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它们回来了!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归湘入藏湖南省博物馆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史凌松 编辑:石凌炜 2025-10-13 11:24:49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1013110326_3837_57_副本.jpg

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划拨入藏仪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

微信图片_20251013110328_3838_57_副本.jpg

文物清册交接。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3日讯(记者 袁思蕾 史凌松)10月13日,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第二、三卷划拨入藏仪式在湖南省博物馆举行。沉睡千年的瑰宝,79年后,跨越山海重回故里。

简帛古书是中国学术的源头。中国的书,一开始是写在竹木简牍上的,而不是大家熟知的龟甲、兽骨和铜器。缣帛之书,是简牍到纸书的过渡环节,先秦两汉的书都写于简帛之上。

子弹库战国帛书1942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的一座楚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帛书。帛书共分三卷,系统记录了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宇宙观及军事占卜等内容,是研究天文学、军事学、文字学、文献学与思想史不可或缺的珍贵实物资料。此次《五行令》与《攻守占》的成功回归,是我国通过国际合作途径追索流失文物的典范案例,其返还入藏堪称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子弹库帛书分三卷,字数超过900字,第一卷为“四时令”,第二卷为“五行令”,第三卷为“攻守占”。第一卷相对完整,第二、三卷为大小不一的残片。

《五行令》,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月名图”和写在“月名图”下面的文字,内容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

《攻守占》同样为残片,比前两卷略大,文字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顺时针排列,转圈抄写在丝绸四面,内容为战争军事中攻城、守城的方向宜忌和日辰宜忌。

《四时令》最为完整和精美,它写在一件长47厘米、宽38.7厘米的丝绸上。分甲、乙、丙三篇,三篇文字相互颠倒,转圈书写转圈阅读。文物学家认为,这种布局体现着阴阳交错、四时流转的中国古老哲学,也记录着先秦时代,楚地古老的中国神话体系。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史凌松

编辑:石凌炜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54/57/153476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