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随笔丨洪樱:每一句祝愿,都是心灵的萤火

来源:红网 作者:洪樱 编辑:施文 2025-09-01 20:53:00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80625094326.jpg

千库网_在野花和高草环绕的夕阳田野里萤火虫发光的玻璃罐_摄影图编号21613952_副本.jpg

每一句祝愿,都是心灵的萤火

文/洪樱

节日的灯火,生日的烛光,在岁月里次第亮起,犹如人生长河中的浮标,标记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在这些日子驻足、回望、赠言、拥抱,以祝福确认彼此的存在,抵御岁月深处的遗忘。那些轻声说出的、认真写下的、悄悄寄出的心意,穿过人海,停泊在另一个人的心上。

曾见两个少年,在毕业前夕互相题写纪念册。一个写道:“愿你我如星与月,纵不相见,亦互映光辉。”另一个沉默良久,只画了一只小小的船,帆上写着“随风”。他们后来果然各奔东西,一个去了北国看雪,一个留在南方听雨。多年后重逢,笑谈当年寄语。画船的人说:“那时只觉得前路如海,漂泊不知所向。”写星月的人轻声答:“我只是太怕分别。”原来祝福之中,往往藏着的,是赠者自己的心事与眺望。

最好的祝福,从不在于言辞精美,而在于知心。有人赠远行的友人一把伞,说:“异乡多雨,勿湿衣衫。”有人探望病愈的故人,带一盆小小的绿植,附上字条:“生命自有归处。”这些细微之物,因懂得而珍贵,因适时而长久。如春雨入夜,不必滂沱,只需恰好,便能沁入心田。

城市转角有家小花店,每逢佳节便缀满人影。人们推门而入,借花语传递未言之心意。店主是位温和的女子,总能在百花之中选出最恰切的一束,为久别重逢的包几枝淡百合,贺新生的选明艳向日葵,寄哀思的组一盆素白菊。她说:“花从不说话,却最懂得祝福。”有人问她,什么花代表最深的祝福?她指向墙角那盆常青绿萝:“不争春光,只伴朝暮。”原来最深重的祝愿,从不在一时绚烂,而在日日如常。

祝福亦有其时效。生日祝福早到迟到,总不如准时;节日问候赶前赶后,总不如正当其时。就像春分那日的阳光,秋分那夜的月光,只有在特定的时刻,才拥有特殊的意义。过了时的祝福,虽则心意犹在,终究少了那份恰逢其时的韵味。

可人间事常不由人。有时祝福还未启程,那人已消失人海;有时备了好久的贺词,待到开口,却已物是人非。像一封写予夏天的信,落笔时竟已秋深。于是我们逐渐明白:祝福需真诚,也需及时。等待“最好时机”的过程,或许正是错过的开始。

于是年复一年,我们重复着相似的祝语。春节道“万事如意”,中秋愿“人月两圆”,生日说“岁岁安康”……这些话语被批陈旧,却仍被千万次地使用。或许正因为人生无常,我们才愈加渴望那些最平常的愿景。平淡的祝福背后,是对安宁的笃定渴望。

而祝福之妙,还在于它既赠人,亦润己。当我们说“愿你快乐”“望你平安”,其实也在说:我愿你活在一个明亮的世界里。于是每一次祝愿,都像埋下一粒微光的种子,它们静静生长,悄悄连成一片人间星河。

夜深归来时,见家人窗边留一盏灯,不为照明,只为告诉你:我在这里。祝福也是如此,它如萤火,虽微却暖,在人生的长夜里轻轻摇曳,不试图驱散所有黑暗,只愿在某一刻照亮你的脚步。

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彼此的目光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在交错的心意中编织温暖的依存。每一次祝福,都是一次心灵的抵达,一次无声的陪伴。它们不惊动时光,不追问永远,只是安静地存在,如风住檐角,如月照旧窗。

而岁月深远,人世流转,唯愿你我始终保有祝福的勇气与接收的温柔。让那些未曾说尽的牵挂、未能并肩的时光,都化作星河一隅,萤火一点,在记忆的夜空里,静静闪烁,生生不息。

图片1.png

洪樱,湖南省攸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散文学会会员,文学创作三级。湖南散文学会理事、湘潭市女作协第一任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作家班第六期学员。著有个人散文集《樱雨飞花》。曾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铜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湖南省报纸副刊作品金奖;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湘潭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成果奖。

来源:红网

作者:洪樱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3/83/152451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