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宣传海报。
红网时刻新闻8月17日讯(记者 袁思蕾)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将于8月18日正式开幕,大会宣传海报也于日前公布。在海报一侧,出现的正是从马王堆汉墓出土、鼎鼎大名的素纱单衣,但它也许和你以往在历史书上看到的素纱单衣有点不一样!
出现在历史课本中的“素纱单衣”。(图源:网络)曲裾式素纱单衣。
一件直裾式,一件曲裾式,对比一下,你发现区别了吗?1972年,考古工作者从马王堆汉墓中共发掘出土了两件素纱单衣,直裾式素纱单衣(文物编号一级6277)出土时较为完整,衣长128厘米,两袖通长190厘米,重49克,现在湖南博物院三楼“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中展出。而曲裾式素纱单衣(文物编号一级6276)出土时稍残破,衣长160厘米,两袖通长195厘米,重48克,出土后常年被精心保存于库房,甚少示人。
不过,今年正值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湖南博物院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来铭记这一重要时刻,其中,将曲裾式素纱单衣“请”出库房,亮相“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上,可谓精心策划,令人惊喜万分。
“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宣传海报。
“曲裾式素纱单衣不是被毁了吗?”这个疑问曾在坊间流传多年,不过,这次展览为公众破解了“素纱单衣”曾被盗、被毁的疑云。
于6月15日开展的“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再现了两千年前东西方文化中绚丽多彩的女性叙事。素纱单衣作为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女性服装珍品,成为了此次展品的首选。
曲裾式素纱单衣出现在该展览的“怡然燕居”单元中,其衣形制为交领右衽,衣料为轻薄、未经染色的平纹方孔素纱织物,袖口和衣领用绢做装饰。整件单衣薄如蝉翼、轻若云雾,仅重48克,比直裾素纱单衣更大更轻。其实,单就两件素纱单衣而言,曲裾式素纱单衣的衣身多出32厘米,衣身的下摆也更加舒展,特别是在见到实物的时候,两件之间的差异性尤为明显,曲裾式素纱单衣可以更好地体现女性的柔美。
素纱单衣仅从名称中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纯粹与轻薄,素纱是指未经染色的纱,单衣是指没有衬里的衣服。据说把素纱单衣叠成多层放在报纸上,仍然能看清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这得益于它的材质,素纱单衣是由汉代培育的三眠蚕制成,与现代培育的四眠蚕相比,吐出来的丝更加的纤细,直裾式素纱单衣丝纤度为10.2旦尼尔,换句话说,长达9000米的这种纤维重量仅重10.2克,以此织造出来的织物也就更加柔软轻盈。
南京云锦研究所仿制的曲裾式素纱单衣(湖南博物院藏)。
南京云锦研究所仿制的直裾式素纱单衣(湖南博物院藏)。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文物保管、文物传承等方面综合考虑,学界开始对素纱单衣进行仿制,但仿制出的成品都超过了50克。经过多年研究,2019年,南京云锦研究所利用三眠蚕茧,成功仿制出一件重量约49.5克的直裾式素纱单衣。
两件素纱单衣,见证了50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围绕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成果,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而即将开幕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充分展示马王堆汉墓文化遗存所凝聚的早期中国文明精髓和艺术成就,充分展示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以来取得的多元成果。
红网时刻新闻将对大会盛况全程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