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小说丨邱振刚:断后

来源:《芙蓉》 作者:邱振刚 编辑:施文 2025-02-18 09:30:11
时刻新闻
—分享—

????_20200224110610.png

千库网_日出阳光下的秋意草丛_摄影图编号20600694_副本.png

断后(短篇小说)

文/邱振刚

去A市开会前,我就知道,到时可能有机会参观这个知名古镇。据说,在明朝中叶,一位将军率军出征,来这里征讨一个造反的土司。因为这场仗打得过于惨烈,很多伤兵伤势过重,无法随军返回,索性就留了下来。他们的家眷赶来后,镇子就慢慢出现了。因为镇里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这里的饭菜谈不上什么菜系,无论哪里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合口味的饭菜。

这天黄昏,我参观完镇子,穿过镇外的小桥,到了马路对面的一家酒吧。我是来三十公里外的那个城市参加一个宋史方面的学术会议的。上午我发言结束后,刚刚走下主席台,主办方那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笑容满面地走过来,说这个镇子是这几年的网红景点,如果我有兴趣,他们已经备好了车,可以送我过来看看。

我知道,他们专门为我安排这次参观,是因为将在下午发言的D教授,和我是学术界一对出名的CP。我和他的争论,已经持续多年,是我们这个行当里一个很出名的看点。会议的主办方,当然不希望会议变成我和他两人互相贬斥的擂台。当时,我微微一笑,说,听说D教授为下午的发言准备了很久,我可不能错过。参观嘛,小事一桩,以后再说。

小伙子的神色有些尴尬,一路跟着我到了自助餐厅。我刚看到D教授正慢条斯理地从啤酒机前接了一大扎啤酒,他也看到了我,只是用眼角轻蔑地瞥了我一眼。这时,一个挂着会务组挂牌的姑娘,神色焦急地进了餐厅,张望了几秒钟,快步走到D教授身边,低声在他耳边说了句什么。D教授脸色大变,身体一晃,啤酒洒出了一小半。他快步出了餐厅,那个会务组的姑娘也跟了出去。

有个学科建设考察组到了D教授他们大学了,组长是——

一个来参会的学者在我耳边说。他说出了一个大人物的名字,接着又说,D教授能不能给学校拿下重点学科的牌子,这次考察极其关键,他必须赶回去陪同。

D教授离开了,我也没必要在会场继续待下去了。我当即给那个小伙子说下午可以去参观古镇。午饭后,我就上了会务组安排的车子,来到了这个镇子。

其实,来之前我就已经猜到,这个镇子,和全国各地的古镇不会有太大区别,无非就是纵横交错的几条石板路,再加上路两侧年代久远的房子,这些房子基本会租给来做旅游纪念品生意的外地人。

我走过了几条街道,逛了几家旧书店,就出了镇子,看到一个裹着丝巾的年轻女人刚从一家酒吧走出来,快步上了路边的一辆汽车。那家酒吧看起来挺安静,我走进去坐下了。我要了一杯啤酒,抿了几口,觉得有些无聊。这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我透过玻璃窗,看着两个戴着袖章的工作人员站在古镇出入口。他们神色警惕,放行着离开古镇的游客,见到有行人朝古镇里打量,马上把腰板一挺,说了句什么,行人马上快步走开了。显然,这个古镇就和所有的景点一样,是有开放时间的。我正要给那个会务组的小伙子发微信让他安排车来接我,就听到一个声音从酒吧的角落里飘了出来——

这个镇子是明朝建的,历史不长,怪不得研究宋史的专家看不上,进去没多久就出来了。

这话显然是冲着我来的。我扭头一看,角落里坐着一个戴着渔夫帽的男人,他身穿一件深灰色户外夹克,半张脸都是胡子,手里正端着一杯大号扎啤。他脸上皱纹又密又深,看上去已经四十开外了。

看这人的神态五官,我应该见过。我正犹豫着话该怎么说,他咧嘴笑了笑,说,青苗法,还记得我吗?

青苗法?这是个我很熟悉的词,但这个词为何会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我正纳闷,他又说,我是弓箭社。

这下,我的记忆全回来了。二十年前,我到北京参加考研专业课辅导班。在那个宋史专业的辅导班上,授课老师让全班三十多人,每人用一个宋史里的专业词汇做代号。那时,班上的学员一夜之间改名为“背嵬军”“保甲法”“庆历新政”“太平御览”之类。“青苗法”就是我当年的名字,那时这个喝扎啤的人,叫作“弓箭社”。

嘿!我一拍桌子,端着酒杯快步走过去,在他面前坐下。他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说,你现在干吗呢?

我在当制片人助理,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

制片人助理?你是拍电影的?行啊,真有出息,我说着。

他微笑着说,我这行,的确和拍电影有关系,但和你理解的,可能还不太一样。

我说,你一定认识很多大明星吧?

他摇摇头,说,一个都不认识。我这个制片人助理,不需要和演员,也包括你说的大明星打交道。你知道拍一部电影,什么人的助理最多吗?

应该是那些大明星吧,那些大腕、顶流什么的,每个人不是随时都带着几个助理吗?

你错了。你说的这些人,最多也就仨助理。要说助理最多的,还得算制片人。一个中等制作的电影,光制片人助理起码七八个。

我说,那,那些大导演,你总认识吧?

他轻轻点点头,说,偶尔会和导演打交道,但纯粹是工作关系,没有私人交往,出了片场,估计人家也认不出我来。

我说,我虽然不懂拍电影的事儿,但是也知道,连导演都得听制片人的。你给制片人当助理,在剧组里也得算是一两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

什么万人之上,万人之后还差不多。他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朝窗外努努嘴,说,那边的几间房子,你看出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那里是古镇外那道小桥旁边的几栋房子。我说,没什么不一样的,和镇里的房子看上去一样。

他微微一笑,低头抿着啤酒。我看着他一脸高深莫测的神情,马上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那几栋房子,是你们那个剧组的。

你这么说,倒是也没错。他抬起手腕看看手表,说,现在是六点二十八分,再过五个半小时,就是明天了,到那时它们就不属于我那个剧组了,也和我没关系了。

(节选自2024年第5期《芙蓉》邱振刚的短篇小说《断后》)

邱振刚,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曾在《人民文学》《钟山》《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上海文学》《中国文艺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论文等多篇,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刊物转载。出版有长篇小说《夜北平1938》《地球男孩与外星女孩》、中短篇小说集《天上的核桃树》等。多篇作品入选各类年度文学作品精选。

来源:《芙蓉》

作者:邱振刚

编辑:施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