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小说丨杨怡芬:与海豚同游

来源:《芙蓉》 作者:杨怡芬 编辑:施文 2025-02-13 10:45:16
时刻新闻
—分享—

????_20200224110610.png

千库网_澳洲渐变色海湾度假圣地摄影图_摄影图编号44541_副本.jpg

与海豚同游(中篇小说)

文/杨怡芬

这笔钱是夜里进账的。

手机接连振动三下,起初,小葵并没想到这会是银行的动账通知,大半夜的,必定是朱见鹤来催她回家了。2010年在一起,到如今2016年了,他们俩最长都没有分开过一周,这个小她五岁的丈夫,日常各种黏人。这肯定是好的,但人心就那样,总不知足,小葵嫌他烦的时候,就想着要是单身该多自在。过后却又觉庆幸,他们人到中年才相遇,她又是第二次进入婚姻,故此越过了很多婚姻里的暗礁,才得以免除七年之痒、中年危机之类的麻烦吧?

这个时刻,小葵就不想理他。她一动不动站在厂区小广场的凉亭里,对着那些楼发呆。刚才,她特意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下楼来,在小广场的角落里找到一个角度,用手机先拍了张全景照片,又拍了个视频。行政楼、车间楼、冷库楼、食堂楼、宿舍楼,高高低低,积木一般。夜色和灯光消减了建筑物本身的厚重,无论在夜幕下,还是在手机屏幕里,它们都轻盈得像不在人间,陌生得像从不曾属于她。她把手机揣进裤袋,犹豫着要不要在办公室过一夜呢。明天,她就要把这里移交给拆迁办了,陪着过最后一夜,也算告别。该搬的,都搬空了,只有她的办公室还留着一些东西,对了,是朱见鹤和她的办公室,他们是夫妻,公司便是夫妻店。

仲春的夜晚,象山这滨海之地,寒意未消,不多会儿,小葵就觉得冷了,骨头缝隙里漏风似的,尤其肩胛骨那里;心里头也冷,丧家犬般的冷。她离开在她手里从图纸变为实物的凉亭(不久就将归于尘土),往办公楼走去。恍惚之间,身后似乎有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追着她而来。

“谁?”小葵厉声喝道。电还通着,厂区里的监控系统依旧在工作,她觉得她是被保护着的。四周空无一人,小广场的西南角落里隐隐有些响动,那里是光圈之外,过不过去?这时候,大门的车闸自动抬起了,一辆黑色的路虎车开了进来,车灯如怒睁双眼,冲着她来。她几乎魔怔了,抬起手笔直指着车里的人,继续喝道:“谁?!”却是朱见鹤。他在她身边停了车,顺手给她披了件外套,说道:“我的娘!你这表情,演僵尸片啊?人也冻得冰冰的。在这里做啥?跟我回家吧。儿子在找你呢。”

小葵猛然醒了过来,边穿上外套边讪笑道:“你娘在家里呢。多少次了,叫你别混着乱叫,她听见了又生气。”朱见鹤笑道:“她在家守着我们儿子呢,这会儿她听不到。”

实在弄不清楚朱见鹤是怎么开始这样喊她的。起头是玩笑,人家打趣他娶的真是“新娘”——第一二婚不新,第二年纪大这么多,可见他有十足的恋母情结。他回家当笑话讲,后来干脆就这样叫上了。婆婆还真的生过气,说她气的并不是小葵抢走了她的名头,实在是替小葵抱不平,难道女性的价值就只在青春年少小鸟依人?小葵是优质媳妇,智商情商执行力,样样出色,这样的妻子,他们找得到吗?他们这是嫉妒!朱见鹤连连称是,说他们这些人就只配寻常妇人。小葵也就当他们母子在说对口相声,想着自己也是做娘的,大儿子一晃也已快二十了,要是凭空冒出一个女人来当儿子的娘,任那女人再怎么优质,她也会不开心吧?于是,也跟着婆婆要见鹤不要这样叫。偏偏他倒叫上了头,一天不喊一两回就过不去似的,有时候还偏要在他妈妈跟前叫。

婆婆家住在东钱湖边的别墅里,小葵和朱见鹤的新房在海曙区的钟楼附近,可平日里他们夫妻都在象山的水产公司里忙碌,有时候就住在厂里了,毕竟两地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累的时候也跑不动。朱家说了好几回,小葵干脆就在家安心带几年孩子吧,远程遥控见鹤就是。可小葵到底不肯。好不容易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即使对方是丈夫,她也不肯拱手相让的,这是明面的理由,婆婆这样的大女人,自然也只有赞同。她心底里的那个理由,关于仁义的,她却说不出口。这年头人大都不信高标的东西。

她好歹休了半年产假,六个月一到,小儿子头已立稳,坐也会坐了,小兽一般爬得带劲,看人带笑眯缝星眼,麻利得明天就会走路似的,一家子都被他弄得五迷三道,都说“小葵你带得好,到底是有经验的”。小葵看他慢慢有了自己的力量(晓得哄大人也是其一),除早先请的钟点工外,另请了一个住家的育儿嫂白天代理母职。小葵试用了四五个阿姨,在快绝望的时候遇到了现在这个,四十出头,相貌清秀,高中学历,手脚麻利,还有中级育婴师证书,简直是为小葵量身定做的,她才放心脱身上班去。她又置办了一套采奶的器具随身带着,感觉胸脯胀了就赶紧吸出来。办公室和家里的冰箱一打开,都是一排她采下的奶,她觉得自己是头奶牛。小葵到宝宝十一个月,点出来:“就当断奶吧,这样不好。”小葵说得很坚定,阿姨答应得也很好,又说:“不过,我也是把宝宝当自己孩子嘛。”小葵也没啥好说的,只暗暗嘀咕爷爷奶奶一直在家的,怎么就不阻拦她呢。

婆婆对宝宝很上心,只是她不知道怎么带,她也不舍得放弃她的“事业”。朱见鹤从小也是保姆带大的,她一向又是以事业为重,不懂养育婴儿,再说婆婆妈妈的事情她本不屑做,可近年来社会新闻上多有坏保姆,不是虐待就是拐卖,她看得多了,也就被吓住了。本想不婚不育的儿子到36岁才给生的孙子,不能有半点差池,于是,他们老夫妻就上班一般到小葵家来,保姆看孩子,他们看保姆。公公一双眼睛不离孙子,“宝宝宝宝”不离口,随时准备着给保姆搭把手。

小葵的家是个大平层,两百多平方米,几个角落里都装有监控,小葵手机上就可以查看,得空时她也会瞄几眼。一屋子摊开都是尿不湿啊、奶瓶啊,各种婴儿用品,画面里头,小婴孩一声啼哭,公公和育儿阿姨就急速响应,凑到一块,头碰着头,几乎要贴面了。

婆婆呢,却只出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还是要盯股市的。今年的股市元旦后就大跌,熔断啊,经济硬着陆啊,监管趋严啊,人民币贬值啊,利空消息一个接一个,可婆婆和她的那帮消息灵通的兄弟,还是对股市抱着慢牛期待,趁跌势吃一些有潜力的股票,等着翻盘。

“涨有涨的好,跌也不净是坏处哦,人生就是这样起起落落的呢。”婆婆偶尔抱孙子到她膝盖上的时候,就会很正经地跟他“谈股论经”,迷人的小宝宝就带笑看着奶奶,一副比奶奶更淡定的样子。小葵暗笑,婆婆这样的人,也有过起落吗?猛一想,当然有过的,婆婆的父亲是南下干部,那十年里,全家一起从高处跌落到社会底层,那正是婆婆的青春年华,其间种种,大概境遇是她不想再提起的。他们一家都很少说起,有时候不小心有谁碰触到了,立即收声,垂头不语。那么,这也是在“谈古论今”了。阿姨管宝宝的生活起居,响应他每一个眼神和动作;爷爷教宝宝“理科”,给他念全本的《时间简史》,管他懂不懂呢,先给他打打底;奶奶管宝宝的“文科”,给他读政治家的人物传记,说这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从宝宝会开口说简单的字词起,奶奶就起劲训练他吐字清楚。宝宝会说短句子了,奶奶就陪着他一起把话说清楚。爷爷呢,在这基础上还要给宝宝理理“逻辑”。

(节选自2024年第5期《芙蓉》杨怡芬的中篇小说《与海豚同游》)

杨怡芬,浙江舟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三届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2002年开始写作,已在《人民文学》《十月》《花城》等期刊发表小说100余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披肩》、中篇小说集《追鱼》、长篇小说《海上繁花》《离觞》。

来源:《芙蓉》

作者:杨怡芬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