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小说丨力歌:秉性

来源:《芙蓉》 作者:力歌 编辑:施文 2025-08-04 09:33:09
时刻新闻
—分享—

????_20200224110610.png

千库网_唯美云海翻腾日出高原实拍云层_摄影图编号191995_副本.jpg

秉性(中篇小说)

文/力歌

老陆去世了。

他走得很决绝,死得很痛快,与他做人做事一样,从不拐弯抹角。

早晨起来,天已放亮,他拉开窗帘后,只是往窗外望了一眼,看到下了几天的雨终于停歇,天气明朗起来,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气息中含涩涩的味道,鸟鸣叫蛙鼓噪,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老陆已经在家里憋闷了几天,以往每天都要起早,与老伴出去散步,可这几天他没有离开这个家半步,只是在他那个半跃层楼上楼下走动,所以他异常兴奋,他手还未离开窗帘,就扭头对老伴说道:“雨终于停了!”

他神采奕奕的表情突然停滞在老伴的目光中,拉窗帘的手伸向了前胸,随之而来的便是倒卧在床上剧烈地痉挛。老伴开始束手无策,既而想起心脏病药,迅速找来,他的牙齿已经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说什么也掰不开,勉强塞进口中,发病前后没有多长时间,老伴打了120,其实,那一时间他灵魂已经离他老伴远去了,甚至没给老伴留下只言片语。

他老伴此时想到我,在老陆的手机里却找不到我的号码,因为我俩从来没有在彼此的通信录里留号码,那号码在我们心里装着呢,只要想到对方,不用片刻犹豫,便能流畅地按在号码键上,马上会听到对方的回应。他老伴找到我单位一个同志的号码,打过去,让他通知我说老陆走了。

我接到电话时非常意外,前不久学校退休办搞活动,老陆还抽空去了我的办公室扯了一会儿呢,再往前的见面是在一个月左右之前,同学的孩子结婚,我们还一起聚会,并照了张合影,那是他与我们最后的留影。

老陆是我的同学,函授同学。有人一直在质问我们,函授也算同学吗?怎么不算,我们是铁路招收的第一批铁路所属大学的函授生,整个锦州铁路局只有二十几个人,我们段只考上了我一人。那时我们的函授生,跟后来随便都可以拿到的函授学历不一样,就在我们函授的二十多人里,出了两个博士,其中一人还去了北方交通大学任教,不仅是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同学中还有局级干部两人、处级干部七人,剩下的不是科级干部,就是有中高级职称。像我这样差七分的高考落榜生,刚刚上班就参加函授学习的人并不多,而多是已经工作多年需要学历的人,老陆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年龄比我整整大了八岁,他在铁路中专学校当老师。

那时铁路局对我们的函授学习抓得很紧,每个月都有四到五天的集中面授时间,期末还要到位于北京的北方交通大学校园里集中十多天复习考试,毕业设计时,还让我们脱产一个学期到校学习,我与老陆均在电信系的无线电专业搞毕业设计。后来我调到这个铁路中专学校学生科任辅导员,与老陆在一个单位共事。

老陆很高傲,主要是他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在我们同学中,跟他一样,多数是这所铁路中专的毕业生,他们都有多年的专业工作经历,学习起来并不费劲。他的年龄又大我这么多,天然就有种差距,他会把我当成小屁孩。每次函授集中,在我们还刻苦学习时,他们那些人却聚拢在一起打扑克,而每次考试人家成绩排名还都在前面,我只能拖后腿。那时我跟他接触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当辅导员,他当班主任,他的脾气秉性出了名的,曾因骂学生差点受到处分,负责他的那个专业的辅导员跟他说话,都要保持低姿态,连学生科长也不敢轻易招惹他。

老陆的名字叫陆中石,但我们很少叫他的名字,因为他说自己的名字又臭又硬。我说还有欧阳中石呢。他恶狠狠地对我说:“人家姓欧阳,我姓陆,我是路中的石头,绊脚石,知道吗?”

函授学习期间,看到过老陆跟那些打扑克的牌友生气打架,几个人因为悔牌吵吵嚷嚷,互不相让,气得老陆将手中剩下的扑克牌撕碎,从开着的窗丢了出去。原本谁也没人针对他,可这一举动却招来了大家的不满,只是游戏嘛,吵吵闹闹也是经常的事,你怎么能撕扑克牌呀?这分明是想把矛盾升级的表现啊。

“你,你们听我说。”老陆很镇静,他的声音里却带有不那么镇静的尖锐感觉,让人也跟着肃静下来。

“那,咱们一把牌一把牌地捋一遍,看你们吵的是啥。”他说着话,开始用手指着一个人说:“是你要的牌,你出的第一张牌是调主2。”

他们玩的扑克游戏,是最常规的“掐一”,就是四到五人玩的游戏,一人要牌,其余人一伙,共同对一个人“开火”,最后看得分能否超过那个要分的差额,或是要牌人最后一张要小于至少其他一人的牌,便是输牌,否则便是赢,并以一分钱或学习地点的食堂饭票为单位计算输赢,输赢多少倒是其次,这往往与自尊有关。

老陆一轮轮地按出牌顺序,把每个人出的牌说出,从第一把牌一直说到了最后一把,连对方扣的底牌都说出来了,然后将手伸到那堆扑克牌下,猛然翻过来,整堆的牌面朝上,然后从上面一张一张地拈出来,共六张牌,竟与他说的底牌一张不差。

几个人顿时目瞪口呆,鸦雀无声,谁也不敢再争辩了。这充分展示了他的记忆力。毕业都过去了三十多年,去北京考试时哪个同学住在哪个屋,他竟然还能清楚地记住,这让我钦佩不已。后来我写作时,有些数据拿不准,常常会请教他,只要他看到过的,就能记得住,而且不会有差错。如果他要是参加《一站到底》,恐怕就是最强大脑。

老陆说这点随他爸,同时随他爸的还有他的性格和脾气。

(节选自2025年第1期《芙蓉》力歌的中篇小说《秉性》)

力歌,本名张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锦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教授。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在《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中短篇小说400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作品与争鸣》等报刊转载,多次入选年度文学选本,著有长篇小说《世纪大提速》《官殇》等5部、小说集《两个人的车站》《家在远方》等8部,出版其他作品集6部,获辽宁文学奖及国内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来源:《芙蓉》

作者:力歌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