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花开盛世 鼓响神州 | 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建院70周年系列之“专家谈”(十)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编辑:施文 2024-01-17 11:32:16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花鼓 好戏连连

图片

赓续华

一方水土一方戏,一方戏曲一方人。湖南有两大标志性的剧种:湘剧和花鼓戏。其剧种的特色吻合了湖湘文化与湖南人的性格。湘剧高腔擅长表达家国情怀,闻之令人热血澎湃;花鼓戏善于家长里短,妙趣横生。二者共同造就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人文景观。那种无所依傍,浩然独往,自强不息,经世致用的精神,深刻影响着后代子孙。

图片

(湖南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剧照)

近几年湖南省花创作活跃,且创作成功率遥遥领先。真金白银投进去,佳作频出,观众喜欢。如《蔡坤山耕田》与《夫子正传》,包括前些年的《桃花烟雨》,不仅赢得奖杯,更收获了口碑,赛场市场双赢。这些作品将湖湘人性格中的幽默风趣与耿直无畏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大是大非面前方显湖湘人本色。尤其是《夫子正传》,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展示出社会的变迁。一朵浪花映出时代的波澜。朱贵兵塑造的夫子完成涅槃,成为一个有时代价值和审美意义的人物,守住了中国人的操守。喜剧最需要智慧,幽默是智慧的结晶。编剧见功力,导演有智慧,演员显光彩。可以说《夫子正传》是一出点亮当下戏曲舞台的剧目,是让观众重拾观剧信心的佳作。

图片

图片

(湖南花鼓戏《夫子正传》剧照)

弱水三千,单取一瓢。限于篇幅,仅就花鼓戏《桃花烟雨》谈一点审美感受。

湖南省花鼓剧院创作演出的《桃花烟雨》却走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湘西人,三对情侣各有各的爱情烦恼。扶贫队长隆富平与当地百姓心心相念,甘苦共进。有为尽责,讲情懂趣,惹人喜爱。阿雀的老爸施才旺被贫困压得喘着粗气,他爱女心切,嫁女心焦。其表演,举手投足,一白一腔,传递湘西人的聪明霸蛮的性格特点。施老爹一亮相那四句唱:“出门总望天气晴,作田只为有收成,饭送田头盘算准,磨刀莫误砍柴工。”如定场诗一般,很湖南。湘西人心中的“小九九”跃然台上。隆队长用尽浑身解数强扯硬拽挽留种猕猴桃的行家能手石青峰,率领众乡亲向小康挺进。剧中最动人的场面要数三对情侣谈情说爱的时分。寡妇遇上小光棍,干柴烈火,一碰就着。有趣的是两人都压抑着内心的渴望,不说清楚讲明白决不强求。徐徐渐进,才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不易和美好!小情侣阿雀阿牛爱得热烈灵动,田头用饭,生动演绎了“饮食男女”的人类法则。食欲性欲是人之大欲,也就是最基本的欲望。死亡和贫穷则是人最厌恶的事情。而贫穷挡不住百姓爱的脚步。世界无时无刻都上演着男欢女爱。《桃花烟雨》中的主角石青峰和龙伲珍是脱贫致富的一对,女人追求小富即安,男人却饱食之后看见一双双饥渴慕盼的眼睛。一富也怕三穷亲,他要善待自己的乡党,却为此逆了自己的“堂客”,一巴掌打散了婚姻,打飞了老婆。留下了孤独。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真的不能调和与平衡吗?最终,破镜重圆。双双对对奔小康!这是现实更是愿景。

图片

(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剧照)

导演何艺光说:撕开贫穷看美丽。在载歌载舞中,在活泼轻快的曲调中,在悠扬流畅湘音中,我们感受到花鼓戏的美妙。看到了湘西苗族人勤劳智慧、尚美如流的美丽。更难得的是扑面而来的喜剧色彩,再穷的日子也要当歌唱,再苦的生活也可当年过。苦中作乐不是“阿Q”,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吃苦耐劳,意志坚强才能等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何艺光的导演手法见功力,花鼓戏之美之妙被他一发现,就衍生出无尽的情趣和观众的忍俊不禁。剧种特色得到何导的小心呵护。作曲陈耀坦言:“戏曲莫忘本,切记留住根。”他作曲的《桃花烟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打击乐中“打溜子”独具个性。把根留住,是戏曲各个剧种的重中之重。剧中最见功力的表演要数黄涓涓饰演的龙伲珍,湘妹子的刁蛮与柔情并存。高声呵斥出的是浓浓的爱意。低眉顺眼中流露出的是款款深情。她的行腔也高低自如,韵味馨香,闻后难忘。张小虎的隆队长也不概念化,对周边百姓一往情深,有肝有肠,扒心剖肺,真诚有加。一顿饭能吃两升米的阿牛十分可爱,扮演者刘宏似乎就是为阿牛生的,既形似又神交。

图片

(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剧照)

据悉,该剧是命题作文,但主创人员以赤子之心,记下湘西十八洞,了解苗家的风土人情,终于无心插柳柳成荫,抱出湖南花鼓戏的金娃子。可喜可贺的是主创人员皆是湖南牌,家乡戏靠家乡人做,地方戏靠天下人捧,这也是守护剧种特色最强有力的保障。湖南花鼓戏创作,好戏连台,书写了新时代的盛世华章!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杂志社原主编)

来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