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杨志军:大象(节选)

来源:红网 作者:杨志军 编辑:施文 2025-10-29 14:13:41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图片

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杨志军《大象》

大象(节选)

文/杨志军

中午时分,大象把他们带进了一片诡异恐怖的林地,视域之内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造型。他们跟着大象从树隙间走进去,在铺满枯叶的林地上转来转去。毛管花说:“我们是不是到了雨林的地狱,怎么这么多绞杀榕?”石栗也说:“太吓人了,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情景。”雨燕跳来跳去的,说了两声“快给我拍照”,惊呆了的石栗好像没听见。黄鹂平静地说:“怎么可能是地狱呢?我觉得是雨林的天堂。”毛管花问:“你怎么这么说?”黄鹂瞪着前面不回答。她看到一棵年轻的黄葛榕紧紧拥搂着一棵胸径至少有一米二的长柄油丹,密如蛛网的藤状根茎裹缠在大树身上,一副同生共死的样子。毛管花说:“真是杀气腾腾。”黄鹂立刻说:“应该是缠绵不舍吧?”雨燕说:“我发现一来到这里,你们两个就对立起来了,为什么?”没有人回答,都把眼光投向了三头大象吃东西的地方,那里有一棵矮壮的歪叶榕正以粗细不等的气生根绑缚着一棵光叶天料木,后者枝老叶黄,眼看着离衰朽不远了。黄鹂说:“你肯定觉得天料木是任其宰割,但我以为是它的舍己为人。”毛管花神情迷惘得如同裹了一层绞杀榕的树须:“能这样理解吗?理由是什么?”再往前走,又看到卑微的钝叶榕把躯干从上往下盘绕在一棵树冠高阔的绒毛番龙眼上,足足有二十四圈,有些地方已经深深嵌进了大树的主干,并在那里滋生出新的根须,吸收着对方的营养。石栗说:“你们两个快发表意见,这应该是什么?是你情我愿还是犯上作乱?”雨燕说:“还用问?毛管花认为是犯上作乱,黄鹂认为是你情我愿。”毛管花问:“你呢?你怎么认为?”雨燕说:“我肯定不同意黄鹂的,但也不同意你的,我同意石栗的。”石栗说:“我现在还没意见呢。”

黄鹂说:“这两年我就在研究这个问题,有雨林就有绞杀的观点肯定是不对的,世界上也许并没有所谓的‘绞杀植物’,是我们的曲解让这种原本十分美好的生态现象蒙受了数千年的不白之冤,那些看似‘绞杀’的残酷现象,其实是一个老树滋成幼树,大树乳养小树的过程。当人类从自己的恶习出发判定植物间的‘绞杀’和‘被绞杀’时,忘记了植物永远都是制造养分的生物,是生产者,它们利用土壤、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营养,然后提供给食草动物。任何一种植物如果离开了利他和利己的互相交替,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生态位,也就是说首先是付出,其次才是得到。就拿榕树来说,它的果实会成为鸟和许多树生动物的食物,果肉会转化为营养,种子会随着粪便落进树窝、枝杈和树皮的裂缝,萌芽生长,蔓生出柔韧的茎条,有的向上,有的向下,攀附、拧动、缠绕、覆盖,编织着网络,吸收寄主树的表皮营养,再渐渐把许多根扎入土壤,让自己由疑似藤本的植物变成生命力顽强的小乔木,这个时候寄主树往往会因为阳光和营养的双重缺乏而生长不良甚至枯死歪倒。但爱的奉献并没有结束,滋养了榕树的大树会在成为朽木之后继续滋养新的生命:昆虫因它而繁衍,菌类因它而生长,土壤因它而肥沃,所有的生命都会因它而获益。大树把自己对世界的爱分为允诺、成全、牺牲、腐朽、分解、滋养几个步骤,它对各类榕树的附生以及所谓的‘绞杀’满心愿意,如果不愿意,就一定会想办法拒绝,比如长出毒刺,迫使对方夭亡,或者用枝叶遮盖,让它见不到阳光而失去生长的机会,甚至可以用枝叶裹住它,让大象在采食自己时顺便用鼻子把它扯下来。不能不说说为什么许多大树会为攀附而生的各类榕树奉献一生?因为榕树是热带雨林的滋养之母,它为许多生物提供了相得益彰的生态位,尤其为种类繁多的苔藓、地衣、蕨类和兰草提供了附生和寄居的条件,为昆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环境,它终年开花结果,让繁多的榕果成为雨林动物的主食,也让自己演变为生物共生关系中坚挺牢固的一环。受益者还包括了人类,傣族人会用木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鸡嗉子榕的嫩芽和果实做蔬菜当水果,还会用它们的根、皮、叶、茎熬成汤药治疗腹泻、痢疾、咽喉肿痛等疾病。榕树的地位如此重要,所以被攀附的大树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它们的成长,尽可能多地让它们扩大面积,增加种类。何况还有通门开窗的好处,借助附生者的茁壮成长和牺牲者的轰然倒下,雨林的郁闭度就会减少,阳光有了进入深林来到地面的机会,于是无数生命再度萌发。大自然充满了美好善良的能动性,每一步发展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更加完善而合理的生态结构,而人类却千年百年地误解甚至玷污了此种好意,阴暗地以为那是基于贪婪的欲望,下了‘绞杀’的毒手。”

大家不吭声,都在回味黄鹂的话。突然石栗鼓起了掌:“精彩。”虎头兰说:“她说得对,榕树就是这样的,傣族人特别喜欢榕树。”毛管花说:“等等,我有个问题,你也是第一次来西双版纳吧?怎么了解得这么透?”黄鹂说:“‘绞杀植物’是世界雨林的普遍现象,在哪里都能研究,再说了,你怎么确定我是第一次呢?我大三时就跟几个同学一起来过。”毛管花说:“我怎么不知道?”黄鹂说:“我有必要把什么都告诉你吗?再说你也没问过。”雨燕喜气洋洋地说:“太棒了,你们两个,原来谁也不了解谁。”毛管花说:“照你的说法,植物的‘绞杀’现象其实是不存在的?”看黄鹂点了点头,又挥挥手对大家说,“误解了,你们这些习惯于‘绞杀’的人类。”好像他瞬间变成了一棵聚果榕,摇曳着金色的果实,在向世界宣告雨林感恩日子的到来:感恩榕树的附生,你背着“绞杀者”的恶名,牺牲了声誉,成全了雨林;感恩大树的倒下,你带着乳养者的疼痛,牺牲了躯体,挽救了生命。大树说,我生来就是为了成全你们——给你们营养,为你们死亡。从来没有别的什么树绞杀过我,它们不过是把我看成了对它们有利的乳养之神。毛管花在心里愉快地赞同着,说出来的话却激愤得让人难以接受:“在我心里又多了一个让我妒火中烧的人,我除了咬牙切齿还能做什么呢?早一点看透你就好了。”说着发狠地踢了一脚钝叶榕伸过来的气生根。雨燕说:“没想到你这么小肚鸡肠,不理你了。”头顶,一只小白腰雨燕飞翔而去。

黄鹂不在乎毛管花的表白,继续说道:“我们看惯了热带雨林的附生植物,比如石韦啊、虾尾兰啊、玫瑰石斛啊、石仙桃啊、碧玉兰啊,总以为它们生长在大树的高枝上,是为了争夺阳光、水分和扩张叶片的空间,但换一个角度讲,也可以不是为了所谓的争夺,雨林的大树本来就有义务扶持弱小植物,它培育出足够粗大的枝杈,通过鸟对种子的搬运,让弱小植物获得展示生命的机会。争夺是带着恨的,扶持是带着爱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爱的帮扶系统,而人类非要把它理解成你死我活的战争。再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老茎生花’现象,为什么植物要在靠近地面的主干上开花结果?是为了让动物便于采食,然后把种子传播到有阳光有足够空间的地方。降低位置提供果实,有利于别的动物的生存,传播种子增加植被,有利于土地的水源涵养量和生态稳定,都是一种为别人乃至地球的奉献行为,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基因进化中的自私性和生长的功利性。要知道,植物也是有爱有精神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狭隘就诋毁人家的宽厚,不能因为自己卑劣就贬损人家的高尚,光明的猜想会得到光明,阴暗的揣度会带来阴暗,植物从人类这里基本得不到什么,却可以教会我们许多。”

杨志军,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藏獒三部曲》《海底隧道》《雪山大地》等。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当代》文学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雪山大地》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杨志军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54/63/1538795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