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屏之巅
文/罗宇
晋屏山,嘉禾之脊,如一扇翡翠屏风横亘于湘南大地。其主峰尖峰岭海拔虽不过九百余米,却在丘陵起伏的嘉禾境内拔地而起,自成一方峻秀天地。登临极顶,但见舂陵水如玉带环绕,嘉禾田畴如棋盘铺展,远处南岭余脉如黛色波浪涌向天际。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险峻,却有着湘南特有的温润秀美;不见冰川遗迹的沧桑,却蕴藏着千年农耕文明的脉脉温情。
一山藏嘉禾
晋屏山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城区西南,属南岭山系余脉,主峰尖峰岭海拔913.7米,为蓝山、嘉禾两县百里嵩岭之冠。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二十余里,北侧裸露石壁绵延1260米,垂直高度达20米,如天然长城巍然矗立。这座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嘉禾后花园”的山峦,森林覆盖率高达99.12%,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山中分布着52种乔木树种,黄檀群及闽楠林群落尤为珍贵,树龄多在200年以上,平均高度达25米。春日杜鹃染红山岭,秋日银杏铺就金毯,四季轮回间演绎着不同的生态诗篇。
三径通幽处
登晋屏山有三条特色路径。
文化径始于九老峰公园,沿途可见萧克将军题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普济寺的千年钟声依稀可闻。行至途中甫口村,可见彭作恭一家三代守护红军墓的家风墙。再登上山腰,整座嘉禾县城尽收眼底,新老建筑在阳光下闪耀着不同年代的光泽,如梦如幻。
生态径从帅家村岔道起步,迎面便是晋屏山最富诗意的“双睡美人”景观。晨光中,西南侧的“男神”仰卧如屏,东北方的“女神”侧卧似黛,两山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亘古相守的恋人。行至半山腰的观景台,山水交融处,晋屏九峰次第入水,倒影在盘江水库的微波中轻轻晃动,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长卷。沿着青石小径深入,最先迎接游人的是那片百年湿地松林。清晨时分,松针上缀满露珠,山风掠过时,整片松林便响起沙沙的絮语,松香混着晨露的清新扑面而来。护林员老周说,这片林子是1958年大旱时栽下的,如今棵棵都有碗口粗,树皮皲裂如龙鳞。转过松林,便进入原始次生林带。这里的闽楠群落最为珍贵,树干需两人合抱,树皮上留着采脂人当年的刀痕。五月来时,能在腐殖土中发现新冒出的红菇,像散落的玛瑙。若运气好,还能遇见松鼠抱着松果在枝头张望,见人来便“嗖”地蹿进树洞。半山腰的观景台是最佳歇脚处。清晨可见白鹭从朱木山方向成群飞过,翅膀掠过水库的晨雾;傍晚则能望见归巢的鸟群在晚霞中盘旋。老护林员总爱在此指点:“瞧见那株歪脖子松没?1998年冰灾时压弯的,如今倒成了鸟儿最爱歇脚的地方。”下山时若逢雨后,石阶旁的青苔会泛出翡翠般的光泽,腐木间不时冒出几丛野菌。最妙的是春末夏初,林间飘荡着若有若无的兰香,却总寻不见花踪——山里人说,那是晋屏山特有的“不见兰”,只赠幽香不露真容。
健身径是最受当地人喜爱的青石板步道,晨昏时分总见健步如飞的身影。这条路上藏着嘉禾八景之一的“珠泉涌月”,古井清泉终年不涸,月光下水面如珠玉跳动。老辈人说,这泉水与盘江水库同源,都是晋屏山石缝里沁出的甘露。
千年人文脉
尖峰岭虽不高峻,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山脚的“神农教耕”石刻,印证着炎帝在丙穴教民耕种的传说;山下的“丙穴佳鱼”遗址,至今仍能寻见《水经注》记载的飞瀑激湍、游鱼可数。
更动人的是那些鲜活的民间记忆:雷公井村的老人记得1958年修建盘江水库时万人会战的场景,中年人怀念在水库边唱伴嫁歌的青春岁月,年轻人则热衷于在社交媒体分享山顶的雨凇奇观。这座山就像一本打开的史书,每一代人都在书写新的篇章。
极顶观世相
立于尖峰岭观景台,东望舂陵河九曲回环,西眺南岭层叠如浪。晴时桂阳桐木岭遥遥可辨,雨日则山色空蒙,自成水墨。最妙是春插时节,万亩稻田青黄交错,恍见神农教耕的远古图景在当下复现。
山顶雷达站红顶隐现云中,老松虬枝上刻着年轮标记。当暮色沉降,县城灯火渐次点亮,水库渔火明灭,而山巅归于寂静——这方寸之间的时空交错,正是晋屏山最深邃的馈赠。
归处:山是心乡
于嘉禾人,尖峰岭不止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原乡。晨雾中测水的老李,古楠木下写生的少年,暮色里担药归来的村民,皆在此山找到自己的节奏。
下山回望,忽然彻悟:山之高,不在海拔,而在其所承的记忆与深情。尖峰岭或许不是南岭制高点,但定是嘉禾人心中的“极顶”——这里沉淀着乡愁,萌蘖着希望,连缀着土地过往与未来的每一个晨昏。正如盘江水库蓄着岁月泥沙,晋屏山亦积淀着嘉禾人最深沉的生命印记。
罗宇,字宇宸。百余篇文稿见于中央、省、市各级媒体。
来源:红网
作者:罗宇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