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评丨彭世民:在烟火人间仰望星空的诗意栖居

来源:红网 作者:彭世民 编辑:施文 2025-08-25 16:44:57
时刻新闻
—分享—

定.jpg

s35115557.jpg

在烟火人间仰望星空的诗意栖居

——读胡晟《搂着大地,等一颗星星》诗歌集有感

文/彭世民

收到胡晟先生诗集的那个下午,窗外的柚子花正开得热闹。细碎的白花像星星般缀满枝头,偶有花瓣飘落,竟与手中诗集《搂着大地,等一颗星星》的意境不谋而合。这本蓝色封面的诗集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就像枝头那些蓄势待发的花蕾,飘落的花瓣,又恰似诗句里那些以坠落姿态仰望星空的生命寓言。

我与胡晟相遇于文字天地,尤爱他诗中那份扎根生活的真切。翻开诗集,就像打开了一扇春风扑面的门。胡晟的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倒像是老友坐在门槛上聊天,说的都是田间地头的事。他把锄头上的泥巴、灶台上的炊烟、坟前的野花,都写成了让人心尖发颤的诗句。在如今这个讲究“高大上”的时代,这种能把日子过成诗的能耐,实在难得。

这位当过乡村教师、后来主政一方的诗人,骨子里始终带着土地的体温。就像他写的《一粒种子的结局》,短短几行就讲透了生命轮回,种子对着土地喊:“我要发芽”。鸟儿带来雷声,雨水泡软了石头墓碑,种子在秋天生长,冬天又孕育新的种子。当白雪盖住墓碑,种子还在盼着和大山说说话。这哪里是写种子?分明是写每个在现实中打拼却心怀远方的人。石头墓碑看似堵住了生路,却让种子在四季流转中悄悄蜕变,这不正是我们面对困境需要的一种精神么?

《母亲节》这首诗读得人眼眶发热。诗人说三月的风把母亲变成种子,种在了自己的脊梁骨里。从此驼背挺直了,能抬头看星星望大海。趴在母亲坟头时,他像杜鹃鸟一样啼叫,把满山的杜鹃花都喊醒了。这不是写诗,是把心剖开给读者看。母亲走了,却以最痛的方式活在儿子身体里,这样的情感冲击,让每个失去至亲的人都感同身受。

《父亲的味道》更像一幅水墨画:爷爷带着父亲,父亲扛着锄头,锄头压弯了年轻的身影。等“我”接过这把锄头,山上的菊花已开成了父亲脸上的皱纹。推开门,风里飘来咸涩的汗味——这是土地留给男人最珍贵的勋章。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就用锄头、汗珠、野菊这些寻常物件,垒起了一座亲情的丰碑。

诗集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抗洪》。开篇那句“暴雨让江水挺直腰杆”,瞬间让人看见洪水的狰狞。手电筒光里,一双双沾满泥的赤脚在丈量波浪,这哪是测水位?分明是用血肉筑起防线。当闪电劈开天空,暴雨倾盆而下,连平日爱唱山歌的老船工都沉默抽烟,姑娘的笑脸也撬不开他的嘴。直到听见“我有重量堵缺口”,才懂这沉默里藏着比洪水更猛烈的决心。这种把集体记忆写成个人史诗的功夫,让抗洪场景跳出了新闻画面,成了刻在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图腾。

《屈原,你回来了》则像部穿越剧。开头“斩断源头”四个字利落得像刀,汨罗江立刻干涸成时光隧道。沉睡两千年的屈原上岸时,满江鱼虾糊住了他的眼睛——这不正是说历史真相总被层层掩盖?当诗人背着影子沿江行走,“世纪隔阂”成了看不见的锁链:江边的高楼取代了香草,手机屏幕湮没了楚辞。最扎心的是“无人相识”的结局,这哪是写屈原?分明是现代人遗忘传统的写照。胡晟用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古代文魂和当代现实撞出火花,照出了我们丢失的精神家园。

这两首诗像硬币的两面:《抗洪》讲万众一心的力量,像无数萤火虫聚成星河;《屈原》写文化传承的断裂,用孤独敲打时代的病痛。但都带着胡晟特有的印记——在现实的泥土里长出奇幻的花朵,让古老回声与当下心跳合拍。这样的诗就像他笔下的汨罗江,既能冲走现实的泥沙,又能浇灌精神的田野。

胡晟总能在平凡里挖出珍宝。比如《阜山窑大师》,捏泥人烧成佛,众人膜拜的其实是匠人自己。待大师化作泥土,轮回重新开始。这不正是对艺术永恒的绝妙诠释?又比如《过年的滋味》,母亲在灶房烤红薯的画面,把传统年味写得活色生香。铁钳翻动的哪里是柴火?分明是代代相传的人间烟火。

诗集中,“心涛涌动”“岁月沉浮”“沧海茫茫”“风景怡情”,每一个章节都引人深思。对这位政界诗人而言,大地不仅是脚下深耕的热土,更是必须肩负的现实责任。而“等一颗星星”的姿态,恰是每个心怀理想的现实主义者最美的剪影——既要埋头耕耘,又要抬头仰望。这种在务实与务虚之间所展现的诗意平衡,正是胡晟诗歌最动人的特质。

暮色渐浓时合上诗集,突然明白蓝色封面的深意。在这个讲究实用的时代,一个能在政策文件里听见月光流淌的诗人,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让我们相信: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如何把琐碎的日子过成诗。当我们在报表与会议中辗转,不妨学学胡晟,偶尔停下脚步,搂着大地,等一颗属于时代,属于自己的星星。

彭世民,湖南省平江县人,毕业于国防科大,军队转业干部,平江县文联副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岳阳市作家协会理事,出版有《凤凰花开的路口》散文集,曾获全国大鹏生态文学奖,岳阳市第五届、第六届文学艺术奖。作品先后在《少年文艺》《散文选刊》《湖南文学》《湘江文艺》《广西文学》《中国报告文学》《芳草·潮》《海外文摘》《江河文学》《小溪流》《岳阳文学》《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国艺术报》《湖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

微信图片_20221024154114.jpg

来源:红网

作者:彭世民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2/69/152259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