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剧评丨民间喜剧的花鼓吟唱——从《蔡坤山耕田》看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喜剧风格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谢柏梁 编辑:施文 2025-10-14 16:22:53
时刻新闻
—分享—

民间喜剧的花鼓吟唱

——从《蔡坤山耕田》看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喜剧风格

文/谢柏梁(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戏文系原主任)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推出了又一出好戏《蔡坤山耕田》,该剧在长沙、在京城受到观众们的喜欢,这是2019岁末中国剧坛上令人欣喜的文化盛事之一。作为“省花”的老朋友,早在2004年的第七届国家艺术节上,我们评委组就对该院的《老表轶事》深为钦佩,因为该剧写出了领袖的亲戚谋做官而不得的尴尬;写出了文人老表所谓一人得道、鸡犬飞天之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写出了旧式文人的迂腐、认真、失落和最终的时代认同。该剧的题材大器正气、艺术范充分、喜剧感强烈,其冷面滑稽式的强烈剧场效果,既令人忍俊不禁,也值得大家深思。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的襟怀,在一个小人物的喜剧冲突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就令人莞尔中动情,动情后感佩,感佩后深思,深思是因为领袖的无私之襟怀,也许并不是所有官员都能望其项背的。《老表轶事》是我们那么多评委一致公推的一出好戏,大家都觉得该剧理所应当是应该得到大奖的优秀作品。

图片

植根在湖湘文化乐天知命但又特别智慧、分外强悍的文化土壤与社群价值之中,植根在花鼓戏以轻快的喜剧风格反映厚重题材的历史传统当中,《蔡坤山耕田》成为该院继《老表轶事》《桃花烟雨》之后,又一出妙笔生花的代表性剧目。

作为在京的湖北人,我跟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接触比较多,最近一些年湖南省艺术节,包括该院主办的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我几乎都是他们的参与者和同行人。看到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这些朋友、同仁们,就像看到亲人一样开心,从他们的每一个剧目中看到他们的智慧创意,看到他们的摸爬滚打,见证他们的成绩,分享他们的荣光,欣赏他们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还有描摹该院一步一个脚印艰辛而成功的剧目打造历程。我惊讶于湖南这个剧院怎么能够这么多年来总有新戏的推出,如果一个两个好戏那是偶然的事件,但是一大串好戏都能引起同行和全国戏剧界的重视,那一定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可能就是湖南省花鼓戏剧院的喜剧品格、艺术追求和智慧的创造精神。

《蔡坤山耕田》的主创人员值得一提,除了梅花奖演员叶红等人之外,第一主演蔡坤山是从地方团借调过来的朱贵兵,编剧是岳阳的资深戏剧家吴傲君,导演是中国评剧院的名导韩剑英。这种强强联手、优化组合的格局与阵营,也是该剧获得成功的主要的人才因素。

图片

吴傲君先生是我国戏曲编剧界著名的岳阳才子。他的成名作《喜脉案》一度令戏曲界惊艳,民间传说的源头,公主喜脉的追溯,皇家体面的维护,生死关头的考验,太医胡植之浑家糊涂氏敢于捅破天窗的正义感,都令人记忆犹新。导演韩剑英是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中国评剧院著名导演。这些优秀人才的加盟组合,体现出湖南省花鼓戏人的气度、格局与胸怀。前面提到过,省团一以贯之地推动全国花鼓戏的展演和发展,他们办了几届的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这就是从小格局走向大格局,从独善其身走到了抱团取暖,从一个团的盛衰关乎到全国花鼓戏剧团的发展。小到《蔡坤山耕田》一个戏,大到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展演,都充分体现出省团作为盟主的风范与格局。这个剧院形成了微观与宏观管理的优化,创作剧目连贯推出的优化,人才集聚成为方阵的优化,所有优化集萃起来,便构成了一种和谐而智慧的创作生态,这才在本院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好戏,也鼓舞了全国兄弟花鼓戏同行的信心,鼓舞着全国花鼓戏的良性升级和健康发展。

《蔡坤山耕田》这出戏源于民间传说与湖湘文化,但又经过吴傲君老师天才性的改编,成为湖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乃至中国喜剧史上的又一部佳作。目前大家对该剧的认可度非常高,该戏经过修改之后可能成为一个经典,就像省花对《刘海砍樵》千锤百炼的修改一样。

按理说,最近一些年剧团都在做现代戏,但是这个戏完全是一出充满现代意味和民本情怀的古装戏。这个戏的品格与的思想深度很当代,很具备人民性,很能跟当代社会同步、结缘。它能够引起大家对官场结构与社会秩序的思考,能够让最普通的普通山野草民与一介田夫,让蔡坤山夫妻对巍巍官场给予了无情的嘲笑、揶揄、戏弄、变形但又给予了善意的复位,最终草民百姓与皇帝大人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这就在讽刺中包含歌颂,在愤懑中获得平安,在悲情中获得了喜感。就在救助灾民、不让流离失所的老百姓饿死这一点上,在让大家充饥吃饭所体现出的民本主义思想和民生主义观念这一点上,蔡坤山跟皇帝达到了高度的一致,朝廷跟百姓做到了非常和谐的偶合。

图片

尽管该剧讽刺搞笑,尽管这出戏幽默风趣,尽管这出戏也不避讳打情骂俏的床笫之事,尽管该戏把县官当牛做马拉犁耕田予以了浓墨重彩的书写,但是整出戏却亦庄亦谐,他始终把百姓疾苦和民本主义精神当成的核心,他把老百姓最淳厚的道德、把蔡坤山打着朱夫子的旗号舍粥这些细节,以小见大地彰显出来。百姓吃饱肚子不至于饿死的事,在蔡坤山和皇帝这里放在比天还要大的地位上,朱夫子、朱天子与耕田仔三位一体,慈悲为本,救命为怀,这就令人感动。但是所有的感动都与喜剧的格调、搞笑的细节,县官、师爷的一本正经与冷面滑稽,蔡坤山以丑见美、白李花的夸张之美,都构成了喜剧画面的不同色调。

作为一出超级逗乐的喜剧,该剧除了皇帝朱夫子以外,所有的演员造型都是喜剧化、卡通化、剪纸化的呈现,形成了自己高度统一的风格,冷幽默与热幽默结合起来,搞笑与搞怪结合起来,夸张与变形结合起来,一剧一格,一戏一招,很令人惊艳。这个剧院的编剧导演与管理团队,良性地结合比较到位,特别成功。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作者:谢柏梁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