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网友“长沙犟牛”/摄
一条流经生命之河
——我与圭塘河的二十年
文/刘伟
古城长沙城南,有一条穿过历史云烟、缓缓流淌千年的城市内河,名曰圭塘河。很长一段时间圭塘河都曾是寂寂无名之辈,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严重污染而一度臭名在外,而后因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得到有效治理而又美名远扬。2023年以来,陆续收获了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等荣誉,为全国中心城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打造了绿色示范样板,成为网红之河、亲民之河。
掐指算来,我与这条平凡而又命运多舛的河流比邻而居、近距离接触已有近20个年头。2006年底,单位办公驻地从繁华闹市区一路向东,乔迁至体育新城附近,办公楼便坐落在圭塘河下游东岸。为方便上班,我就近在河道西岸的民宅区租住下来,开始了与这条小河的朝夕相伴之旅。
圭塘河自南向北穿过城市主干道劳动东路,缓缓向浏阳河流去。每天早晚上下班,我都要途经一座破旧石桥,跨越这条极不起眼甚至被城市遗忘的老河。河道里常年淤积的污泥和四处漂浮的垃圾,让来往的人们不得不掩鼻而过、避而远之,圭塘河也因此落了个“龙须沟”的臭名声。
彼时的圭塘河给我留下了极不好的第一印象。和这第一印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工作之余常常听“老长沙”房东聊起圭塘河的前世今生,有时还不免眉飞色舞地夸赞它的辉煌过去:“我们细时候(小时候)啊,圭塘河水那真叫一个清咧,妇女洗衣服、小孩捉鱼虾,都在这条河里,两岸的稻田菜地都靠它浇灌,方圆七八公里的村庄人家都靠它滋养咧!”这种良田千顷和烟火万家的美好画面浮现出来,总让人怀旧不已,每每听到这些,我的思绪都会回到生我养我的那片故土,因为圭塘河流淌的场景和我老家门口的那条溪流太神似了……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速,沿岸工业企业、大型农贸市场加快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圭塘河惨遭严重污染,流域生态受到深层破坏,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恶化。在民怨沸腾声中,这条不堪重负的河流终于引起了政府、居民、开发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上日程,曾一度上升到打造长沙版韩国“清溪川”的战略规划高度。
2016年,单位办公居所再次迁徙,我也随之落户至圭塘河中游地段。岁月如白驹过隙,如影相随间,我耳闻目睹了圭塘河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积极成效和两岸生态人文环境的美丽蝶变,亲眼见证了圭塘河生态景观带从前瞻规划设计、热火朝天建设到次第开放、日渐成熟的过程,切身体悟了居住生活工作在河畔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河道清淤、排口截污、拆违控违、绿化种植、水体净化、健康步道铺设、主题公园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引入、河长制推行、品质住宅拔地而起……十多年的绵绵用力,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圭塘河里里外外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沿河两岸旧貌换新颜,樱红柳绿、鸟语花香、鱼翔浅底、书声琅琅、健身研学、踏青露营、游人如织,圭塘河已然悄声重回它清澈秀美、烟火升腾的轨道,曾经需要掩鼻而过的地方如今又可以大口呼吸了,焕发出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风光。
近年来,圭塘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分期推进建设,已从起初的核心治理河段不断向南向北延伸。有目共睹的是,这些年党委、政府持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断打造流域综合治理新样板。属地街道、社区高度关注,会同辖区开发商、学校等连年组织沿河植树添绿、清扫垃圾,大小河长接力为河道护航,把沿岸装扮得日益美丽、富氧、清新。圭塘河水清岸绿景美的大画卷已然越来越壮阔!这条过去市郊乡村的灌溉渠,几经脱胎换骨,转身成为城市景观轴、生态风光带、人文休闲地!
2020年12月,一部名为《圭塘河岸》的生态文学作品映入眼帘,读来尤为亲切。作者黄亮斌老师用清雅细腻的笔触,把包罗万象的河里河岸描摹得朝气蓬勃、诗意盎然、趣味横生。读罢,再次徜徉于圭塘河畔,眼前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烟火气息,是那么的真实、明亮、饱满。
不禁慨叹,一晃眼已朝夕相处十多年的圭塘河,俨然流经我生命的河流,如今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活:周末的晨练健跑有它相伴,图书馆借阅书籍靠它为媒,夜晚的安然入睡由它作枕,业余的拍照摄影凭它取材,孩子的生物课探究自然奥秘以它为书……这种亲密无间、久处不厌、双向奔赴的关系,令人深感能工作生活学习在圭塘河畔,是我们前世修来的福分和应当倍加珍惜的缘分。
诚如黄亮斌老师在书中所描绘的那样,“圭塘河获得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一砖一瓦,都如同破茧成蝶,绽放出不一样的生命张力。同样激情涌动、活力四射的,还有沿岸的那条绵延河道十多公里的健康绿道以及日夜与绿道相伴的人们。朝朝暮暮,风里雨里,这里总会吸引着沿岸居民和周遭的健身达人前来运动休闲,当然也不乏外地慕名而来的打卡者。
绿道安全、宁静、惬意,顺着圭塘河的流向蜿蜒铺展,被里三层外三层的草地、绿廊、住宅区严实“包裹”着、悉心呵护着,远离了市井的喧嚣嘈杂、建筑工地的渣土扬尘、大马路的汽车尾气,不必担心粉尘噪声的袭扰。绿道地面,健走步道的距离标尺、导引标识一路延展;绿道两厢,健康知识标牌、宣传展架点缀其间,科普健身两不误。这条普通的绿道,已然融入了两岸居民的日常,迎来送往着每一个朝夕和每一位与河共舞者。
“这里的健身氛围超级好!”这已是沿岸数以百万计的常住居民的普遍共识,这里也由此汇聚了数量众多的运动爱好者,活跃着一支支活力爆棚的酷跑队伍。他们当中,既有“家庭装”“亲子组”,也有“夫妻档”“独行侠”。一个个华灯初上的傍晚,一个个大雨初霁的午后,一个个酷暑难耐的夏夜,一个个河风凛冽的冬晨,我总能在河畔的跑道上与他们不期而遇、与河共奔腾。逐渐又有了迎风招展的跑团旗帜,整齐划一的队伍和步调,“健跑健跑,青春不老”的响亮口号,成为圭塘河畔的一道亮丽风景。
“所以,生活浸染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不自律都很难!”我曾不止一次地听跑友这么说道。尤为值得称道的是,2024年春夏之交,一场以沿岸小区居民跑者为参赛主体的“圭塘河马拉松赛”在众人热切期盼中应运而生,环绕圭塘河核心地段的21.0975公里跑道迎来了它的“首马”,这场“小区MR”受到媒体关注和坊间好评,成为继贵州“村BA”之后的又一现象级事件。显然,其意义已超乎跑步、比赛本身。
生活中有条河流穿过,日子就显得格外灵动、富有生机。圭塘河,虽没有大江大河的非凡吞吐、磅礴气势,也谈不上深沉厚重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却宛如一条情感纽带,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自然与人文、老土著与新市民紧紧相连。作为一名河畔居民,我在与圭塘河相处的朝朝暮暮中,总能体察到每一天都充满着新鲜、趣味、活力。大家幸福依存在河岸,与河共舞、与河共生、与河共荣,悠哉乐哉!
圭塘河本该是美好的,也终归是美好的。希望我们都能敬畏、尊重、呵护这条“生命之河”,共赴更美的“诗和远方”!
刘伟,高级政工师、编辑,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分会会员,著有《调研报告写作一本通》《秘书实训》等,作品散见各类报刊。
来源:红网
作者:刘伟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