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湖。(本文图片均由花垣县文化旅游广电局提供)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代乐 花垣报道
当古苗河与兄弟河在此相拥,花垣便成了惊艳于武陵山脉中的璀璨明珠。两岸青山如黛倒映碧波,古老吊脚楼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苗家姑娘的银饰在阳光下闪耀,清脆的歌声随着河风飘荡。乘船顺流而下,看渔舟唱晚,听纤夫号子,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浸润着岁月的故事。
古苗河大峡谷。
山水画廊,流淌千年的生命诗行
古苗河在花垣境内蜿蜒流淌,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缠绕在群山之间。晨雾中的古苗河大峡谷,瀑布白练如仙境,迷雾瀑布青雾缭绕似少女遮面,七梯岩瀑布七级连跌,气势汹涌;紫霞湖水,波光粼粼,渔舟归航,夯渡码头见证着紫云英的芬芳,每一处风景都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尖朵朵瀑布。
尖朵朵瀑布在花垣群峰间奔涌而下,似一条银龙从云端俯冲直落碧潭。雨霁后的瀑布,水流撞击崖壁如雷霆轰鸣,水雾腾空化作七彩虹桥横跨山谷,飞沫溅玉似珍珠撒落翠谷;潭边青苔凝露,古木参天,飞鸟掠过水幕时抖落的水珠,与崖壁渗出的清泉共奏天籁,每一缕声响都动人心魄,让人沉醉其间。
边城茶峒古建筑群及古遗址。
古城古村,地域交融的独特魅力
边城茶峒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酉水穿镇而过。这里有古朴的吊脚楼,青石板铺就的街巷,还有热闹的码头。站在酉水的茶洪大桥上,看三省市的风光尽收眼底,感受着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在这里,你可以乘坐拉拉渡,体验原始的渡河方式,也可以在古镇的茶馆里,品一杯当地的清茶,听老人讲述边城的故事。
十八洞村。
藏在武陵山脉深处的十八洞村,是一个美丽的苗族村寨。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村里修起了柏油路,盖起了新民居,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是 “精准扶贫” 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动见证;村寨里涌动的活力,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在湘西大地的鲜活实践。
吉卫古镇。
吉卫古镇是花垣县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悠久的苗族文化历史。古镇上保留着许多苗族特色的建筑,如苗家吊脚楼、苗族鼓楼等。每到苗族的传统节日,古镇上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身着盛装的苗族同胞载歌载舞,银饰叮当,场面十分热闹。在这里,你可以深入了解苗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金龙苗寨。
金龙苗寨坐落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四周云雾缭绕,宛如云端上的世外桃源。寨子里的吊脚楼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石板路蜿蜒曲折,连接着家家户户。在这里,你可以体验苗族的农耕生活,跟着村民一起下田劳作,采摘新鲜的蔬菜;也可以在寨子里的农家乐里,品尝地道的苗族美食,如酸汤鱼、腊肉炒蕨菜等。夜晚,还可以和苗族同胞一起围着篝火跳舞,感受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苗族鼓舞。
非遗印记,文化的鲜活注脚
赶秋节,苗族儿女的丰收欢歌。作为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赶秋节是花垣苗族文化的鲜活注脚。每年立秋时节,苗族同胞身着盛装聚集在吉卫古镇,打秋千、对苗歌、赛苗鼓,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秋千架上飞腾的身影是对生活的热爱,歌台上婉转的曲调是对自然的感恩,鼓点中跳动的节奏是对祖先的致敬,这场延续千年的盛会,让苗族文化在欢声笑语中代代相传。
苗族鼓舞是花垣县极具特色的非遗,鼓点激昂有力,舞姿豪迈奔放。苗族鼓手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鼓槌,随着鼓点的节奏,时而跳跃,时而旋转,将苗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
苗族银匠们凭借着一双巧手,将银料经过熔炼、锻造、雕刻等多道工序,制作成精美的银饰。从精美的头饰、项圈到小巧的耳环、手镯,每一件银饰都凝聚着银匠们的心血和智慧,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西苗绣的图案多取材于苗族的生活场景、自然风光、神话传说等,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苗族妇女们青布为笺,彩线作墨,指尖翻飞,蝴蝶穿花、龙凤呈祥的纹样便跃然布上。老阿妈用灵巧的双手穿梭于经纬之间,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织锦,将苗族的文化和历史编织其中,每一针都藏着苗族的迁徙史与生活意趣。
湘西腊肉。
舌尖花垣,岁月凝练的湘西味道
在花垣县,湘西腊肉是岁月凝练的珍馐。其制作颇为讲究,经腌、晾、熏三道工序。寒冬时节,松柏枝、炒米粒与茶籽壳混合熏烤,让每一寸肉都浸染独特香气。熏好的腊肉,外表墨黑坚硬,洗净后,内里晶莹剔透、层次分明。入口,肥的脂香四溢却不腻,瘦的紧实耐嚼,醇厚腊味瞬间在舌尖绽放,满是质朴与热情的湘西风情。
花垣边城,三省交汇,美食飘香。角角鱼火锅,集湘辣、黔酸、渝麻,一锅煮尽三省风味,鱼肉鲜嫩,汤汁浓郁;米豆腐晶莹,佐以秘制酱料,口感爽滑,酸辣开胃;还有那醇厚熏香的腊肉肥而不腻,油粑粑外酥里糯,香气诱人。
从古老的非遗传承到舌尖的烟火人间,从秀美的山水画卷到振兴的时代篇章,花垣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魅力。她不是走马观花的景点,而是值得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精神家园 —— 当你在古苗河的晨曦中醒来,你会明白:所谓归宿,不仅是心灵的栖息,更是文明的延续与时代的同行。而花垣,正以独特的姿态,成为每一个人魂牵梦萦的心灵归宿,也成为国家发展蓝图中一抹动人的湘西亮色。
当前,由湖南省文旅厅主导,省地质院协同,省地质调查所担任技术总包单位的湖南省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正在火热开展中。普查覆盖全省14个市州,涵盖地文、水域、生物、天象气候、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及红色旅游等9大主类、27个亚类和134个基本类型资源,旨在全面摸清湖南省旅游资源“家底”,推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代乐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