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剧评丨陈嘉琪、张滴洋:红艳烈火 市井华章

来源: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作者:陈嘉琪 张滴洋 编辑:施文 2024-11-20 15:54:05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

红艳烈火 市井华章

——长沙花鼓戏《火宫殿》舞美设计的审美呈现

文/陈嘉琪(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张滴洋(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

“火宫殿,好热闹,叫卖声声调门高。各种香味满街窜,食客如流自逍遥……”在一片锣鼓的喧嚣和大筒唢呐等音乐和鸣中,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创排的大型现代花鼓戏《火宫殿》在院剧场成功首演。该剧以长沙百年老字号“火宫殿”为背景,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火宫殿内外的市井生活,展现了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该剧以“八大名品”小吃为线索,串联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展现了长沙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舞台美术设计作为戏剧演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创造戏剧动作空间、营造氛围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花鼓戏《火宫殿》的舞美设计,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制作,成功地实现了烟火气与艺术感的并存,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生活画卷。

一、红色主题展现市井烟火与艺术氛围

在探讨花鼓戏《火宫殿》的舞美设计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聚焦于那抹鲜艳的红色——它不仅是舞台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更是市井烟火与艺术氛围的完美融合。红色,作为舞台美术设计的主题色,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成功地捕捉了市井生活的精髓,同时也为戏剧的艺术呈现增添了浓厚的氛围。

1. 红色是市井烟火的印记与艺术氛围的底色

火宫殿作为长沙百年老字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独特的红色建筑已成为长沙的标志性符号。舞美设计巧妙地将红色作为主题色贯穿始终,不仅体现了火宫殿的历史底蕴,象征着市井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和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特点,以及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红色在舞台上并非单调的单一色块,而是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情绪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质感。当姜三嗲为了大燕向警长讨要吃团子的钱而起冲突,被警长抓起来时,众摊贩(唱)“这个世道太无情,专门欺负小百姓……”在暗光下,红色呈现出深沉的质感,仿佛蕴含着市井生活的喜怒哀乐,以及底层人民的心酸与挣扎。还有第一场“进城”刚开始时,牌楼脚下,各样小吃摊贩随着转台鱼贯而出,锅叫碗响,吆喝声声,一唱一和,全场呈现亮光色调,红色则显得更加鲜亮夺目,如同火宫殿的招牌一样,吸引着食客的目光,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2. 红色的光影变幻是人物情绪与时代氛围的映射

红色在不同灯光下的变化,为舞台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表现力。例如,在第二场“入伙”和第六场“团圆”在表现喜庆祥和的场景时,红色灯光可以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展现出市井生活的热闹与活力;而在“楔子”那场戏表现姜发财被抓的场面时,虽然侧光是红色,微弱的灯光则可以呈现出压抑和沉重的情绪,反映出姜三嗲“前路茫茫无人可指引,泥菩萨过河就看你如何保自身……”想救儿子却又无能为力的复杂心情。

红色光影的变化,如同时代脉搏的跳动,细腻地展现了时代氛围的变迁。在剧中,虽然没有直接呈现火宫殿历经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但红色光影的微妙变化,却如同历史的回声,悄然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对市井生活的影响,以及底层人民在时代浪潮中的命运起伏。例如,第六场“团圆”而随着剧情推进,当长沙城迎来解放,姜发财说:“连年混战,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我们正在努力,要和平不要战争!将来的天下必须是老百姓说了算。”红色光影逐渐明亮起来,如同曙光驱散了阴霾,展现出新时代的希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红色光影的变化,不仅是对时代氛围的直观呈现,更是对底层人民在时代变迁中挣扎与奋斗的生动写照。

此外,红色光影的变化也体现了人物情绪的起伏。例如,第二场“入伙”,当姜三爹想象儿子可能在牢里的情节“混沌一天经历了多少事,却不知儿子此时怎生存。挨鞭打?受酷刑?坐水牢?点天灯?”,红色光影的暗淡和凄凉,如同姜三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而当儿子来到火宫殿和姜三嗲相认时,红色光影的明亮和温暖,如同姜三爹内心的喜悦和希望。这种红色光影的变化,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时代氛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3.红色的场景营造:市井生活的热闹与艺术美感

红色,作为花鼓戏《火宫殿》舞台设计中的主题色,不仅在视觉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更在场景营造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火宫殿的牌坊、招牌配合烟雾的使用,在灯光映照下皆为红色调,这一抹鲜艳的色彩,不仅勾勒出了市井生活的浓郁氛围,更是湖南人热情奔放性格的生动写照。红色与湖南花鼓戏的表演风格相得益彰,将湖南人的精神面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红色在舞台设计中的运用并非孤立,而是与其他色彩相互辉映,共同创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当红色与黄色灯光搭配时,舞台上便洋溢着温暖、热烈、欢快的氛围,如同市井生活中的阳光和欢笑;而在某些场景中,红色主体物与大面积的天幕黑色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沉稳的氛围,如同市井生活中的深刻与静谧。通过色彩的巧妙搭配,舞台设计不仅生动地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喧嚣,更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使得《火宫殿》的舞台成为了一幅色彩斑斓、情感丰富的市井画卷。

二、流动的舞台是市井生活的动态呈现

戏剧的魅力在于其动态的呈现,而花鼓戏《火宫殿》的舞台美术设计正是通过流动的舞台,将市井生活的喧嚣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流动的舞台设计不仅体现了市井生活的动态,也映射了人物关系的流动性和变化性。这种独特的舞台设计理念,使得《火宫殿》的舞台成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真实感的市井世界,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1.流动摊位:市井生活的动态与人物关系的流动

舞台中心的五层同心圆转台和中心牌坊及二层红墙碧瓦的门洞为主体结构,大部分的结构变化都围绕在转台而进行。从内到外第一个转台上是中心牌坊,第二层是左高右低的高墙门洞,第三层是同样的矮墙门洞。主体景物简洁而不简单,随着戏剧情节的展开转台的转动而变化无穷。第五层转台主要是为演员提供运动的动作空间,舞台设计对戏剧动作空间的组织就在于组织动作、控制动作并为动作的安排提供可能。组织戏剧动作空间是舞台设计的功能之一,或者说是最基本的功能,它体现了舞台设计的实用性,是根据动作需要和观众最佳视觉效果对舞台空间的经营。对戏剧动作空间的组织包括支点、演区、路线和转换等因素,舞台设计者便是对这些因素加以组织和处理。而剧中流动摊位的运用,是花鼓戏《火宫殿》的一大亮点。流动摊位不仅展现了市井生活的动态,也体现了人物关系的流动。如在第一场“入城”刚开场,在摊摊贩“糥米团子啦——来喏!荷兰粉嘞——香哟!火宫殿的小吃美名扬,吃一口来满嘴香。来喏,香嘞!”唱和中,这八个摊位从左到右、从后到前鱼贯而出,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在剧中火宫殿的摊位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剧情发展而流动变化,展现出市井生活的喧嚣与热闹,以及底层人民在生活压力下的奔波劳碌。

流动摊位的运用,也体现了人物关系的流动。例如,在剧中姜三爹、大燕、小燕等人物都曾在不同的摊位上工作过,他们相遇、相知、相伴、相助,各自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了变化。流动摊位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市井生活的流动性,也体现了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为剧情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2. “上菜”意象:舞台流动的隐喻与人物关系的变化

在花鼓戏《火宫殿》的舞台设计中,“上菜”的意象被巧妙地运用于舞台中央,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观众仿佛成了坐在旋转八仙桌前的食客,随着剧情的推进,流动摊位如同舞台上的一道道佳肴,被精心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喧嚣,还巧妙地体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让观众在品味戏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舞台上的生活脉动。“上菜”意象的巧妙运用,使得舞台设计不仅仅是静态的布景,而成为了一种动态的叙事手段。每一个摊位的出现和移动,都预示着剧情的发展和新的人物关系的建立。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如同品尝美食一般,享受着舞台上的每一次“上菜”。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市井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上菜”,这一舞台意象的巧妙运用,不仅是对市井生活热闹非凡的真实还原,更是对人物关系流转变化的深刻隐喻。舞台上,随着剧情的推进,姜三爹、大燕、小燕等人物在不同的摊位上“上菜”,他们之间的相逢、相识、相知、相守、相助,这一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更象征着他们命运轨迹的转变。流动的舞台,就像流转的市井生活,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人物的每一次“上菜”都可能是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这样的舞台设计,使得《火宫殿》不仅是一部戏剧,更是一幅流动的社会画卷,让观众在品味戏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无常和人物的成长。

3.“一桌二椅”的运用:流动中彰显人物层次

在花鼓戏《火宫殿》中,舞台中央的一张白色桌子和两把椅子成为了流动舞台中的重要元素。这组“一桌二椅”并非固定不变的道具,而是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无性定位与共享空间:这组“一桌二椅”被赋予了无性定位和共享空间的意义。它不属于任何特定的人物或场景,而是为所有人物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戏曲中“一桌二椅”的固定模式,使得舞台空间更加开放和自由。

人物层次与性格体现:“一桌二椅”的运用也体现了导演对人物层次和性格的精准把握。在剧中,姜三嗲、大燕、小燕等小人物在桌椅上随意而坐,甚至踩着桌椅,展现出他们活泼、率真的一面。而潘老太太、潘老爷等人物则规规矩矩地坐在桌椅上,体现出他们的稳重和守旧。这种对比,更加突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差异。

光影与情感:在暗光环境下,白色的桌面能够更好地反射灯光,为演员提供“反光”的媒介,形成类似影视作品中的“苹果光”效果,营造出柔和的氛围,同时也突出了人物的情感表达。

4. 流动的舞台:烟火气与艺术美感的交融

流动的舞台设计为花鼓戏《火宫殿》注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仅生动地呈现了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更在艺术层面上展现了令人陶醉的美感。舞台上,流动的摊位、穿梭的人物以及变幻的光影,共同织就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这些元素的动态组合,不仅捕捉了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喧嚣,更在视觉和感官上赋予了戏剧以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观众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刻感受到舞台艺术的魅力。

导演对流动舞台的精妙运用,不仅展现了其对人物关系和剧情发展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对舞台节奏的精准把控。通过舞台的流动,导演将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和剧情的起伏发展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为观众清晰地勾勒出剧情的脉络,使得每一次舞台的转换都成为剧情推进的重要节点。这样的舞台设计,不仅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也加深了观众对市井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物命运的共鸣,使得《火宫殿》的舞台成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真实感的市井世界。

三、 艺术与生活的交响体现了社会隐喻与审美价值

舞台美术设计是戏剧的灵魂,它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视觉语言,将观众带入戏剧的世界。花鼓戏《火宫殿》的舞台美术设计,以其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技艺,成功地实现了烟火气与艺术感的并存,更将社会隐喻与审美价值巧妙地融入其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视听盛宴。

1. 旧时代的社会风貌与小人物的生活状态

舞台设计通过场景、道具和服装等元素,成功地展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例如,火宫殿的建筑风格、摊位布局、以及人物的服装造型,都带有鲜明的旧时代特征,将观众带入到四十年代的长沙城,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

舞台设计也体现了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状态。例如,姜三爹、大燕、小燕等人物的服装造型,在服装整体的造型上并未脱离写实风格,但在服装的面料和材质上采用拼接和叠加的手法,突出了粗粝和破旧感,展现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流动的舞台则象征着小人物在生活压力下的奔波劳碌,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反描法”与“侧面透露法”的社会隐喻

“反描法”和“侧面透露法”是舞台设计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指通过对比和矛盾的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情感和戏剧主题。它通常表现为表面上看似轻松或欢快的场景,但实际上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这种手法能够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剧情的复杂性,从而达到情感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深度。花鼓戏《火宫殿》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两种手法,展现了社会矛盾和时代变革。虽描写旧时代 ,但实际表达的是对迎接新时代的展望。如场景变化中通过天幕黑幕与白幕的切换变化,以及角光对建筑投射的颜色和角度,来确定情绪底色,暗示人物的层次关系,阶级差异等。

“侧面透露法”是一种通过描写与主题相关但并非主题本身的事物,来间接表达主题的手法。它通过描述周围环境、氛围、细节等,来揭示或暗示主题,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或感受到更深层次的意义。不直接描写社会大矛盾、大变革,而是着眼于底层小人物生活变化,侧面展现时代变革。舞台空间的转换是剧中人物行为场所的转移,包括场面的延续与间断、场景的变化与转换、演出的速度与节奏等。包含了剧中人物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从一个时间段到了另一个时间段。地域和时间跨度可以很小也可以无限大。在该剧中景片的中心旋转,摊位外圈的原地旋转,整体流动的公转与自转,建立起流转更迭的舞台秩序画面感。这种手法能够不但增加戏剧的层次感,而且使主题更加含蓄而深刻。

通过这两种手法共同作用,使得《火宫殿》的舞台设计不仅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喧嚣,更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使得舞台成为了一幅色彩斑斓、情感丰富的市井画卷。

3. 社会隐喻与艺术美感的交融

在《火宫殿》中,舞台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对市井生活的深刻描绘。红色主题色的运用,从火宫殿的牌坊、招牌等的呼应,到人物服装浅亮的对比,到黑色摊贩车的衬托都凸显了鲜艳的红色,这种色彩的选择不仅展现了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喧嚣,巧妙地应和了湖南花鼓戏欢快与热烈的戏剧风格,同时也展现了湖南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流动的舞台设计则生动地展现了市井生活的动态和人物关系的流动。舞台上的摊位、人物、光影等元素如同市井生活中的各种场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展现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艺术美感。这种流动的舞台设计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市井生活之中,感受到市井生活的热闹与喧嚣。另外,舞台设计中的灯光和音响效果也起到了关键作用。红色主题色的运用与灯光的巧妙搭配,使得舞台上的红色更加鲜明,营造出一种温暖、热烈、欢快的氛围。而音响效果则通过对市井生活中各种声音的模拟,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市井生活之中,感受到市井生活的真实与生动。

通过社会隐喻和艺术美感的交融,舞台设计成功地展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以及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状态。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底层人民命运的思考。这种设计理念使得《火宫殿》的舞台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故事的场所,更是一个让观众思考和感受生活的空间。

四、 结语

“红艳烈火 市井华章”的舞台,以小见大。流动的舞台,如同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体现,打破传统戏曲的固定模式,以流动的空间展现流动的生活,流动的命运。红色,不仅是火宫殿的标志,更是市井烟火的印记,艺术氛围的底色。它如同跳动的火焰,点燃了观众的视觉感官,也温暖了他们的心灵。红色光影的变幻,如同时代脉搏的跳动,细腻地展现了时代氛围的变迁。

舞台美术设计,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思想的表达。花鼓戏《火宫殿》的舞美设计,通过对市井生活的真实再现和艺术加工,将戏剧表达得更加生动、更加深刻。它不仅展现了旧时代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小人物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状态,更引发了观众对时代、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戏剧应该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同时又比生活本身更集中、更强烈、更深刻。”契诃夫的名言,恰如其分地诠释了《火宫殿》的舞台美学。它以流动的舞台,将市井生活浓缩于方寸之间,以红色的光影,映照着人物情感的起伏与变化,以舞台美术的语言,讲述着市井故事,传递着人间真情。它让我们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温度,体会到了人性的美好。愿这红艳烈火的市井华章,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观众带来更多美好的艺术享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设计|翁婷皓

来源:湖南省艺术研究院

作者:陈嘉琪 张滴洋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