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溪之子:书艺漫卷千山雪
——青年书法家欧亮艺术印象记
文/吴茂盛
许多年前,湘江先生曾向我介绍一位青年才俊。他目光炯炯,言辞诚挚:“此人乃书法之奇才,名曰欧亮。其心如泉涌,其志如石坚,若逢天地机缘,必成大器。”
后来,与欧亮的相识、相交,乃至深入相知,让我明白此言并非虚夸。
初见欧亮,若见初春山峦。他的清秀儒雅,如初萌嫩叶,透着晨露的清新;谈吐间,既有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又藏一份渊深思索。然而,当我凝望他的书法作品,霜满天地、厚重肃穆的气象迎面而来,顿生震撼。这些线条如刀锋裂寒,似雷霆掣电,既回响千年古韵,又牵引未来风骨。
欧亮的书法,是山河的吟唱,是历史的脉动。它如京剧黑脸的大开大合,悲喜沉浮间显千般气象;又如骤雨疾雷,石破天惊后展晴空万里。这并非单纯的笔墨延展,而是思想与情感穿越时空的凝聚,是书艺漫卷千山雪、诗意潇湘映春风的动人画卷。
浯溪滋养:千年碑林的文化根脉
浯溪摩崖石刻,这片浸润千年风雨的圣地,被誉为“中华第一山水碑刻”。这里,唐代《大唐中兴颂》的雄浑气势与颜真卿、米芾、何绍基等名家笔意交相辉映,是永州最耀眼的文化明珠,也是书法家心中难以企及的高峰。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欧亮而言,浯溪不仅是一片文化圣土,更是生命与艺术的母体。少年时,他不惜节衣缩食,只为一张入园门票。碑林间徘徊的时光,仿佛让他与颜真卿对话,与米芾并肩。他说:“碑刻是一场从未终止的文化对话,它们告诉我,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人性的见证,精神的寄托。”
如今,作为永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欧亮在传承与创新中自成一派。他开设碑刻课程,带领学生临摹浯溪石壁上的每一道线条,试图让新生代从这些古老的痕迹中感悟文化之魂。他常言:“每一方碑刻,都是千年历史的浓缩,是时间的文字。”在他的引领下,一批批书法新秀从永州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传统书法也因此焕发新的生命力。
魏碑寻古:从传统中淬炼锋芒
魏碑,如山川的筋骨,古拙雄浑,苍劲中蕴柔韵,拙朴中藏妙境。欧亮选择魏碑为自己的书法根基,开启艺术旅程。他笃信:书法之高度不在炫技,而在继承中求破。他以“临古”“入古”“化古”为三重境界,于魏碑中淬炼笔力与锋芒。
研读《张猛龙碑》,他从康有为的“方圆并用”法则中感受笔力的遒劲;深入《龙门二十品》《爨宝子碑》,探寻魏碑风格的多样化;尤其钟爱《马振拜造像》的粗朴自然,那简约线条中孕育的表现力深深打动了他。他的笔触如刀凿山岭,刚中见柔,简中生奇。
正如颜真卿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欧亮从魏碑的传统中步步攀登,将其雄浑风骨融入现代情感,赋予了这一古老艺术以全新的生命。
在教学中,他尤为重视碑学的价值。他带领学生从碑刻的“残缺”中体悟文化的“完整”,从古拙的线条中发现艺术的灵动。他说:“碑刻的每一道痕迹,都是历史与情感的回响,只有倾听,才能创作。”在他的指引下,魏碑传统在新一代书法人中焕发出不曾有过的活力。
传承与创新:光辉下的大浪淘沙
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与齐白石艺术奖,欧亮早已跻身书法新星之列。他的作品被赞为:“魏碑风骨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是传统书法在当代的一次深刻复兴。”
欧亮,这位浯溪之子,用坚韧的笔墨书写文化的根脉,用深邃的思想架构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的书法,如浯溪的江水,千年奔涌,清澈不息。他的每一次创作,是对历史的礼赞,也是对未来的探寻;每一幅作品,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的静谧回归。
他的艺术,如霜满千山,沉静肃穆;又似梅开霜雪,盎然生机。看似矛盾的张力,在他的笔下交融成一体。他的书法,已然超越技艺的范畴,成为精神的映照,成为千山雪映江河月的辽远意境。
在光辉与沉寂之间,在传承与革新之上,欧亮以浯溪为根,挥毫书写山河的壮丽。他的作品,是江河的回响,也是大地的低语;是漫卷千山雪的诗意画卷,也是新书法时代的璀璨开端。
吴茂盛,湖南祁阳人,小说家、诗人、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永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全国青少年新诗奖、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首届优秀诗人奖等十多次奖项。著有诗集《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和长篇小说《驻京办》《招生办》等10多部。
来源:红网
作者:吴茂盛
编辑:唐雨欣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