将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比仪为公主和亲乌孙,远嫁塞外。
听我妈妈说,她的祖父刘戊曾经参加过吴王刘濞策动的七国之乱,那还是在汉景帝朝,因晁错的削藩令导致七个诸侯王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最后七国之乱兵败,刘戊被杀。
从那以后,我妈妈这支楚王的王室系统在汉朝宗室中的地位就不断下降,成为戴罪的家族。这一次把刘戊的孙女、我后来的母亲刘解忧比仪为汉家公主,是恢复地位,还是进一步的惩罚,我妈妈也想不明白。但她觉得,她以一介女子之身远嫁乌孙,与乌孙昆莫军须靡和亲,也是为汉室做贡献。这也告慰了祖父的在天之灵。我母亲这些复杂的内心活动,我是后来在长大的过程中才慢慢知道一些。
现在,你们就知道了,远嫁乌孙的解忧公主,就是我母亲。
我母亲和细君公主的性格不一样,她出身于这么一个戴罪家庭,自幼比较好强。她是比仪公主,就不是真的汉家公主,是个假公主、侧公主,仅仅是为了与乌孙和亲她才被封为解忧公主。这一点她心里很清楚。在前往乌孙的马车上,我能想象出她流了多少眼泪,以至于后来不再流泪。我母亲知道,从此她的命运将掌握在她自己的手里,眼泪绝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还会是软弱的象征,她的心渐渐变得像铁一般坚硬。
过了些时日,军须靡去世了。按照乌孙的风俗,我妈妈又嫁给了翁归靡。翁归靡算是军须靡的堂弟。这是我母亲的第二次婚姻,我就是这一次婚姻的产物,我父亲是翁归靡。
我出生以后,妈妈内心变得柔软如帛。妈妈爱我,我知道妈妈希望我回到长安,在大汉都城见识汉家王朝的辉煌,体验都市繁华,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在这塞外的强风大雪中逐渐长大、老去,变成一个整天与牛羊和马群为伍,带着一身腥膻的粗糙女人。
我母亲后来还有第三次婚姻,都是按照乌孙风俗来的。我父亲翁归靡去世后,她的第三任丈夫是军须靡的匈奴妻子所生的儿子泥靡。泥靡为人骄狂,外号狂王。算起来,泥靡是我妈妈的子侄辈的,按照乌孙风俗,竟然成了她第三任丈夫。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这就是我妈妈解忧公主一生中的几次婚姻。后来,每一次婚姻都变成了一种政治安排,我妈妈也就无所谓了。她真的就像是她的名字“解忧”那样,所有的忧愁都被她化解,她是她自己的解忧良药。
我还应该有自己的命运,我的生命应该有另外一种可能。这是我在17岁的时候,妈妈就为我想到的事情。所以,等到那年春天到来,大地上解冻了,雪化了,道路通了,她就派人护送我前往长安,去学习鼓琴,也是学习大汉的音乐和文化,懂得礼仪,如果有可能就让我在长安待下去,嫁一个好人家,这是母亲内心的真实愿望。
我长大的过程中,我母亲对我的调教很用心。她带来的汉家侍女都是琴棋书画样样皆能的。细君公主去世之后,留下来一些乐器,特别是那具汉琵琶,就在我母亲手里,她后来都给了我。这些乐器我从小就开始熟悉。
我学会了吹笛子、吹埙、弹琵琶。我不喜欢埙,我觉得埙的音调太悲,一吹起来,山川的景色都变得悲哀起来。这可能和乐器的调性有关,等到我后来到了长安,见到了长安附近那黄土连绵的风景,我才知道,埙是适合那片土地的。我最喜欢的,就是细君公主留下来的那把汉琵琶。满月形的音箱里发出来的是草原上月亮点染后的奇妙的琴音,是月亮本身的光华普照夜晚大地的清音。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性格活泼,加之我是母亲与乌孙昆莫翁归靡生下的混血孩子,我和汉家女性温柔温婉的性格不一样,我和乌孙女孩的粗豪笨拙也不一样。我结合了汉家和乌孙两家血统的优点,我很聪慧,这一点像我母亲,我很调皮,爱说爱动,爱唱爱跳。骑马射箭我行,在家里弹琵琶,在外面挤奶放羊抓老鹰,我也行,刺绣擀毯子这类女人干的活我也都可以。长到十八岁,我就已经是一个在天山南北和乌孙大草原上闻名的乌孙大公主了。前来提亲的王族有匈奴人的部落王,也有龟兹国的国王绛宾,我知道了都一概拒绝。
我绝不愿意随便嫁给一个我没有看上的男人,我不想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就像我妈妈解忧公主和细君公主那样。我性格刚烈,随身带着一把锋利的短刀,既然是用来防身的,也是用来自杀的。逼我太甚,我就自杀,哪个男人强迫我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就杀了他。
我说到做到。这一点我母亲很了解,所以,她暗自很欣赏我,也不轻易反对我。当我听说龟兹王绛宾派人来向我提亲时,我对他没有一点好感。我妈妈告诉我,龟兹王在前些年曾攻击大汉所派的、在轮台屯田的汉军,杀了屯田校尉赖丹,成了大汉的敌人。就在不久前,汉宣帝派遣长罗侯常惠来到乌孙,慰问乌孙反击匈奴有功之人,也拜访了我妈妈,我也在座,欢宴中,我还表演了歌舞。
常惠前来西域,肯定要对龟兹王绛宾兴师问罪的。果然,常惠从乌孙返回长安途中,征发乌孙、疏勒、莎车等国的兵马五万人,讨伐龟兹。这时的龟兹王就是曾向我提亲、才即位不久的年轻的绛宾王。眼看大军压境,绛宾王不慌不忙,派人去阵前给常惠说:杀害屯田校尉赖丹和一些屯田汉军的事不是他干的,是一个叫姑翼的贵族给龟兹前王出的馊主意,我绛宾无罪,现在,我愿意把姑翼交出来让你们处置。
常惠同意了。绛宾就打开城门,引常惠进入龟兹城,并把龟兹贵族姑翼交了出来。姑翼当时已经是个老头,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要断送在这件事情上。常惠下令斩杀姑翼,报了当年赖丹被杀之仇,然后,班师回长安。
很快有使者把龟兹王绛宾处理这件事的结果传到乌孙。我妈妈对绛宾这么果敢十分赞赏。她觉得,西域地区的城邦小国如果没有在大国之间运筹帷幄的能力,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免不了被剿灭的结局。她对绛宾产生了好感。
绛宾是一个对大汉礼仪和文化十分仰慕的龟兹王。乌孙和大汉和亲后,在抗击匈奴的侵扰方面有了更多的回旋空间,绛宾也看得到。他再次派来提亲使者,带来很多礼物,那些物品都是在高昌和敦煌采买的,我妈妈看到这些产自中原汉地的物品,很是喜欢。要知道,从乌孙前往汉地,哪怕就是到敦煌、酒泉等郡县,都要走很远的路,而那里是进入长安、洛阳的关口。
睹物思人,睹物思乡。我母亲就想着也要送我前往长安,去学习鼓琴。既然弟史那么喜爱歌舞,你就应该好好去学习大汉自家的好东西,同时,也把乌孙的歌舞队带过去,让大汉领略塞外歌舞的强劲和粗豪之风。
听到我妈妈对我有这样的安排,我很高兴,就期盼着能早日成行。
夏天到来,乌孙王庭会从伊塞克湖边的赤谷城搬到天山北侧的河谷地带,那里是乌孙的夏牧场。有一座山就叫乌孙山。乌孙昆莫带着几个王后和所有的部属都在这里过夏天,乌孙王族及其所属的子民也都在这片山地、河谷间的美丽的大草原上放羊牧马。
整个夏天里,我们都在这片河谷、草原和山林地带生活。这是乌孙人最喜欢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骏马养得膘肥体壮,牛羊也都吃得滚瓜溜圆。到了秋天,我们又开始翻山,前往伊塞克湖南岸边的赤谷城,在那里度过寒冷的冬天。这样的季节轮回,在乌孙人看来就是顺应着地利和天时。
我前往长安是在这年的夏天。从乌孙夏都昭苏大帐出发,我们要穿越天山中的一条古道。这条路蜿蜒盘旋在天山山体中,沿途是特克斯河河谷地带迷人的风景。大片高山草原在眼前展开,乌孙骏马到处都是,白色的羊群散落在绿色的草地上,有时候被空中的云朵布下的阴影所短暂遮蔽。红松、塔松和云杉林在山坡上成片肃立,像是欢送我出远门。之后进山,我们沿着逐渐增加高度的盘山道前往龟兹。
这是一段翻越天山的险路,我们走在一条弯曲行进的盘山路上。这条路上升到冰川地带,跨越咆哮的冰河,沿着冰川的冰舌边缘行进,我们要时刻提防着雪崩的发生。走过达坂路口,寒意消失,我们开始进入缓慢下降的盘山道,高度降低,空气由清冽和湿润变得干燥,抵达拜城的黑英山谷地,从那里前往龟兹王城。黑英山一路上有很多桦树,大片的桦树叶在风中就像是风铃一样响动。
我是第一次出远门,十分好奇我所见到的一切。翻过天山,走入河谷地带,出了天山山脉的前山,湿润的空气变化了,迎面而来的是燥热的空气。我知道,我们要出山了。又走了半天,我们抵达了龟兹。
(节选自2025年第1期《芙蓉》邱华栋的长篇小说《龟兹长歌》)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主要作品有非虚构《北京传》、长篇小说《空城纪》《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与黎明》《教授的黄昏》《单筒望远镜》《骑飞鱼的人》《贾奈达之城》《时间的囚徒》《长生》等,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电影和建筑评论集、散文随笔集、游记、诗集等60多种,1000多万字。
曾获得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十月杂志李庄杯短篇小说奖、作家杂志金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短篇小说奖、郁达夫小说奖等。
来源:《芙蓉》
作者:邱华栋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