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随笔丨吴茂盛:火把

来源:红网 作者:吴茂盛 编辑:施文 2024-12-26 15:29:18
时刻新闻
—分享—

d55ab70a7c40f31362b6ff409f9489f3_c00b2106-0aa9-4a67-8b93-7a977d50c0a0.jpg

ai5_138994_副本.png

火把

文/吴茂盛

湘南挂榜山一个叫邓家岭的小山村,是我的老家。那里山水深幽,炊烟袅袅,祖祖辈辈耕田种地,与泥土为伴。童年时,城里的孩子有玩具、有弹珠,而我手里握着一团泥巴,在家门口捣鼓自己的小天地。

乡村的夜晚,宁静而深邃。没有电灯,煤油灯、星光与月光成了乡亲们唯一的光源。每逢露天电影放映,父亲总会用竹枝做成火把,点燃后举在手中,照亮蜿蜒的山路。他拉着我的手,一步步翻山越岭到邻村看电影。那时的山区闭塞,电影是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父亲因此而坚持风雨无阻带我前往。

一个初冬的夜晚,父亲带我到邻村观音口看电影。散场后,我们踏上回家的山路。半途,忽然大雨急来,父亲脱下斗笠扣在我头上,用斗签的边缘护住火苗。雨水沿檐边滴落,清脆地敲击山野的寂静。父亲全身湿透,紧握火把的双手冻得通红,但他边走边安慰我:“别怕,火把不会灭。”

回到家后,父亲熄灭火把,小心靠在门边,对我轻声说:“没事,火把没灭就好。”多少年过去了,这火光始终在我心中亮着。

有一年,父亲带我进城走亲戚,我第一次见到了小魔方。表哥轻轻几转,凌乱的方块瞬间复原;而我笨拙地摆弄了许久,始终无法还原。他笑我:“乡里来的,只会玩泥巴。”

那一刻,我的不服气被点燃了。为什么别人能轻松掌握,我却束手无策?那时我不懂,这份倔强其实是命运埋下的一颗种子。后来,我明白,玩泥巴也不容易。把泥巴玩好,是农民,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把泥巴玩到高明,是匠人,泥巴可以烧成砖烧成瓦,安得广厦千万间;而若将泥巴玩到极致,便是艺术家——如陶瓷、紫砂,皆是无价胜有价。

文字,又何尝不是一团泥巴?十四岁时,我发表文章;十八岁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三十多年书写人生,我才真正领悟到,方块字如同魔方,不同的字、词、句子在指尖流转,组合得巧妙,便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与韵味。文字不仅能构筑文学的迷宫,也能点燃生命的火焰。

我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为了养活一家人,后来改行做了屠夫。我常跟在他身后,看他挥刀杀猪。他眼神冷静,手起刀落毫不犹豫。我问:“爹,你累不累?”他沉默片刻,答道:“男人嘛,总得扛事。”

父亲希望我不要像他一样杀猪。他常说:“好好读书,才能走出这大山。”与父亲粗犷的性格不同,母亲是位温雅的大家闺秀。她常在清晨翻开书卷,陪我静静阅读。她说:“书是灯,能照亮前路;字是路,能引人走向远方。”

初三时,我写了一首诗送给母亲,是我第一次用文字表达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我们在繁衍一代代的/小木桌上长大/如饭粒/被你粗糙的手/一一拾起/瘦瘦的日子/便同我们一样长得高大魁梧。”

母亲读完后,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我为你骄傲。这条路,你要一直走下去。”

这首诗后来发表在《潇湘文艺》上,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不仅能表达情感,还能穿透人心。几年后,我与广东校园诗人冯桢炯合作出版了诗集《诞生在冬天的孩子》。那年代,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凭借文学特长,被免试推荐上了大学。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父亲小心翼翼捧着信封,粗糙的手指轻轻摩挲。他看着我,眼眶微红却努力掩饰。他笑着说:“我们这山沟沟里,终于走出一个大学生了。”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只是父亲的骄傲,还有文学为我打开的那扇窗,照亮了整片天空。

大学的时光,我沉浸在书香中,用笔记录青春、乡愁与梦想。毕业后,怀揣50元钱,我带着对未来的热忱来到长沙,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刚到长沙时,投出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日子过得焦灼迷茫。我借住在文友狭小的家里,总觉得打扰了朋友的生活,内心充满孤苦无助。一次,我独自来到岳麓山,坐在草地上看着湘江水缓缓流淌,远处的天心阁矗立在喧嚣的城市中,默默注视着这一切。我想起母亲的话:“学会沉住气,才能走得更远。”那一刻,我似乎顿悟了什么。

后来,我带着自己的作品再次敲开一家报社的大门。那位戴着一幅老花眼镜的社长翻看我的文章后说:“从今天起,你就是我们报社的一员了。”幸福来得突然,但我知道,是文学让我再一次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没有杀猪,我在报社专杀错别字。这是父亲最乐意看到的。成为编辑后,我的笔不再只是为自己而写,我帮助贫困孩子点评习作,鼓励他们坚持写作,为稚嫩的梦想搭建桥梁。一天,一位远道而来的读者找到我。她衣着朴素,手中紧攥着一沓发黄的稿纸,目光里满是希冀。她告诉我,她的孩子酷爱写作,却因家境贫困,无法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那孩子站在她身旁,目光清澈,双手紧握,仿佛害怕希望会从指缝中溜走。我接过那沓稿纸,翻开细看。纸上的字迹虽然稚嫩,但文字间流淌着一种真挚而鲜活的生命力,像春日里破土而出的嫩芽。我认真为他一一点评,并温言鼓励:“坚持写下去,文字会给你无穷的力量。”

几年后,我收到他的来信,信中字迹已然成熟。他写道:“吴叔叔,谢谢您当年的鼓励。我已经考上大学,现在在学中文。”尤其是信尾的一句“我希望成为像您一样的作家”,让我胸中涌起一阵温热,仿佛当年的那支火把,照亮了另一段旅程。

还有一次,我回到家乡,为一群孩子带去文学讲座。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棂洒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映衬着炽热的求知目光。课后,老师捧来一堆习作递给我,孩子们用拙朴的笔触描摹着家乡的山水与村庄,那些真挚的文字仿佛在诉说大地的呼吸与山川的记忆。那些文字真挚有力,像极了童年那个捏泥巴塑梦的自己。我从中挑选了几篇作文,细心点评并鼓励他们:“文字是翅膀,可以带你们飞得更高。”后来,我把这些习作推荐到报刊发表了。多年后,我听说那些孩子中,有人成为了乡村教师,将文学的火种传递到更遥远的地方;也有人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用文字描绘属于自己的山河岁月。

最近,2024中国山水散文节文学名家进校园活动在祁阳一中举行。我随全国各地作家诗人重回母校,在留言簿上写下:

“文学成就梦想,文学照亮未来。”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相信,文学是一束光,能穿透寒夜与浓雾,为迷途的人指明方向。有人问我:“为什么坚持写作?”我说:“因为文字有力量,它能穿越时空,抚慰人心,点燃希望。”

时光飞逝。挂榜山下,炊烟依然袅袅,月光铺满小径,老屋的门边或许还有父亲搁置的火把。它沉默不语,却如一缕微光,藏在岁月的褶皱里,也映在我的心底。

有时我梦见,火光从邓家岭升起,穿过山林,映红稻田,照见清晨的露珠和夜晚的星空。那火光无声无息,却点亮了一个少年渴望的眼睛。

微信图片_20231008090459_副本.jpg

吴茂盛,湖南祁阳人,小说家、诗人、美术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永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永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东方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作品曾获潇湘文学奖、丁玲诗歌奖、全国青少年新诗奖、兰州军区《西北军事文学》首届优秀诗人奖等十多次奖项。著有诗集《无尘的歌唱》《独旅》《到达或者出发》和长篇小说《驻京办》《招生办》等10多部。

来源:红网

作者:吴茂盛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856/60/145778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