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局部)
一万年来谁著史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述评
文/赵涛
2000多年前,司马迁壮游天下,深入湖湘大地,“窥九疑,浮于沅湘”,又“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他在巨著《史记》中记载了华夏文明始祖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中华道德始祖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并为流放于湖南的屈原、贾谊作《屈原贾生列传》。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行吟沅澧,彷徨川泽,上下求索,发《天问》之问。
大湖之南,道已萌芽。
研究表明,距今258万年前,地球进入新生代第四纪,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与海陆变迁,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快速发展,人类的出现成为第四纪生物发展史上最重大的一次飞跃。湖南现今自然地貌的总体格局也在第四纪基本定型。
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随同人,我们进入了历史。”恩格斯如是说。
万古长歌,以史明理,以“何以湖南”致敬“何以中国”
湖南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察和实施的重点地区。
大道之行,万古长歌。
2023年12月18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省文物局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作品展”首展在湖南美术馆成功开幕。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作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实施的“洞庭史诗·澧阳平原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大型国画长卷创作与主题展览”项目最重要的成果,其意义不言而喻。
“稻作兴源,城邦立建。洞庭湖之澧阳平原焕发出的生命力是构成早期中国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进程的深度参与者和积极贡献者”——《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聚焦人类史、文化史与文明史实证追溯的艺术呈现,以史明理,以“何以湖南”致敬“何以中国”,生动展示湖南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深情讴歌湖南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进取精神,为湖南先民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伟大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立传。
万古长歌,以画载道,以“何以连续”聚焦“以何连续”
泱泱中华,汤汤湖南。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以大历史视野察古观今,分“最早的湖湘先民:逐水而行与狩猎”“从山岗到平原:人类文化发展萌芽”“彭头山:稻作起源与定居”“高庙:绽放认知与信仰之光”“城头山:稻作农业走向成熟和城的诞生”“鸡叫城:澧阳平原上的古国气象”“孙家岗:聆听华夏浪潮之声”七个篇章,以在湖南发生的里程碑式的文明演进大事件为经纬,复苏距今约50万年前至4000年前湖南先民生生不息的历史图景。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由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院长康移风领衔,组织邹力农、刘苏斌、吴金球、秦晓、陈正泉等画家坚持“充分尊重考古发现、艺术还原史前文明”的创作原则,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映生辉、具象和意象合而为一、叙事性和故事性相得益彰、艺术性和知识性水乳交融,以画载道,以“以何连续”聚焦“何以连续”。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长140米、高1.8米,鸿篇巨制,堪称“湖南史前文明千里江山图”。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旷小津以“百米画卷有形,万古长歌不绝”点赞:“澧阳平原星罗棋布的史前文明遗址,完整地演绎了一万年以来的区域文化谱系。有关长江中游史前文明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此不仅有迹可循,而且稳定连续,一路延绵不绝,实属罕见。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保存下来的物质和文化财富,是国家历史文明的记忆,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不可替代的载体。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通过文物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根脉、弘扬中华民族文明是每一个美术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姜猛高度肯定《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他说,这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阐释和传播,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还可用于支持遗址所在城市文旅开发,为编制研学读本、展览展示、数字化应用以及特色化文旅产品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助力打造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和中华文明探源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湖南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万古长歌,以文化人,以“以何自信”坚定“何以自信”
“洞庭史诗·澧阳平原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大型国画长卷创作与主题展览”项目旨在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提高遗产价值挖掘阐释和传播推广水平,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更好发挥历史文化遗产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
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创作团队行程数千公里采风调研,足迹遍布湖南省内重大考古遗址,精益求精,画说湖南:湖南道县福岩洞遗址出土47枚具有完全现代人特征的人类牙齿化石,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证据,也是迄今为止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现代人遗存。玉蟾岩遗址发现距今18000年左右的陶片和距今14000年前后的稻谷,为探讨陶器起源、农业起源的世界性学术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证据。澧县彭头山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年代距今10000—8000年,是早期稻作农业定居聚落的典型代表。7000多年前,高庙文化陶器上的太阳、八角星、凤鸟、獠牙兽面、神面等纹饰图像,引发史前中国第一次艺术浪潮,对追溯我国宗教祭仪活动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300年前,城头山史前古城在今湖南省澧县横空出世,这是目前被学术界公认的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城市。5000年前,城头山东北方向澧水支流涔水南岸的鸡叫城崛起,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超大型木构建筑基础……
我国最早的绘画论著《古画品录》论曰:“图绘者,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笔墨生辉,丹青焕彩。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力求全景再现湖湘史前文明波澜壮阔的演变进程,唱响中华文明“湖南篇”的新乐章。
“乐鉴百代,惊世文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创作团队在图卷上的题跋所展示的文化自信,正是湖南“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写照与互鉴。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时代,新征程。湖南文化工作者以“以何自信”坚定“何以自信”,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赵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中心研究员、湖南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企(事)业文联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财富地理》总编辑。
来源:红网
作者:赵涛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