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诗评丨刘年:没有阴影的乌托邦

来源:红网 作者:刘年 编辑:施文 2025-10-29 14:13:29
时刻新闻
—分享—

定.jpg

千库网_村落下午乡村高坡摄影摄影图配图_摄影图编号236803_副本.jpg

没有阴影的乌托邦

——读刘晓平《大地行吟》诗序

文/刘年


1

他瘦,我肥。

他稳,我野。

他谦和,我痴狂。

他包容,我偏执。

他乐观,我悲观。

他滴酒不沾,我能喝四两。

他从容,我惶恐。

他常在主席台上,众人中央;

我习惯角落阴影,独来独往。

他谋事做人,没有破绽;

我千疮百孔,浑身漏洞……

性格差异甚大,

以至于认识刘晓平十三年了,

多次交集,

真正了解,

还是这次在他的诗集《大地行吟》里。


2

诗歌,是大地上长出来的——

有我们各自的诗意,也有

我们共同的诗歌观点。

有其诗《与山河对饮》为证:


“在餐桌上,我拒绝饮酒

不是我不会,是我认为桌上的饮酒过于俗气

跋涉过山谷,走过旷野、平原

辽阔的地平线已延伸到世界天涯

世界很大,人间太小

我愿与山河对饮,与诗歌对饮

空茫的大地有自然的能量和诗意

人世间只有悲欢,少有净土

酒是一种纯净之物

诗歌是一种神圣与纯净的土壤

需要一种阳光的照耀……”


3

好读好懂——

是我们共同的写诗初衷。

因为悲观,所以没有自信,所以不断否定自己。

初衷已经被我慢慢改变。

慢慢地,我会把诗歌往复杂处写,往深处写。

如今,耐读、隽永,成了我的方向。

因此,我会写得过于用力。

会写得举棋不定,焦头烂额,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所以杨痴草等一众朋友,说我的诗歌越写越烂。

刘晓平,一如既往,自始至终。

轻松,逍遥,直白,畅晓。

如履平地,一气呵成。

如观清溪,一眼见底。

如吃雪糕,入口即化。

这种坚持,很多人称为顽固的,很多人也称之为执着。

如其诗《戴上圈圈的小猴子》


“……一只戴上圈圈的小猴子

站在一边看 它还不会猴耍

从戴上圈圈的那一天起

它就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它看见了人群中也有个手上戴圈的小孩

休息的时候

小猴子来到了戴圈的小孩身边

小心地抚摸着小孩手上的银圈

有种十分无奈的同情望着他

使劲地撕扯着脖子上的铁圈圈

它想要重新获得自由

它不懂得男孩手上的银圈圈

那是他父母对孩子的祝福和爱

它根本就不懂 原来

这就是人与猴的区别……”


简单,白描,不渲染,不夸张。

小猴和小孩,铁圈和银圈。

兽类与人类,奴役和真爱。

一经对比,便触目惊心。

又如其诗《草树》:


“草树 一看到你

我就想起 我

儿时的草树 那时

夜晚没有电视和电脑

乡村的草树间 便是

伙伴们捉迷藏的天堂

亲亲的小妹呀

你要找的那个人

如今是否找到……

今天看到你 草树

你完全变了模样

沉默着 你

就像一位哲人——

献了谷子 再献

身子 稻草等着

主人的最后安排……”


整首诗读来,就像一个老人的喃喃自语。

不刻意,不用力,有感情,有哲理。

草树,这种普通的,不被人注意的

一棵卖不出二十块钱的,

被小孩烧了不会扇巴掌只会骂几句的事物,

被作者赋予了高贵的灵魂。


4

进入他的诗集,仿佛进入了没有阴影的乌托邦。

所到之处,都是阳光普照。

满纸耀眼的火热,阳刚,生机,向上,希望。

满纸肯定,一点后悔都没有。

就连孤独,

如影随形、锥心刺肉、敲骨吮髓的孤独,

我会用手术刀分割切除的孤独,

我会用铁锤和凿子想办法刻进石头内部的孤独,

我把它写成七十二度一点就燃的酒精的孤独,

刘晓平依然是满脸温和地写,

如他做事的风格一样,

慢条斯理,有条不紊。

按部就班,层层推进。

有《石头是我灵气的朋友》为证:


“走出故乡的山水后

视石头是我灵气的朋友

石头不语

星光下唱起献给月亮的赞歌

世间冷酷

石头常在我跋涉的旅途赐座

人间无情

石头常是我人生花开的座基

大石头小石头

都是我知己的好朋友

石头没有表情

却常传给我一些花开的秘语

当阳光晒干了花色

当月色回归了蓝天

石头便是我唯一的朋友

我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它

困于冷暖不能自拔的心便归于平常”


将明媚的阳光,涂在孤独上。

于是乎,孤独便不再孤独。

于是乎,孤独变成了寂寞,变成了静默。

最后,变成了慰藉。


5

张家界有一种莓茶。

于舌尖涩,于舌根甘,于喉下爽。

不提神,不醉人,不打农药。

不给人压力,

不让人危险,

却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正如其诗,

亦,恰如其人。

微信图片_20220627160102.jpg

刘晓平,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文化旅游诗歌工作委员会、中华文学旅游诗歌委员会主席,湖南省散文学会原副会长、湖南省诗歌学会荣誉副会长、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主席,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节主要创始人。现有文学著作15部,散文作品《奇山异水张家界》,于2000年入选全国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第三课(科教版);诗歌作品《远村的诗意》(组诗)被《中学诗歌阅读》教材编审组选入出版。获全国文学奖三十余次,先后获全国“十佳实力诗人奖、全国第二届土家族文学奖、紫荆花诗歌奖、苏杭杯阿克苏诗歌奖、季羡林生态散文奖、国际诗酒文化奖、全国乡村振兴散文奖”等。湖南省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张家界市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的获得者。

刘年,本名刘代福,湘西永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家界学院教师,张家界市国际旅游诗歌协会副主席,《行吟诗刊》首任主编。已出版诗集《为何生命苍凉如水》《楚歌》,散文集《独坐菩萨岩》《不要怕》等,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

f637fda19881c105a484816dc1e042c5.jpg

来源:红网

作者:刘年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54/63/153881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