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7月2日讯(通讯员 王东 摄影 刘畅 谢文迪)6月29日-30日,由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主办的第一期影评写作研修班在毛泽东文学院举办。协会会员、2023年度“湘观影”“光影铸魂”“光影育人”影评征文大赛获奖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评人代表共100位学员参加培训。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湖南省文联权益保护与行业建设处处长、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主席谢子元,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副处长、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副主席刘开云,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副主席岳凯华,湖南省艺术研究院《艺海》编辑部副主任、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副主席谢雨,青年电影导演、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秘书长王东等出席开班仪式。
本次研修班邀请了四位电影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四位专家分别从电影发展态势、电影评论、经典电影的赏析等方面,带领学员对电影评论有了更为系统的学习。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讲《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他从中国电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提出“共同体美学”概念,并由此对电影产业思维、创作、产业、传播的方法论地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他说,“共同体美学”的提出是基于当前中国电影的历史语境和全球化定位。他从“多重合力:电影必然的多元化格局”“融通整合:电影资源的优化配置”“‘一带一路’:国际电影格局新变化”三个方面阐述“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关系,并表示,各种交流都是双向度的存在,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双赢、实现多赢、实现共赢,达成多方之间的共同体。
《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讲《电影评论的私人性与公共性》,他从电影的发展、如何写影评等方面,阐述了《电影评论的私人性与公共性》。他说,所有的写作技巧都比不过准确,影评和电影是两个既独立又互相依偎的艺术,不能去巴结另一方,否则,那是自取其辱。电影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巨大挑战,大数据会影响主创的创作方向,内容越来越趋同观众的喜好。每个年代的人们都有娱乐的需求,表达的需求,情绪共振的需求,都需要介质,如古时候人们需要唐诗、宋词,后来需要小说、戏剧等,再后来需要电视、电影。电影有两重生命,第一是上映的时侯,第二是反复观看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找到电影的主题与内核,发现里面的秘密。关于怎样写影评,阿郎说,没必要大量地讲剧情人物关系,要多了解电影,多看电影,电影就是世界的一个比喻,多看电影,更要多看世界。影评写作是一种创作,需要有独立性和自由度,要耐得住孤寒。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欧阳文风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是党的重托、人民的重托,更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他对湖南电影人提出几点要求,首先,要推动湖南省电影高质量发展,提高对电影的理解、认识;其次,湖南是文化大省,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灿烂瑰宝,我们要提升文化强省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尤其是在电影板块,要创作更多展现湖湘文化的精品佳作。
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宗玉讲《经典电影与生存哲学》,他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经典电影榜单,其中重点推荐了史蒂芬·戴德利的《朗读者》、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姜文的《鬼子来了》、冯·提尔的《狗镇》、波兰斯基的《苦月亮》等8部电影,对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和独特之处进行了分析,解读了电影主题的内蕴以及创作者所扎根的文化土壤,阐述了电影文本对于电影研究的重要价值。在解读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时,谢宗玉说,这部电影借风俗习惯形成的来龙去脉,诠释了人类的终极困局: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是被动应付式的,因为无法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判,我们从没创造主动出击的文明。谢主席还推介了《东京物语》《美丽人生》《十二怒汉》等25部经典电影,他鼓励大家多看电影,多看经典电影,要加强批评与交流,进一步提高电影评论和鉴赏水平。
电影评论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思辨能力、鉴赏能力。两天的培训,让学员加深了对当前全国电影发展和评论现状、形势的认识,为进一步加强电影评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电影评论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开班仪式上还对2023年度“湘观影”“光影铸魂”“光影育人”影评征文大赛获奖者进行了颁奖。据了解,从2023年9月至12月,大赛面向社会征稿,经初评、终评,共评出获奖影评作品61篇,其中大众组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28篇;专业组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15篇。与往年不同,本届大赛按文章表达方式将征文分为了专业组和大众组,根据不同的赛道制定了不同的打分标准,让征文评选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来源:红网
作者:王东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