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组诗)
◎若羌
烈日联手风沙,搬空了一湖碧水
昆仑和天山过问了亦无济于事,有心人
找出了隐居两千多年的楼兰姑娘
也向守候了两千多年的胡杨打听过,迄今
不知道罗布泊的水被藏匿在何处
楼兰古城佛塔上的铜铃,苦苦支撑
仿佛非要解开谜底,也仅仅能
证明,远去的驼铃声确实带走了一些
◎且末
沙尘常常按捺不住骚动,枣树绽放的新芽
天真烂漫,比从河滩和戈壁上
崭露头角的和田玉,更让人疼惜
如同那一棵棵胡杨,举着一丛丛绿叶
远比成熟的深秋,更令人动容
与其给大漠添加一抹金黄,不如邀约
一众绿叶,把天空擦拭得明净澄澈
让日月星辰,照亮塔克拉玛干沙漠修行的心
◎民丰
耗的是耐力,阳光日复一日地离去又回来
水、土,主动交出白花花的物质
——那不是风花雪月的浪漫,坚硬的盐
从贫瘠的地下长出来,娇嫩的根
无法立稳脚跟,紧跟风
起舞的尘埃,一抬脚就流落到了数百公里外的敦煌
创造苍茫,成全苍茫,圆满苍茫
咽不下这份寂寥,在此注定找不着落脚之地
◎和田
分明是一块翡翠,被赋予一种玉的称谓
被驼铃声唤醒,被昆仑雪水洗濯
被艾得莱斯绸润泽,被红尘过客攥在手心
被塔克拉玛干沙漠焖热的情绪,凉爽了许多
杨树、柳树、桑树、榆树翠绿的成色,无可挑剔
踩着阳光小径的吆喝声,在空气中飘逸
诱人的焦香味,从馕坑里弥漫开来
穿梭于翡翠纹路的时光,禁不住停下了脚步
◎英吉沙
抡起太阳和月亮锻打,以昆仑山雪水淬火
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打磨,形如
月牙、鱼腹、凤尾、雄鹰、红嘴山鸦、百灵鸟头
每一款坚硬的美学,都是一种精神和桥梁
握在中原、中亚、西亚、欧洲大陆的男人手中
无不是握住了雄性的自信、力量与尊严
精致的英吉沙小刀,最理解维吾尔族男人的内心
每一个维吾尔族男人,都选择皈依锋芒和刚毅
◎叶城
国道、县道、乡道、村道、水道、泥道两旁
理不清是祖孙几代,一排排昂首挺胸
不畏干旱,不惧高温,不嫌瘠薄,郁郁葱葱
无需根和叶,一截光秃的枝条
只要被泥沙接受,就能紧紧抓牢大地
往下扎根,向上进取,英姿挺拔
与大地上穿梭的刀郎人一样,团结奋发
新疆杨在戈壁沙漠上竖起一道道葱翠的生命线
◎策勒
——题记:“居宛托依”,波斯语,意为已婚中年妇女的喜事,有资格举行这种仪式,是和谐家庭的一份殊荣。
属于一个屋檐的荣誉,亦是一种责任和期许
必须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梳头、修面
把刘海和鬓发束在喜庆之中,穿上白色长裙
戴上白头巾,白色最能衬托纯洁和尊贵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也见机在葡萄架下凑热闹
举行过“居宛托依”的妇女,便获得在任何场合
着白色礼服的资质,赢得这份殊荣
昆仑和阿尔金山格外珍惜,一年四季都不愿脱去
◎莎车
莎车属于旷野、山间、草地、属于十二木卡姆
属于歌曲、诗歌、音乐、说唱、舞蹈、演奏
属于抒情和叙事、属于语言和艺术
属于戈壁沙漠和绿洲,属于柴米油盐酱醋茶
属于理想和追求、属于幻想和情操
属于载歌载舞的麦西莱甫则、属于苍劲深沉的琼乃合曼
属于流畅欢快的达斯坦、属于女诗人阿曼尼莎汗
属于她的《精美的诗篇》、属于维吾尔、属于生活
◎喀什
喜欢被阳光抚摸的人,在烤羊肉串时
是不是有心灵感应?火力与火候
肉与火的激吻,分寸拿捏恰到好处
当外焦里嫩,焦香味随青烟
缭绕于建筑物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饰间
在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的街头
仿佛路尽,不起眼处另起一巷
刺激人的味蕾,惹得太阳晚上十点多钟都不肯睡觉
◎塔什库尔干
所有的水,都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有时奔跑,有时跳跃,有时停下来迟疑片刻
所有的高山,都会给跋涉准备好垭口
山也想知道,山那边的风景
筑在高处的石头城,牙齿全然脱落
风雨裹胁的牙床,常常需要接受牦牛的挑衅
一支山鹰的婚礼队伍走过,喧哗声
逗得,乔戈里雪峰紧绷着的脸庞绽开了笑容
◎疏附
——题记:疏附,是唐代“疏勒乐”的发源地。
达甫之声时而豪放不羁,时而婉转悠扬
艾捷克时而孤寂苍凉,时而幽怨凄惶
随心灵动,若临秋水、如沐春风
萨塔尔、艾吉克、都塔尔、弹博尔、木碗、手鼓
似水,从琴上,从鼓中流出,感知天地万籁
成溪流淙淙,成波涛汹涌,张弛有度
一个民族的历史如流水,在塔里木、在疏附
在胡西塔尔的琴弦之间流淌,源头指向四面八方
◎麦盖提
拨开夜色和荆棘,不要让日子在迷茫中遁形
高举火把的女性,用温柔擦亮勇士的双眼
忽而弯弓欲射,忽而与野兽展开搏斗
都塔尔、热瓦甫、卡龙琴、艾捷克、木碗、手鼓
弹拨日落月升的寂静,吹奏风起尘扬的骚动
刀朗麦西热甫的热烈和奔放,唯有安放在这块土地
方显得如此苍茫,为刀郎舞而生,为生活而舞
甘苦与共,生生不息,刀郎人只被自己的双手主宰
◎阿图什
一个“回旋轻捷如鹘”的民族,把驰骋的梦呓
印在黄色、深绿、蓝色、草绿色的碗碟
他们对色彩的迷恋,玻璃和水银瓶已作精彩注解
五铢钱、开元通宝、波斯银币、喀喇汗朝钱币
是通往中原和中亚的硬通货,战马也是
他们从中原贩回丝织品、衣服、金银器皿、茶叶
还有古塔、烽火台、寺庙、佛塔、碉堡和哨所
他们一直在构筑色彩缤纷的梦,千百年来夙夜不懈
◎伽师
水火土赋予了生命,而馕正是水火土
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神灵,伽师人坚信。
揉面团、揪剂子、盖被子、擀胚、戳花、蘸料、烘烤
打馕人的大手盘出馕坑的,仿佛火辣辣的太阳
肉馕、油馕、窝窝馕、芝麻馕、片馕、希尔曼馕
是火对麦面的洗礼,大地与阳光的恩赐
自古以打馕为生的伽师人,信仰再好的东西
都不可以搁于馕之上,馕必须置于任何东西的上面
◎柯坪
——题记:“柯坪”,传说为“地窝子”之意。
当河水遁形,树木隐入地下深处
风沙、酷热和严寒,变得有些恣意妄为
降低身段,并非屈服于某些势力
不计尊卑,审时度势,生活适时低头
与大地心贴心背靠背,生命将变得愈发坚韧
像在母亲的子宫蛰伏十月,积蓄力量
智慧与勤劳的天作之合,哪怕只是方尺安宁
蜷缩过的身躯,更加懂得如何舒展翅膀
◎尉犁
当鱼在罗布泊遭遇噩梦,以打鱼为生的罗布人
并没有像楼兰古国的繁华一般弱不禁风
湮灭在大漠深处。沿着孔雀河、塔里木河迁徙
他们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依然以捕鱼为生
不种五谷、不牧牲畜,采野麻织布,捕哈什鸟剥皮为衣
以物换物,金钱是最不值钱的玩意儿
在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失联的岁月里,拒绝绝望
有人选择离开,有人过上游牧生活,有人依旧向岁月撒网
注: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意为“水草丰腴的湖泊”。
◎库车
——题记:“库车”系古代龟兹语,意为“龟兹人的城”。
龟兹人的城,声乐铿镗,歌舞缥缈,由远及近
弓形箜篌、竖箜篌、五弦琵琶、曲项琵琶各领风骚
苏祗婆*弹拨龟兹人的心弦直抵大唐肺腑——
忠义、耿直的红,刚正、勇敢的黑,热烈、忠谨的紫
叫之、跳之、舞之,在大面上灵动、生辉、光大
大鼓、腰鼓、羯鼓、铃、铜钹、排箫、筚篥、横笛
其声昂扬、激越、铿锵,穿越河西走廊
翻过昆仑、祁连和天山,在华夏上空余音绕梁
注:苏祗婆,龟兹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
◎温宿
张骞持汉节凿空西域,瘦骨临风,离去时
葡萄、胡萝卜、胡椒、菠菜、黄瓜、石榴紧随其后
班超带来了和平与安宁,鸠摩罗什和玄奘
历尽千辛万苦在此传经布道,拟造七级浮屠
李白伫立于温宿,诗情和乡愁浩如明月
林则徐的苦衷和哀伤,则如那漫天飞扬的尘土
只有打此路过的行吟诗人李立,若无其事
拣拾祖先遗落的风骨,还有旷野里绿油油的诗行
◎轮台
仿佛一个个磨盘,又胜似形状各异的灵芝
风沙挥动着锋利的刻刀,肆意雕琢
曾经匆忙的富饶,以另一种方式
展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空旷、静谧与寂寥
北出敦煌,疏勒河饥渴,湖床皲裂
坚硬、起壳、翘起的土片,如同起伏的水波、浪花
在轮台的三垅沙绵延不绝,汹涌澎湃
有一口叫都护泉的,岁月风干了涟漪,唯有溢出苍茫
◎沙雅
——题记:维吾尔语称胡杨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
如果塔里木盆地有灵魂的话,那一定是塔里木河
如果塔里木河有灵魂的话,那必定是胡杨
不畏干旱、盐碱、严寒、酷暑、风沙、贫瘠
为塔里木而生,而荣,而枯,而不朽
沙雅有一棵活了1400多年的胡杨,迄今枝繁叶茂
胡杨即便是死了,依然站立,挺直铮铮铁骨
绝不向光阴认输,绝不给岁月低头
顺境时挺直脊梁是品德,逆境时绝不卑躬屈膝是气节
◎库尔勒
铁门关没想过要关住孔雀河之水,更不会阻挠
两河流域的小麦,经过楼兰远赴中原
从中原来的梨,在库尔勒实现了华丽转身
鱼在水中游,鸟在林中飞,羊在草地放,麦在地里长
那时的库尔勒想怎么张罗,孔雀河都乐意成全
岸壁如刀劈斧凿,曲折幽深的大峡谷
曾经是南北疆的交通咽喉,如今已是一片汪洋
铁门关真把水关住了,聚拢起来的碧波有了新的祈望
◎和静
渥巴锡汗亲手点燃自己的宫殿,伏尔加河沿岸
无数村落顿时燃起熊熊火焰,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那份决绝,照亮着土尔扈特人内心
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经过浴血奋战
五月的小草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高举鲜花
迎接衣不遮体,面黄肌瘦,劳累不堪的东归英雄
开都河准备了清澈之水,洗涤疲倦的乡愁
白天鹅排练了亿万年的舞蹈,此刻只为顽强而翩跹
◎鄯善
赭红色的火焰山,是否阻挡过唐僧师徒
西去取经的大道,大概率应该不会
吐峪沟千佛洞石窟证明,用黄粘土建造的房屋
能装下一颗佛心,和高昌人的慈悲之怀
远离尘嚣的静谧,被一条流淌了千年的清溪唤醒
当葡萄从地中海沿岸传入东方,鄯善就成了
无核白葡萄的故乡,那些静卧的晾房
即便是空着肚子,镂空的砖缝隙间四溢芬芳
◎高昌
艾丁湖谦卑,身段低至海平面以下161米
成为中国陆地最低的洼地,阳光热情
而执着,把高昌的温度拔擢至神州第一
雪豹、北山羊、野骆驼、藏野驴、棕熊、猞猁
盐穗木、花花柴、骆驼刺、黑刺、梭梭
面对坚硬的荒漠没有选择退缩,葡萄在沟谷里
更是屡创奇迹,牵手坎儿井和塔什烽燧
在贫瘠的洼地上,一起垫高了西域的文化底蕴
◎哈密
不论是作为中原大地的前哨,而是
进入西域的咽喉,以一种水果驻守于此
极富创意,世上本无险可依
风沙能逞一时之勇,焉能阻挡疾驰的马蹄
骄阳,恰恰可以擢升光阴的糖分
待果酸攻克味蕾,南来北往的目光驻足
空气顿时变得愉悦,在一个瓜摊前
一个满身疲惫的货车司机,脸颊上写满了生活的甜蜜
李立,著名环球旅行家,环中国大陆边境线自驾行吟第一人,足迹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文学批评家喻为“中国当代最经典的行吟诗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第一行吟诗人”。作品见于《诗刊》《人民文学》《花城》《创世纪》等100多种主流报刊,获博鳌国际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和悉尼国际诗歌奖等十数次。《中国行吟诗歌精选》年度选本和《中国行吟诗人文库》诗丛主编。出版诗集、散文随笔集和报告文学集共7部和英文诗集1部。
来源:红网
作者:李立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