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余红:那山那水那抹红

来源:红网 作者:余红 编辑:施文 2024-12-19 16:46:11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41219142550.jpg

那山那水那抹红

文/余红

不觉,车已行驶在迁清公路,窗外豁然开阔,远处巍巍黔山如一幅苍茫的壁画悬挂在空中,大气磅礴中透着丝丝灵动与秀丽。奇山碧水在湘西,这次随省文联“三百工程”文艺家创作团走访湘西,感受又不一样。我们一早前往的是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一路穿行于“酉水百里画廊”中,山还没看够,车已到达渡口。

下得车来,霞光披洒,薄雾笼罩,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徐徐映入眼帘,此河便是酉水河。我们顺着梯级往泊船口走去,水涛微酣,鱼虫私语,那山那水那风光,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队友们摸出手机不停地拍。风光在后面。陪同我们一起走访的湘西州文联主席向午平介绍,对岸就是当地人称之为土家圣地的沙湾村。

船才泊岸,几位身穿土家族传统服饰的村民迎了上来,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皮肤黝黑的老爹,隔老远就在和我们招呼,还没近前,已直直伸出双手来和我们握手。老爹一边前面引路,一边介绍。沙湾村是个典型的土家寨子,背靠黔山,面朝酉水,是土家人朝圣之地,首八峒八部大王庙遗址就坐落在这里。沙湾在土家语中叫“拔普翁拉”,2019 年入列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一路看去,村中至今都保留着不少外界难得一见的民风民情。村中老辈多以土家语交流,村民多着土家传统服饰。我们在沙湾的“十二月神”广场转了几圈后,穿过幽径小路,随老爹来到一处古色古香的庭院中。院内花木茂盛,鱼戏池中。这里是老爹的家,也是沙湾村“最美农家”。

老爹笑得一脸神秘,前面带路,要带我们去看他的藏品。左侧有一栋 近百多平方米的土家族民俗物品陈列馆。这些陈列的藏品,大到一台织布机,小到一 个取火镰,每件藏品都向来客诉说着厚重的土家文化。在土家原生态建筑博物馆里,有土家族常用的生活物品、生产物品、涵盖梯玛神歌、土家语言等多个非遗项目。土家文化就是土家人的‘魂’。”

老爹说,现在参与文化传承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州里开展美丽湘西建设,政府重视、老百姓也支持,这些年来,不仅吸引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同时也为八部大王及土家族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文物佐证。

老爹话还没说完,传来一阵浓郁的土家歌声,只见一位头戴土家族帽子的大娘正在坪前用歌声来欢迎我们。再看老爹手中已握着一对铜铃,做足了架势,霍霍几下,便龙腾虎跃似地跳开了。一行人深受感染,省文联副主席赵双午首当其冲,带领大家跟随着老爹一起跳起了铜铃舞。铜铃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土家人节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时间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以为沙湾村就是世外桃源了,待我们坐车绕上白云村岩脚古寨时,才知什么叫云深不知处?下得车来,云山雾绕,岩脚古寨就像是挂在云端的村庄,时光仿佛在这里停留,已是寒冬,所见却是满目嫣红。此地是保靖县碗米坡镇白云山村岩脚古寨,是中国土家族的发祥地。让人过目不忘的青石崖就是黔山。黔山在中国土家族历史上是土家子民风雨兼程也要来朝拜的地方。其风景之绝在武陵山中首屈一指。

不觉我们已随向吉明大哥穿越在一片古枫林中,这片枫林华盖高悬,地上落满了金黄透红的枫叶,形状很美,脚踩上去实在不忍。向大哥说这片枫林有三十六株,存活了三四千年,是土家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他动情地说这片古枫树林,能够让他们触到祖先的脉动和灵魂。向吉明是本土企业家,为岩脚古寨的发展出了不少力,有他解说,岩脚越发多了份神秘。

在林间台阶穿梭一阵后,我们来到一处木质结构的大坪前。这坪悬挂在空中似的,凭栏眺望,只觉“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再看山下的沙湾村就像一颗闪闪发亮的珠宝,不由感慨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岩脚无与伦比的风水之美。

一时恍如画中,云雾袅袅,枫叶点点,感觉自己快要渡劫成仙了,直到有人起劲喊“来一个,来一个。”转身,只见一群村民围了上来,这才醒过神来,原来在人间。坪前一张长长的大桌上早已摆好文房四宝,书法家们不由激情飞扬,吟诗作赋,泼墨挥毫;摄影家们“长枪短炮”不停地抓拍,大家各显神通。或围炉煮茶或烤糍粑,加上嘹亮的山歌,瞬间掌声、笑闹声差点没把岩脚寨给抬起来。

还没缓过神来,第二天早上我们已穿越在老司城。老司城遗址公园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原名福石城,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家族古代司城遗址,环绕遗址的千年古树,见证了老司城的沧桑岁月。立于“万马归朝”的观景台时,一行人更是飘飘欲仙,靠在悬崖的护栏处往下俯瞰,犹如在魔毯上飞翔。一旁的彭司进说这地貌如双凤展翅,一翅武陵奇山,一翅酉水碧波。彭司进是湘西通也是宣传湘西的网红,他的解说趣味横生。

我们也如腾云驾雾似的,转眼到了双凤—中国土家第一村,位于湘西永顺县城西南九龙山巅。海拔七百多米,地貌呈双凤叠翅状,翱翔于老司城西南山巅水滨之上而得名。据说李唐建村,至今两千多年的历史,全村近百户人家均为土家族。黛瓦盖顶的老民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内。这些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路边苍松翠柏,红豆杉等珍稀保护树木随处可见,挺立云天的竹海,将整个山村掩映在万紫千红中。

往深里走,不时能遇见牵骡载物的,路边三五成群的村民在帐篷里围炉烤火,我上前和他们聊了起来。每年腊月到正月,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土家年活动。在现场,游客们可以参与到祭祀活动、写春联、打糍粑、跳毛古斯舞、吃长龙宴等土家特色活动中来。

许是“世外桃源”的缘故,这个村的长寿老人很多。看到百岁老人在编竹筐也不稀奇,尽管脸颊堆满了岁月的褶子,可他们干起活来依然精神抖擞。

时间有限,离开双凤村,我们赶到芙蓉镇已是傍晚时分。行走在飞檐翘角的街道上,观赏着大型的土家族歌舞晚会,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而让芙蓉镇走红于世的,是古华老师写的一部小说,后改编为《芙蓉镇》的电影,可见艺术传播的魅力。晚上的芙蓉镇在灯光的衬托下更加梦幻。

回到现实已是清晨。车在前往古丈县的路上。古丈县位于湘西州中部,素有茶叶之乡、林业之乡的美称。县内生态环境优良,一路看去,层层叠叠的茶园,就像置身绿色的海洋中。我们到达茶叶博物馆时,已有人群在等候我们,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他戴副眼镜,一看就是实干家,风尘仆仆,裤腿上还沾了些泥草,原是刚从茶园基地过来。向主席介绍后,我们才得知这位笑容略带憨厚的中年人是古丈县的县长陈建新。跟随一旁的是龙三哥。

初见龙三哥时,就被他的气势给震住。人还没到跟前,洪亮的声音已到耳边。他前面引路,边给我们讲叙起古丈毛尖的发展史,眉眼中透满了湘西汉子特有的坚毅与果敢,说到兴处,连额头都在闪闪发亮。他就是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古丈毛尖的创始人。在家排行第三,村民都叫他龙三哥。

许是沾了地势的灵气,龙三哥走路呼啸生风。陈县长打趣说龙三哥是一身龙胆,一生担当。加上龙三哥一身勇气与智慧,用霸得蛮吃得苦的开拓精神,硬是带领当地村民挖掘出古丈毛尖,走向了世界。

爽朗的笑声中,龙三哥和赵主席聊开了,他说这些年多亏政府给予支持与助力,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把生态茶业和苗族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使当地村民人均收入由以前不足千元增加到如今的上万元。说起如今的生活,龙三哥一脸自豪:万亩茶园,亿元村,年年有分红。

陈县长说证明产业兴村、文化活村、旅游富村、经济强村的思路是对头的。这些年,古丈县一直在围绕大山做文章,成立村办企业,实施茶叶开发、畜禽养殖、苗寨旅游项目。一片片茶园开发起来了。牛角山上千亩有机茶基地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创建项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决心没有干不成的事。在湘西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山水相依,每处风景都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每片土地都诉说着动人的传说。

余红,青年作家,中国作协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文联“三百工程”文艺家。著有长篇小说《黑煤》《鸿运》《琥珀城》《从未走远》《我的青春有片海》;中短篇小说《百合株》《清除淤泥》《五颜六色》《七天之约》等。多篇散文诗歌发表文艺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迄今已在多家文学刊物与出版社发表作品。短篇小说《清除淤泥》荣获2016年“中骏杯”《小说选刊》双年奖读者最佳印象奖;《百合株》获湖南省第六届毛泽东文学奖;长篇小说《我的青春有片海》荣获2019年第四届海峡两岸新媒体原创文学大赛银奖。

来源:红网

作者:余红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856/53/145558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