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里的湘村丨龙向阳:湘西凤凰舒家塘

来源:红网 作者:龙向阳 编辑:施文 2024-08-12 16:42:0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百名作家、百座湘村,无数湘人、万般湘味。他们的笔下,有山野之趣,有儿时回忆,有湘村的往昔和今生……即日起,红网文艺频道推出《文学里的湘村——湖南百家写百村》专栏,推作品、推作家、推乡村,讲好湖南乡村故事,以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擦亮、打造湖湘名村名片。

改改2.jpg

图片1.png

舒家塘村头的荷塘。

湘西凤凰舒家塘

文/龙向阳

相关链接:征稿: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湖南百家写百村

舒家塘村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清晨驾车前往舒家塘,《精忠报国》激昂豪迈、悲壮震撼的爱国旋律在我耳边回响,在血液里流淌……

凤凰县官庄乡的一次活动中,乡党委书记、舒家塘人杨正华独唱了这首歌。屠洪刚这首歌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经典歌曲被广为传唱,耳熟能详。而影响了岳飞及世人的则是满门忠烈、精忠报国的北宋名将杨家将。

湘西凤凰古城杨家祠堂往西24公里的阿拉营镇上,往西南10公里,过了白果村,就到了舒家塘。白果村与舒家塘村接壤,寨子最近处相距约950米。

凤凰及其舒家塘,地处湘黔要冲,“西托云贵,东控辰沅”,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舒家塘,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2014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示范村”。

这个湘西大山深处的小村寨为湖南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和中国南方长城,也即湘西苗疆边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与凤凰县阿拉营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杨代兵抵达舒家塘村部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勇,了解舒家塘密码的历史文化传承人杨秀河,以及凤凰县文物局驻村工作队2名队员已经在村部了。

来到舒家塘村头,一棵古柏树、两棵古银杏守护在左右,古青冈树下的土地庙残余着供奉的香火。一口古井仍涌着清泉,泉边立着一块清朝咸丰年间“鞏固千秋”的石碑,字迹斑驳。

古井边是逐渐长大的3个水池,分别用来饮水、洗菜、洗衣物等。紧接着古池的是一池塘碧绿的荷叶,高高低低、错落有致。20余朵粉红色的荷花,亭亭玉立、点缀其中。有些含苞待放,就像少女对心上人欲说还休……看罢荷花,才注意到碧绿中还结了好多莲蓬,弯着头,虽然藏着莲子果实,孕育着未来的新生命,却低调着并不张扬,宛如其时的舒家塘古城堡和杨家后人……

顺着溪流往前,仍是水塘,有些已成了养有稻花鱼的稻田。据说这一线鼎盛时共有48口水塘,沿着双凤山将舒家塘古城堡包围,形成一条护城河。清光绪年间修建的帏子石立于路边,上刻“光绪癸巳歲”“恩科举人杨济川立”。据说路过的官员都要下马,以示对村里这位举人的尊敬。

图片2.png

竖垒横砌的舒家塘古城墙

继续往前,经过几户人家和遗存下来的东门古城墙,就到了舒家塘古城堡的东门。古城堡周围由构筑恢宏的古城墙环绕,呈圆形,现在遗存的古城墙高4-6米,墙体由取材自当地的石块,多竖垒干砌而成,偶有石块横砌,形成竖横交错。城墙石基牢固,缝隙紧密,经数百年风雨腐蚀,依然坚固如初。有些古城墙上还保留着枯黄色的泥土砖墙,这样的空间冬暖夏凉。

公元2000年,长城学专家罗哲文教授到舒家塘古城堡考察,他从现存的墙基考证,断定城堡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塘也是古时为驻防及传递军情而设的关卡。

屯堡文化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湘西凤凰自明朝晚期成了苗疆的军事要塞后,统治者在湘西南部修筑了屯堡、城堡、炮台、碉卡、哨等军事设施。其中在凤凰境内就有848座,其间1里1碉、5里1哨、10里1卡、15-30里1营汛。舒家塘古城堡成为当时“苗防”前哨,与周边白果屯、王坡屯、化眉屯等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古城堡的军事防御体系和遗存的军事设防功能、行政机构、官职、驻兵配置,对我国古代军事文化史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独特的凤凰民族屯堡文化,成了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战争史的重要依据。

图片3.png

舒家塘古城堡内遗存的一巷战设施

舒家塘古城堡相传始建于宋,现存的主体寨墙始修于明朝初年。明朝万历年间,南方爆发苗民起义。朝廷在原苗防土城的基础上,特拨白银万余两,驱赶民众6000余人,开山凿石,历时4年,重新加固舒家塘古城堡及周围的古营盘,舒家塘古城堡由此成为当时威镇南疆的著名堡垒之一,直至清朝历代,该堡依旧是军事重镇。

舒家塘古城堡占地约8000平方米,修建筑构十分奇妙和讲究。其古城墙当时环绕全寨,气势恢宏,总长2000余米,高6-8米,墙体厚2米。为牢固城墙基础,底部全用青石片竖立挤压,城墙面层则全用精工雕凿的长方体大青石块,并拌上石灰浆、糯米饭及麻纱勾缝加固,城墙顶上设有瞭望台、哨口、炮台、箭垛。整个城堡建有东南北3个城门楼,每座城楼为2层结构,上有飞檐角的阁楼,下为宽敞的通道,两扇大铁门昼开夜闭护卫村寨。

在舒家塘古村落遗址内,还完好地保存有明清建筑的房屋群落30多处,古城墙500多米,古城门8处,古村落遗存64处,古街道青石板路12条,古井4处,古渠道1处,古塔1处,古寺庙2处。这些内容丰富、积淀深厚、特色各异的历史文化遗存,构成了舒家塘一幅摄人心魄的古村落遗址图,张扬着她悠久的历史和无穷的魅力。

图片4.png

在舒家塘古城堡东门前的合影留念(中间为作者)

从舒家塘古城堡东门前“八字形”的青石阶拾级而上,就到了原设三道城门、现仅存两道石门的东门。虽然历经战乱风雨,东门残破,城墙城楼被毁严重,尚未修复,但石门两侧用石灰糯米浆横砌的青石墙以及石门框、石门栓还在。古城堡所有城垣基石犹存。登上城墙遗址,顿生鼓角相闻、壮怀激烈之雄风。

神秘的古城堡内大体保留着原来的风貌和格局,其建筑规划合理,分上、中、下三寨,各寨分明。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在青石板铺砌的巷道中,穿越历史的脚步声仿佛也在悠悠回响……所有通道都巧设迷阵,多为丁字型走向,距离不等,四通八达,九曲连环,相似处呈间隔式循环,生人进寨如坠入迷宫……

图片5.png

舒家塘古城堡内一户杨姓村民的家

古城堡的房屋已年代久远,古旧苍凉而鳞次栉比。房屋结构集古代皇家气派与民俗文化于一体,共180余幢,为5柱、7柱朝天并立,有梁檩穿方相联,屋顶盖一色黛瓦,房屋墙体用青石通过手工雕凿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堆砌得错落有致。房屋两侧用青灰火砖砌上超过屋面的封火墙,并设有飞檐、鳌头。堡内设有保家楼,巷边房屋设有瞭望口、刀枪口等巷战设施,文武秀才旧居前的练功大石锁有的重达约200公斤。

每户大门石门框多用1块门楣石及门柱石、石梁、门当石各1对组成。石材为青色条石,纹路做工精细。青色门柱石重约千斤,门当石还有菩提鸟等浮雕图案。

抚摸着这些线条笔直的青色石块,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瞬间扑面而来,直抵人心……

舒家塘古城堡的构建,折射出古人的山水哲学、阴阳玄理等诸多智慧。整座堡垒的防御体系,按传统阴阳八卦布置,据说作战时也按八卦阵法实施指挥。

距舒家塘古城堡1.5公里的王坡顶峰上,距今已900余年的南长城王坡屯营盘雄居高原,冠压群峰,气势磅礴,南北长150米,东西宽50米,城墙高4米,厚度为2.5米。城上瞭塔、炮台、箭垛犹在,还设有3个哨门,北门哨口地势平缓,而余下两哨门陡峭如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据说,王坡为九宫八卦军事重地,设总指挥中心,舒家塘与王坡遥相呼应,遇到军事紧急,以烽火为号,传送王坡总指挥部,指挥周围64座营盘,传送1318座烽火台,最远可南到广西龙胜,北到湖北荆市襄樊。

舒家塘虽是军事堡垒,但这里并不只有战火硝烟,更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据了解,舒家塘原名“书架堂”或“书家塘”,按村民的说法,是“书架子放在堂屋中间”“饱读诗书之家所设关卡”的意思。舒家塘非常重视教育,杨氏后裔以杨家将列祖列宗而自豪,代代效法先贤,忠君爱国,习武从文,代不乏人,培养出了30多位文武元帅、将军、大学士、大官员,是凤凰县唯一立有“帏子”的地方。

据考证,仅明清两代,舒家塘这个小小的营盘寨就先后出过5个举人,8个贡生,16个文武秀才以及各种名份的士绅120余人。这在偏僻的湘黔边境,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古城堡房子正面用木板装饰,门窗上采用圆雕、平雕、透雕、镂空雕、高浅浮雕和线雕等表现手法,精雕细刻象征吉祥的人物故事、花鸟虫鱼,有“姜太公钓鱼”“松鹤延年”“刘海砍樵”“牛郎织女”“张生苦读”等等,至今仍栩栩如生。

“物必饰图,图必有意”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6.png

杨秀河介绍已残缺的“指日封(蜂)侯(猴)”雕花窗图案

“这幅雕花窗图案寓意‘指’‘日’‘封’‘侯’……”

“这4扇雕花门最顶端的雕花图案分别寓意‘福’‘禄’‘寿’‘喜’……”杨秀河介绍说。

有人评价,舒家塘古城堡木雕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造物思想和艺术成就的体现,是古代艺术审美研究的佐证。

图片7.png

经数百年历史风雨,“礼严捍卫”古石门依然屹立

现在,古城堡中还存留着十几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带纹饰的石墙、雕刻精美图案的柱础,气派的青石大门门楣石上都镌刻有铭言,如“礼重师严”“克勤养德”“模范修严”“清白家声”“坦荡常履”“礼严捍卫”“处善循理”“履芳怀洁”“周旋中礼”“常由个中”“动出万全”“制节谨废”“出入是门”等……

这些题词内涵深远,字体多样,笔法严谨,每句铭言后面都有故事,彰显出儒家、道家的生存智慧,也反映了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了当时礼学养廉的社会习尚,颇有步入安泰平和、诗情画意书乡世界的韵味。

如今这些豪宅虽有些破落,或大门紧锁,或仅有残破的青色门柱石及门楣石赫然矗立,但仍能感触到当年的文化氛围、严谨家风和气质精神。

舒家塘的整体格局及建筑风貌保存较为完好,山水关系完整,是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西端重要而颇有特色的军事重镇和军士及家属驻扎城堡。

就地取材、顺势建堡、巧用天时地利,舒家塘这个小小的古村落承载了前人的智慧和军事谋略,也无声地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往事……

古城堡历史上兵战与文化交融后遗存的多元文化特质意蕴深远,为今人探索战争与人性生活美提供了一个唯美的历史空间。

公元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专家亨利博士考察了舒家塘后这样感叹:“我没有见过比舒家塘更古老、更完整、更完美的古城堡了。”

舒家塘没有一户姓“舒”,新中国成立后曾来过一位姓舒的书记。临近的白果村墓地里有一位姓“舒”的杨家夫人。舒家塘现在全村340户1320人中,杨姓竟占了90%。白果村杨姓也占了九成。

文革后,白果村一户杨姓村民捡瓦,在屋顶的瓦片里发现了一本被包裹藏起来的族谱……

这重见天日、上了“年纪”的族谱一经打开,震撼世人。这族谱显示,舒家塘及白果村竟然与一千余年前北宋杨家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杨秀河把这本线装,破旧,蜡黄,封面脱落,有些纸页残损的《杨氏族谱》摆在人们面前时,舒家塘村庄的密码随之被揭开。

族谱为清雍正五年(1727年)杨再修编写。当年,这位老人组织村里的人力、财力,依据古籍,并亲自到多地进行实地考证后,编撰了这本族谱。

据族谱记载:北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南方龙知高率民起义,杨家将杨六郎(杨延昭)第三子杨再思(杨文惠)奉旨讨伐,征战于湘黔一带。征战中,杨再思途经舒家塘,见位居要冲且石料丰富,便领兵上山,修筑屯堡,建造营盘,派重兵把守。舒家塘从此成为屯兵的军事要塞。

据说,杨再思不虚名威远侯王和广惠王之誉,在建古城堡防御体系时,从诸葛亮“八阵图”得到启发,以舒家堂为城堡中心,按照“八卦”图形,巧布迷阵,精心建造了王坡屯、白果屯等不少古屯和营盘。八卦阵范围直径16公里,设40多个兵屯,还建有中圈、外圈1300多个寨堡,这些云盘紧紧相连,捍卫军事中枢舒家堂。

战争平息后,杨再思发动民众开田种粮,积极传播耕耘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文化,造化边民,舒家塘因此成了一个固定且具备规模的军事据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后来中国南方长城——苗疆边墙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1279年,元世祖为平定苗疆,授杨再思后裔杨秀岱为龙虎卫将军,前往征伐。后杨秀岱长子杨再亨承袭父职任八蛮元帅,建府于枫木林(今凤凰县新场乡境内);公元1351年,元顺帝敕杨秀岱次子杨再福为元帅,筑帅府于中寨(今凤凰县茶田镇砂罗寨)。后杨再亨迁瓦窑,杨再福迁入舒家塘。自此,杨家在这里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我外公杨福昌、母亲杨观菊是白果村人,大舅、满舅、表哥、表弟等人都是白果村杨姓。”当天见面后,在杨代兵简单介绍我此行之后,我补充道。当然,我那些从白果村嫁出去的大姨二姨、表姐表妹们也都姓杨。

“我也是白果村的,我们都是‘秀’字辈兄弟。”杨秀河说。

当天舒家塘采访结束后,我特意去白果村看望了70余岁的满舅娘,看望了表哥杨秀春。

这次舒家塘白果之行,也成了我寻根问祖之旅。

《杨氏族谱》显示,杨氏先祖为黄帝,《杨氏总谱》则把黄帝、炎帝同列为杨氏先祖,也即杨家将本为汉族。

蚩尤是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祖先。1992年历史学家任昌华先生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将约5000年前的战神蚩尤与黄帝、炎帝并列为中华人文三大始祖,打破了传统的胜者王、败者寇之说,确立了中华民族同祖同源的观点。

中文姓名很容易同姓同名。历史上就有多位杨再思。如初唐历事唐睿宗、武则天、唐中宗三主,廿余年官运亨通、左右逢源的“官场不倒翁”杨再思。

而唐末五代时在贵州、湖南、广西3省(区)非常有影响的靖州飞山酋长杨再思(869-957年),由于能团结各州的兄弟民族归顺朝廷,且为靖州杨一世祖,亲立“再正通光昌胜秀”为杨氏派名字辈,被宋王朝先后追封为威远侯、英济侯、广惠候和英惠侯。这3省(区)毗连地区群众多建有“飞山庙”(“飞山宫”)来祭祀他。

经我反复考证,大概受限于当时信息获取的不全面,文革后白果村面世的《杨氏族谱》记载有误:

一是据史料记载,杨延昭的第三子名为杨文广(约1012 —1074年),而非杨再思;二是北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南方率民起义的不是苗族首领龙知高,而是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杨文广受范仲淹推荐,随狄青南征侬智高并获胜。三是舒家塘、白果村等武陵山区杨姓为唐末五代时“威远侯”、靖州杨一世祖杨再思的后裔,杨再思父亲为杨居本,而非杨六郎杨延昭。

虽然舒家塘、白果村杨姓并非北宋杨家将直接后裔,但是从目前我收集的资料来看,也正如杨秀河近日所言:

“我们与杨家将是叔伯关系。”

《杨再思氏族通志》记载杨再思远祖系上古黄帝,若以弘农杨氏世系算,第一世杨敞,第五世为“四知堂”太尉杨震,第十八世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第二十八世为靖州杨一世祖杨再思;第三十世为北宋杨家将杨业。但杨坚、杨再思、杨业为不同的分支。相当于杨再思为杨业的叔伯的爷爷。

凤凰古城杨家祠堂由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捐资修建。祠堂里“威震三关”遒劲大字及古城三王庙讲述着杨家将威名及杨家后人在湘西的传说……

湘西凤凰的杨姓有土家族、苗族,也有汉族。贵州的杨姓多为苗族。2012年8月,城步“苗族杨家将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现在,舒家塘及白果村杨姓皆演化为土家族。这可作为汉族在少数民族地区逐渐转化为少数民族的一个例证。

包括舒家塘古城堡在内的中国南方长城——苗疆边墙,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既为中国少数民族战争和镇压苗族起义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演化融合的见证。

辛亥革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湘西各民族才真正开始平等、团结、共同发展起来……

从白果村的墓地墓碑可以看到,民国以后,白果屯有3户土家族杨姓娶苗族龙姓妻子,其中1户就是我外公娶了我外婆,此外还有娶苗族吴姓妻子1户。而湘西州这种汉族、土家族和苗族之间通婚的情况在辛亥革命后越来越多。

于我而言,我身上流淌着苗族龙姓的血液,亦流淌着汉族、土家族杨家的血液,民族融合、民族团结是那么地自然而然,而我也从小就自觉自发地拥护和执行民族团结,宛如我决不允许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相互伤害……

早在2013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而武陵山区飞山公杨再思世系族谱及其文化,映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融合过程;并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地方性实践案例。

“这边是我们开展文物保护,舒家塘古城堡内村民异地搬迁安置的新家。”凤凰县文物局文保员、驻村队员唐光辉说。

图片8.png

舒家塘古城堡村民异地搬迁安置区

蓝天白云下,满目葱茏的双凤山边,一排新建成的别墅楼错落有致,清一色的黑瓦、白墙、红窗,有些地方点缀着火红的灯笼。停车坪里停放着好些小轿车和小卡车,一派现代化“和美湘村”的可喜气象。

谈到产业,杨勇微微皱起了眉头:

“全村土地总面积5.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8亩,林地面积1298亩;产业主要有水稻、红薯等种植产业。202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万元。近三成人口在外务工……”

“我们一直在争取把舒家塘纳入旅游项目,这还得上级政府支持,不然舒家塘真的浪费了自身资源。”唐光辉告诉我。

“村里年轻人在家少,水源、交通和道路均有不足。”杨勇告诉我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曾有老板来我村搞过几年旅游。我们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得到政府和领导对舒家塘发展旅游的重视。”

我为此特意联系了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立超。他表示会关注舒家塘,同时认为需要凤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县里或许会有统一安排……

但愿如此!这也是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我创作此文参与“湖南百家写百村”活动的意义所在。

据说,古莲子在泥炭层中埋藏千年后,‌经过精细培育,‌也能抽出新芽并开花!

我想,泱泱我中华民族,包括历经战争生死与磨难的苗族,包括舒家塘古城堡和白果屯杨家这些土家族后人们,也一定能够依靠顽强的生命力,穿越前行中的困境,迎来更加美好而绚丽的明天……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精忠报国》的旋律依然在耳边回响,在血液里流淌……

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那一天仿佛已在我眼前……

风和日丽下,舒家塘古城堡前粉红色的荷花大大方方地绽放着,与青山、绿水、蓝天、古城堡和发至内心微笑着的人群交相辉映,映衬出一幅“和美湘村”的美丽画卷……

(文中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龙向阳,男,苗族,1973年1月生,湖南凤凰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农学硕士学位。毛泽东文学院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作家班学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湘西州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龙向阳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842/56/141759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