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丨朱克俭:妻子的外婆

来源:红网 作者:朱克俭 编辑:施文 2025-07-23 12:53:04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80625094326.jpg

千库网_日出阳光下的秋意草丛_摄影图编号20600694_副本.png

妻子的外婆

文/朱克俭

1.

我妻子的外婆,按戏剧界的说法:是个角!当年追着她的戏看的戏迷们,有带着棉被通宵排队买票的时候。

不过,那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事了。

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早已退休,退出戏剧舞台。站在我面前的,是位极普通的清瘦高挑的老太婆,没有任何脂粉气。

那是在南门口,一个叫青山祠的小巷,市湘剧团的老院子里。看得出,房子早先应该是民国时期什么大人物的私宅,有水磨石地面,还带天井。

我第一次去,可谓不速之客,我是随我妻子当年同班的一位男同学去的——我高他们一届。

外婆最先出来应门。显然,她认识带路的同学,全无多话,转身叫了外孙女出来,便泡茶去了。

我那时还不知她是外婆,更不知她的过去;只当是位敏于事慎于言,素质不一般的保姆。

我给她老人家的第一印象并不好。

妻子告诉我,那次我们一走,她就说,她不喜欢今天这个新来的同学,眼镜下面细得一条缝的眼睛,到处溜来溜去,话又多。

我想,不至于吧?到处看?不就因为那间紧挨着天井的房子结构特殊……连着灶屋,带瓮坛的灶……话多?可能自以为是学长,有点俨然,故作大方……

不过,结婚后,妻子每次借外婆的话笑我时,外婆总是一口否认。她手一摆,眼一瞪,满脸严肃地说:

乱讲!我么子时候讲过这样的话?!

2.

外婆的过去,我后来是零零碎碎听说的。

她祖籍南京。八岁时,随父母逃避战乱,经江西,辗转至湘潭,后到长沙。其父老实,母亲强悍,家里大事小事,都是母亲一锤定音。学戏,就是母亲以拐杖敲地,一句话定下的。母亲虽不懂戏,但知女莫如其母,认定这是她们逃难之家,唯一可期的希望。

外婆学戏的起点颇高,入坤班,拜当时湘剧界著名男旦,“三娇”之一的彭凤娇为师。改本名贾月娥为彭福娥,跟师傅姓,排福字辈。

师傅外号“洋菩萨”。长沙俚语中,“菩萨”往往有两个意思:一是心地善良;二是面相如画。冠之以“洋”,极言稀罕。没见过“洋菩萨”的剧照,不知盛名之下,其实如何。

我见过的外婆,倒确实长得有点“洋”。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明星照,不似一般的圆脸樱唇;而是鼻挺眼大,眼窝较深,有种轮廓很立体的骨感美,显得刚柔相济。

因为天资好,悟性高,她二十岁不到,便崭露头角,被当时的长沙晚报推为湘剧“五大名旦”之一,风头盖过名师,开启了女旦胜男旦的时代。

据说,外婆戏路极宽。最初一鸣惊人的,是刀马旦,以“樊梨花”“穆桂英挂帅”的形象,大靠出场,惊艳四座;继而名声大噪的,是花旦,“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秋香,追看者有口皆碑,交耳于市井街巷,“孟丽君”连本,一演半年,场场爆满;而终获传世之誉的,却是独具一格的大脚婆旦。

湘剧特有的大脚婆戏,一反花旦矜于典雅的审美格调,意雅形俗,相映成趣,长于做工,精于念白,以泼辣诙谐幽默取胜,每让人于会心的哄笑中深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时至今日,一提到大脚婆旦,一提到大脚婆戏的经典剧目,如“三骂”之类,行家们无不首推外婆,认为表演之形神兼备,无出其右。

3.

旧社会的戏剧界,收入差别很大。外婆成名后,一个人的收入,足以养活全家,让父母体面,养女无忧。由此也足显她母亲——后人称之为“太婆”——独断中不无慧眼。每次决断的正确,都势必强化下一次决断的自信。据说,一句话定下外婆学戏后,她又两次以拐杖点地,决定了另一个人的命运。

外婆很早结过婚,并生有一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男人是位先经营药材后扩大为经营南北特的富商,因在外养小老婆,外婆毅然决然与他离了。另有一说,这位富商曾周旋于日伪与抗日游击队之间,后来不知所终。

总之,外婆二十多岁时——即遇折子和离异之变后,有人——据说是尼姑,悄然送了位褓襁内的弃婴给外婆做养女。太婆掀开褓襁,看了一眼,便说:来了,就接住;接了,就要养好!又说,这送,是送福送富。于是,起了个小名“富佗”。此为一次。

另一次,是被全家视作掌上明珠的“富佗”,像男孩一样任性长大,无忧无虑读完高小,准备考初中时,太婆又是不允反嘴的一句话:妹子嘛,读这么多书够了,学戏!

“富佗”就这样成了当时演艺圈里不多的,有文化的一员,并很快成了给人扫盲的积极份子。

是的,这位被动学戏的就是后来我的岳母。岳母并非外婆亲生,是她唯一的养女。外婆终生没有再嫁,尽管追求者不断。

岳母的故事,须另文专叙。但有个细节,不能不先写在这里。

这就是岳母学戏之始,仍是拜“洋菩萨”彭凤娇为师,谓之师爷。其时,师爷已老得牙齿都掉光了。口无遮挡的岳母对外婆说:师爷像个没牙齿婆婆,话都讲不清,怎么教戏啰?

外婆把岳母扯到一边,小声交代:师爷给了我们饭碗,不能让他没有饭吃。拜他为师,就可以交师傅钱给他,养他的老……

(节选内容,原文载于《湖南散文》2025年2期)

微信图片_20240322095714.jpg

朱克俭,湖南省国资委原巡视员,出版有散文随笔集《随缘》。

来源:红网

作者:朱克俭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1/67/151483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