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心灵的图景
文丨岳凯华 刘弈含
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湖南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当代作家肖凌之的散文集《人生当有》,以深邃和朴实的笔触阐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心灵的图景,构筑了芸芸众生共鸣的精神空间。
情感的真挚抒发与历史的巧妙穿透
《人生当有》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与读者展开亲密无间的对话,让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把“幸福的家庭”视为“是我们歇息的港湾,是我们甜蜜的归宿……”,提及“亲情”的特质是“不论条件,不论穷富,不论强弱,不论优劣,甚至是不论善恶,不论美丑……”,认为“友谊,是由于相互喜爱、相互响应、相互合作、相互调和而形成的利益最大化、代价最小化的亲密人际关系”。书中诸篇以平实的口吻和语调,拨动和触发读者的情感之弦。
然而作者并未停留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上,而是善于通过一系列古今中外的鲜活故事,对时间的流转、生命的价值以及亲情的深远意义给予深入探讨和巧妙点拨。如以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和黔敖“嗟来之食”的故事开篇引出“有一种安然,叫守底”的主题,并巧妙结合爱因斯坦、晏子、苏东坡等名人的故事以及爱迪生与其助手量灯泡的趣事,说明“留白”艺术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作者将个人哲思深入浅出地呈现,让读者迅速捕捉到字里行间蕴藏的深意。
修辞的密集运用与人生的哲理洞察
《人生当有》的语言是朴实自然、通俗易懂的,但它又非直白浅显的叙述,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构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世界。如作者将“思维转弯”喻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将“视角转弯”喻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将“道路转弯”喻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将“感情转弯”喻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将“心态转弯”喻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动阐述了转弯的重要和意义。
同时,这部散文集的语言是描述性的,或简洁有力,或优美婉转,更是富有创造性的。书中每一个篇章都像是精心绘制的画卷,其描绘的自然景物,刻画的日常琐事,既展现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又传递了作者对人生深刻的洞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想象的空间。诗意化的语言可以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而融入字句中的哲理则令读者领悟其中的深刻蕴含,使得这部散文集在哲理思考上达到新高度。
时代脉搏的把握与社会风尚的引领
《人生当有》散文集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勾勒社会的轮廓,轻触时代的脉搏,唤醒读者对社会话题的共鸣与深思。在48个篇章里,我们能找到作者生活历程的足迹,感受时代浪潮的澎湃回响。如作者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并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城乡差距,而是在生活细节的比较中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不仅揭示了城乡发展不均的现实问题,更有解决方案的深思熟虑。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提到了教育公平、环境保护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他并未停留在对问题的描述上,而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激发公众对改变现状的信心、参与、行动,促使读者思考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
散文集还用一系列栩栩如生、具有启发性的故事,提醒人们在追逐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精心培育内心的花园,引导积极向上人生观的树立,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岳凯华 刘弈含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