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张运和:护鸟笔记

来源:红网 作者:张运和 编辑:施文 2025-05-05 11:14:14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樱花1.jpg

护鸟笔记

文/张运和

我妈妈认识的字包括自己名字在内没超过20个,但她思考某些事物时却显得很有“文化”。都说父母是孩儿的启蒙老师,这话一点不假。那时妈妈对我的说教在我意识中朦朦胧胧,直到上学前还是似懂非懂,后来长到和妈妈一样高时,才悟得妈妈的教育很是在理。妈妈从人与自然中,道出一些辩证关系,她的言行更是抹不去的烙印,直至影响我一辈子。那时有些听起来很平常而普通的话语,其实与当下“敬畏自然”“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用了不同的辞藻修饰罢了。

一次妈妈带我去云居山老舅公家,快到“谢大仙人”庙时,看到路边一个“馒头”形巨石下的草丛里,露出一只鸟的半个身子,妈妈也叫不出鸟的名字,这只灰褐色羽毛的鸟比普通鸟大很多,嘴巴像一个漏斗,又尖又长,眼睛像墨晶那么浓黑,惊疑地望着我们母子俩。

妈妈见我上前几步想去抓鸟时,立即制止了我的冲动,拉着我的手走开了,妈妈说这只鸟要么是脚受了伤,要么是翅膀受了伤。我问妈妈怎么知道的。妈妈反问我道,一只正常的鸟遇见人难道不会远走高飞,它会乖乖让你去抓吗?不飞,无疑是一只受伤的鸟。

妈妈接着说,有句俗话叫“空手捉鸟,凶多吉少”你知道啵?空手能捉到一只健康正常的鸟是反常的事,肯定是受到意外伤害的鸟失去了飞行能力,等待谁去救助它!你遇到这鸟,既然没有条件和能力救护它,就莫去影响它睡觉休息,让伤口自然愈合后回归家园。如果抓住这只落难的鸟想占为己有,甚至想杀了吃肉,这就是罪过。

妈妈的话尽管有些唯心论的成分,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互利共生的因果关系,被她几句话说透。这对我后来选择了走上环保公益路,是潜移默化、也是根深蒂固的影响,让我一直思考并理解,唯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才是天长地久支撑良好生态无法取替的“基石”。

后来,在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的经历中,还多次遇到“空手捉鸟,凶多吉少”的事,回想起来,我都是用的妈妈教的道理在应对。

不知何时起,乡村偏僻处,鸟儿常光顾的地方多了些“天罗地网”。自由飞翔的鸟儿,很容易因这些网而死于非命,因为这种网线是化纤材料编织,线细网密加上颜色不易辨别,鸟儿一旦误入,很难挣脱,难逃一命。

2017年3月18日,我们再次组织对湘江一级支流——浏阳河全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调研活动,二人一组,我们从浏阳河枨冲段东边沿河逆水而上,徒步到达太平桥乡境内时,只见河边田野金黄一片,黄色的油菜花特别耀眼,田垄中一块近200平方米的鸟网围着几油菜,要不是一只鸟在网上挣扎晃动着,我们也许还发现不了这张弥漫天空的大网。

我的第一反应是先把那只鸟救下来再说,没想到支撑鸟网的竹竿比拳头还粗,左右还有支撑,费了不少功夫,总算弄倒竹竿。理清勒在鸟身上的乱如麻的细线后,总算成功取下那只半斤重、黑羽中间有白毛的鸟。把不知名字的鸟留在草地,可怜的鸟因为长时间受困且被勒伤,已经无法站立,连扇动翅膀的力都没有了。

(节选自张运和的《护鸟笔记》,原载于“湖南生态文学”微信公众号)

张运和,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分会会员。绿色潇湘生态文明首席讲师、长沙市“五老”金牌讲师团讲师,长沙市首批两型公益讲师。先后被评为“湖南最美志愿者”“湖南好人”“湖南最美河长”“湖南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湖南公益普法先进个人”“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绿色生活达人”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张运和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8/74/149204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