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跟着文物游福地怀化①丨廊桥之旅:走进侗乡古桥的“活化石”

来源:红网 作者:莫楚宁 唐秋彤 编辑:符环宇 2025-09-26 11:06: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五溪流韵,福地生光。怀化这片山水交织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灵秀的自然风光,更沉淀了跨越千年、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一处文物都是理解怀化这座“福地”不可或缺的文化密码。

红网时刻新闻联合怀化文旅特别策划《跟着文物游福地怀化》,即日起,以文物为线索,带你开启一场深度的文化之旅。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莫楚宁 通讯员 唐秋彤 怀化报道

怀化,是一片多民族文化交融发展的沃土,其中,尤以侗族文化璀璨多彩。

在五溪大地上,保存着一批极具民族特色与历史价值的古建筑——风雨桥。它们不仅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连接古今、沟通人文与自然的重要文化遗产。

2.jpg

普修桥。

相传,一对侗族的年轻夫妇过桥时,妻子被螃蟹精掳走,丈夫悲痛欲绝,哭声感动了河中的花龙。花龙迅速赶来协助,经过激烈搏斗,最终将螃蟹精镇压于河底。为感念花龙恩德,侗族人将原小木桥改建为设有顶棚的长廊式大木桥,并在中柱刻上花龙图案,取名“回龙桥”或“花桥”。因此桥可为人遮风避雨,故得名“风雨桥”。

《跟着文物游福地怀化》首期,带你走进被誉为“侗民族古代建桥术活化石”的坪坦风雨桥,开启一趟独特的“廊桥之旅”。

4.jpg

观月桥。

何为风雨桥?

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多建于村寨附近的溪河之上,既是便利交通的设施,也是遮风避雨、休憩纳凉的公共场所。

5.jpg

廻福桥。

在侗族文化中,风雨桥还具有深厚的信仰意义。侗家人相信,在村寨下游溪河上建桥可“拦截水口”,防止福气随水流走,护佑村寨平安、聚财纳福。因此,桥上常设神龛,供奉神灵,成为集实用、信仰、审美于一体的民族建筑。

坪坦风雨桥:九桥连珠,国宝荟萃

坪坦风雨桥并非单指一座桥,而是指分布在坪坦乡和陇城镇境内,全长8.2公里的坪坦河道上的九座古廊桥,包括廻龙桥、普济桥、文星桥、永定桥、廻福桥、永福桥、中步二桥、中步头桥和观月桥。

6.jpg

普济桥。

这些桥梁均为木结构廊桥,桥身多以青石或砾石干砌成金刚墙,上承木梁,铺木板或石板,建廊设亭,覆小青瓦,挂白檐,风格统一又各具特色。

7.jpg

永定桥。

2006年5月,坪坦风雨桥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侗族古代桥梁建筑的“活化石”,堪称一座“露天博物馆”。

8.jpg

中步头桥。

匠心独运的侗族造桥术

坪坦风雨桥的结构特点,体现了侗族人民极具科学性、艺术性的风雨桥营造技艺,主要体现在:

结构多样:涵盖拱伸臂梁式、双悬臂/单悬臂叠梁式等多种结构,适应不同河道条件。

工艺精湛:如廻龙桥采用的“木桩围栏固基法”,普济桥的“抱柱夹枋固结法”,文星桥的“挑梁代柱外展法”等,均体现了侗族工匠的高超技艺。

功能与美观兼具:桥廊设长凳供歇息,南面开直棂窗采光观景,北面封板御寒。桥亭多采用密檐攒尖顶、泥塑宝顶(如葫芦、青鸟),寓意吉祥。

9.jpg

中步二桥。

代表性桥梁

廻龙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桥身呈弧形,似游龙回环。桥上建三座桥亭,分设文昌阁、武圣殿、土地祠,是侗族桥亭文化的典型代表。

普济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单孔净跨近20米,结构轻盈,与周边鼓楼、寨门等构成完整的侗族聚落景观。

永定桥:桥身建造均采用传统工艺的“挑梁代柱外展法”,与被大火烧毁的文星桥相一致,同归一源、同出自一匠。特点是简朴、美观、大方、实用。

中步二桥:独特之处在于设人畜分道,人行道宽4.01米,畜行道宽1.34米,体现侗族社会的生活智慧。

交通指南

坪坦风雨桥群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可从县城驾车沿S221省道前往坪坦乡或陇城镇,沿途村落分布各桥。

建议游览路线以坪坦河为主线,串联起廻龙桥、普济桥、廻福桥等重点桥梁。参观时请注意保护文物,勿触摸木构件、勿乱刻画,共同守护民族瑰宝。

坪坦风雨桥是侗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行走在山水之间的诗篇。它们以无声的语言,讲述着侗家人的生活哲学、信仰观念和艺术追求。

跟着文物游福地怀化,在“廊桥之旅”中,开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旅行。

10.jpg

兵书阁与文星桥。

addquantitylogo.png

怀化廊桥地图

风雨桥不但是坪坦河上的特色,更是整个怀化地区的重要文化景观。

11.jpg

芷江龙津风雨桥。

据初步统计,怀化全市不可移动文物中,共有67座不同类型的廊桥,分布在全市13个县市区,其中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廊桥13座(通道侗族自治县),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廊桥13座,分布于沅陵、溆浦、新晃、芷江、洪江、靖州、通道7个县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廊桥有:

兵书阁与文星桥(县溪镇):集桥、亭、阁、殿于一体,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修桥(位于通道皇都侗文化村):桥亭华丽,泥塑精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六军团西征旧址群中的廊桥(如神仙桥、总关桥、接龙桥):既是历史见证,也是建筑精品,融合红色文化与侗族工艺。

龙寨塘风雨桥(大高坪苗族乡):苗族风格廊桥,体现多民族建筑交融。

独蓉桥(通道侗族自治县城):建于1984年,为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桥,虽为现代建筑,却延续传统侗族廊桥形制。

芷江龙津风雨桥:建于明代,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集侗民族建筑文化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2019年2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红网

作者:莫楚宁 唐秋彤

编辑:符环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3/60/153126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