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小说丨铁流:红棉袄 蓝包袱

来源:《芙蓉》 作者:铁流 编辑:施文 2025-10-27 14:14:26
时刻新闻
—分享—

????_20200224110610.png

千库网_内蒙古冬季树挂雪景_摄影图编号20617815_副本.png

红棉袄蓝包袱(短篇小说)

文/铁流

红刚进入1946年12月下旬没几天,沂蒙大地上就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那雪在空中有些飘摇不定,来来回回几番后,又簌簌落下。到了中午,雪停了,有些骤然。厚厚的积云被风削得越来越薄,剩下的几缕淡淡的,被风一吹,也很快散尽了。明亮的阳光与耀眼的雪地交相辉映,透亮透亮的,让空灵的天空显得格外湛蓝。

华中野战军某部一营是在红彤彤的太阳嵌在西山顶上的时候走进大山深处的,战士们都沐浴在红彤彤的晚霞里。冬天的树木暮气沉沉的,原本干瘦干瘦的枝条被雪裹着,显得丰腴了,也不再单调。迎面的山坡有几棵柿子树,还挂着三三两两的柿子,虽被雪裹了,可还漏着点点的红,又被雪映着,胭红胭红的。

部队翻过几个小山包,地上的雪越来越稀薄了,斑斑驳驳的。山里的村庄,都是自然村,没有成片成片的,就像棋子一样散落在高高低低的地方。站在山上俯瞰,一簇一簇的。家家户户的炊烟渐次升起来了,没有风,那炊烟大都是直的,像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油画。偶尔有几声狗吠鸡鸣,给寂寥的大山又描上了几分寂寞。

队伍又走了不久,眼前是几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七零八落的,又像蚯蚓一样蜿蜿蜒蜒地爬向远处的村庄。部队停了下来,大个子张营长挥了挥手,队伍就像大树一样,很快分出几个杈来,由向导领着,向各个村庄走去。张营长嘴里哈着白气,向几个挎着匣子枪的指挥员说了几句什么,又挥了挥手,大家彼此打了个敬礼后,就向各自的队伍赶去了,脚步密而迅疾。

还是在不久前,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江苏宿迁以北发动了一场战役,把整编69师打了个大大的下马威。山野和华野这一仗可打出了士气,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就像跃出山的猛虎,都想着趁势再打他几仗。可上面一下子没了动静,这是咋啦?就一锤子买卖算了?战士们都心急火燎的。正当大家察看风向的时候,发动鲁南战役的命令就到了。大家为之一振,都血脉偾张的。心里也像安了一面战鼓,嗵嗵嗵地敲了起来,随着战役的临近,鼓声更是密而响亮的。栓柱这些日子,和众多的卫生员一样,准备着一卷又一卷的绷带和纱布。夜里做梦,他一手绷带,一手纱布,眼前交织着一幅幅战场上的画面,大都是惨烈的。他的胸脯上,像压了块巨石,感到喘息都困难了,心也一沉一沉的。他一下子醒了,抹抹两眼,湿乎乎的。

一营作为先头部队一部,是打前站的。这个时候,卫生班的张栓柱跟着一营二连一排已经来到了桃棵子村。村口那棵柿子树格外茁壮,可孤零零地又有些突兀,谁走到这里都忍不住要看一眼。栓柱有些调皮,伸手摸了一把,一股凉气顺着手掌爬到了胳膊上。栓柱中等个子,还不到二十岁的年纪,当兵也才两年多。栓柱的父亲是村里的郎中,人称张郎中,略懂些医术,手里有一大把的土方子。栓柱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辨别一些药草,长大了又跟着父亲学了几手,到了部队自然就当了卫生员。

桃棵子村不到十户的人家,都在一个宽阔的山坡下,住得相对比较集中。桃棵子村因漫山遍野的野桃树而得名,树都不大,一丛又一簇的。每到三四月份,几场浓烈的春风过后,野桃树就醒了,凝滞的血脉也热烈起来。没过几天,枝枝条条上都是灼灼的桃花,开得漫山遍野的,就像从九天上跌下了一片彩霞,把整个峡谷都映得多姿多彩的。

村里的人早早在街巷上等着了,见队伍来了,都欢天喜地地迎上前来,还没等村长刘大能号召,大家都抢着把战士往自己家里拉。你来我往的,走马灯一样。卫生员栓柱手里提着几个很小的瓶瓶罐罐,怕被撞破了,就向后躲闪着。这时,有个姑娘一下就立在了栓柱面前,她用双臂拦住几个乡亲,瞪着圆溜溜的丹凤眼喊道:这个同志到俺家了,谁也不要抢。说完,她就从栓柱手里麻利地拿过那几个瓶瓶罐罐,又道:同志,天怪冷的,快跟俺到家去。说完,她就迈开了步子。栓柱应着,向刘排长打了个敬礼,几步就跟了上来。后面就有一个女人尖着嗓子在喊:朵朵,你这是在抢女婿呀!都有一个了,还不知足?话音未落,一阵男男女女的大笑追了上来。那姑娘听了,看了栓柱一眼,原本红扑扑的面庞更红了,嘴上说:同志,那是俺村里的媒婆刘二嫂,说起话来嘴上没个把门的,别听她胡咧咧。说着她转过身来,扯着嗓子喊道,二嫂,你就嚼舌头吧,等瞅空了俺给你几个大耳刮子。还未说完,她先笑了,那笑声在空灵的山谷里脆生生的。

栓柱这才知道,眼前的姑娘叫朵朵,栓柱不禁打量了她一眼,恰巧朵朵也正看着他,两人的目光碰到了一起。朵朵双眼有神,又亮晶晶的。栓柱脸红了,一下子挪开了目光。朵朵笑笑,自顾自往前走了几步。朵朵个子高挑、身材匀称,身上的棉衣棉裤都打着补丁,一个连一个的。朵朵出生的时候,正是满山的桃花,一朵又一朵的,朵朵连成了一片。朵朵娘就说:真是巧了,花开了,这孩子也生了,就叫朵朵吧。

(节选自2025年第3期《芙蓉》铁流的短篇小说《红棉袄 蓝包袱》)

铁流,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山东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齐鲁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当代》《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和各种年度选本转载。著有《靠山》《中国民办教育调查》《国家记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等,中篇小说《槐香》等。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来源:《芙蓉》

作者:铁流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