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年人,空巢不空爱
——观新创花鼓小戏《审猫》有感
文/常瑞芳
9月26日晚,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展演剧目长沙花鼓戏《审猫》在湖南省戏曲演出中心鸣鼓开唱。新创现代小戏《审猫》,由徐瑛老师创作,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出品,其故事围绕两位空巢老人展开,通过审猫来反观自己的生活,是一部关注老年人的社会热点问题剧,该剧仍秉承“小、俏、笑”的喜剧风格,黄涓涓扮演的旦角王娭毑,开朗、泼辣、风趣;朱贵兵饰演的赵老倌,朴实、明快、洒脱、幽默,剧场里笑声此起彼伏,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契合时代,关注老龄化社会问题
小戏囿于时间与人物的限制,只能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因此注定其题材的选择要有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花鼓戏《审猫》以长沙方言的统称来设置男女主角名字,讲述了两位空巢老人,子女皆不在身边,平时的老年生活,一个养猫作伴,一个逗鸟为乐,将两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孤单寂寞,完美展现给观众。该剧没有写他们情绪的灰色,而是赋予剧中人物开朗的个性色彩,两个孤单的老人在社区街道主任的提议下,好感度俱增,准备约会去看电影,因此王娭毑分享着自己的喜悦,她喜滋滋地用猫咪最喜欢吃的刁子鱼喂养自己的宠物猫……其实一个人能不能去看电影?只要自己去买票,只要自己愿意,当然能。王娭毑能用刁子鱼去喂养猫,说明她的经济条件尚可,“看电影”是用精神来喂养自己。
该剧用审猫来建构戏剧情景,又用审猫来冠名,人与兽非同类,有道是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没有长时间的交流与陪伴,人兽岂有共语?!一个“审”字的背后故事,道尽老龄人无尽的悲哀。人是群居高等动物,人生需要慰籍。编剧非常巧妙的用“刁子鱼”“街道主任”,明艳艳地提出了对老年人关爱的社会问题,是关切、关慰与关爱的民生问题最后一公里,主旨鲜明,意蕴深长。
奇巧构思,彰显故事情节的戏剧性
戏剧场面的开拓是小戏剧情景艺术张力的基础。剧中的猫和百灵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整部剧情的矛盾冲突的关键。
故事开始王娭毑心情愉悦准备在家里喂猫,为将要出门看电影作准备。然而,猫却躲了起来。养过宠物的人知道,主人唤猫,猫是会有回应的,至少会出现在主人的面前刷存在感。躲起来的猫,主人高声唤它来吃它喜欢吃的刁子鱼,也不出来,为什么?!哟,这一看就是有戏。这是伏笔。此时,赵老倌提着鸟笼气冲冲地来敲门,王娭毑误以为对方是提前来相邀,心中窃喜,高兴地又来了一句洋文。
如果把小戏的戏剧场面切割来分析,编剧在这里运用了戏剧情景建构的三类表现手法:一是对比法。人物的一喜一怒;二是误会法。王娭毑在开门见人时想当然的误会,引申出误会迭加误会,自然流露又符合情理;三是意外事件。赵老倌的百灵鸟儿突然不鸣啼,竟然是王娭毑的猫所致。四是偶然与巧合的双向进行时。两个老人的黄昏恋才刚刚萌芽,俩人的宠物却早已经接触上了。想着该戏的偶然事情与俩人正欲谈对象的巧合后,仔细一想,王娭毑的猫是担心主人移情别恋,自己将失宠而去威胁恐吓百灵鸟呢,还是赵老倌的百灵鸟担心猫儿将要生产哩?动物趣事,不禁令人哑然一笑。
误会产生碰撞。王娭毑显然无法接受赵老倌的无端指责,提出三人对六面,问个清楚,由此导出一个审猫的奇巧戏剧性结构情境。赵老倌审,王娭毑翻译,这审猫本来就令人啼笑皆非,偏偏,一个借题发挥,一个爱猫心切,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由审猫,维护百灵鸟的话语权,到述说喂养宠物的人的孤单和寂寞,说着说着,俩人感情小船翻了个底朝天,再到王娭毑的哭诉,赵老倌落荒而逃。情节发生转折,王娭毑的生活状况又重回过往,由开头的喜悦变为苦凄的哭泣与失落,一时间,宠物猫竟然沦落为主人发泄悲凉的对象,好笑得很,王娭毑像是当面训妻,背后教子一般,一猫一人,演起了独角戏。前面是赵老倌由审猫反观自己生活窘境,这里便是王娭毑审视自己的内心,虽是寥寥几句,却深深触动我的心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王娭毑对常年陪伴自己的猫起了怜悯之心,发现猫的肚子胀大,误以为它是因为自己对她的冤枉与捆绑生气了,赶忙拨打120急救电话。此处虽然有艺术的夸张,但剧中早有伏笔,这只猫时常遛出去与百灵鸟互动,近来又被好心情的主人用刁子鱼喂养,让王娭毑情急之下的误会也在情理之中。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大师黑格尔在《美学》一书里曾说“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审猫》剧目的文本创作,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奇巧构思为基点,一个场面接着一个场面,将剧情一层一层推进,围绕着一个点旋转,寸水兴波,透过表象看本质,将老年人生活的单调、孤寂展现无遗,同时,出其不意,通过宠物猫的产子,生物链的繁衍,将两位老人的关系缓和升温,世间有爱,达成剧情的大转折的递进关系,引得百灵鸟欢快的鸣叫,最后结局是皆大欢喜,观演共情。
语言诙谐,雕刻人物个性特色
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个性特色的最直感表达。花鼓戏《审猫》的语言有着浓厚的长沙传统花鼓戏诙谐调侃的地域文化特色。
饰演王娭毑的黄涓涓,她一出场便浑身都是戏。只见她端着装猫食的碗,扬声呼猫,口里还蹦出一句英语,表示她愉悦的心情,可是她的猫不见了:“跟我躲摸子呀”;对赵老倌的性格态度的形容词:“蛮绊筋”;形容两个人的关系:“冇架场”;对猫的情况产生疑惑:“是何解唻?”民间俗语:“眼睛里夹了豆豉”“得幸八字还冇得一撇”“坯伙不大,底气还蛮足”等等,加之长沙本地特有的腔调调,随口就来,看得、惹得观众热血沸腾,浑身舒畅。
王娭毑的性格是个外扬开朗的人,遇事说事,绝不藏着掖着,听说自己喂养的猫导致赵老倌的百灵鸟竟然不叫了,她通情达理的建议审猫,虽然结果不甚明了,她还是答应赔偿赵老倌一只鸟;赵老倌得到她的提议,可是,仿若真的要打她的爱猫时,她却又忍将不住,坐在地上哭啕起来,嘴里吐出来的语言却又是万般示弱,提及过世的老伴对她的绝情……女人的傲骄与小聪明尽显,令对手顿生愧意,不战而败。
剧中的赵老倌,正如王娭毑所说的,是个有点“蛮绊筋”的人,他发现自己精心喂养的百灵鸟突然不叫了,巧合的竟然是街道主任介绍的对象所养的猫所致。一个是有了长期相伴的鸟,一个是刚有好感的人,孰重孰轻,泾渭分明,吃亏也要吃在明处,赵老倌提着鸟笼上了门。赵老倌的一个“审”,王娭毑的一个“问”,意思相同又不同,彰显俩人的个性、立场的不同。笔者心底不禁赞叹十分。赵老倌是个爱面子心软又大度的男人,他见王娭毑的哭诉慌了神,“惹不起躲得起”有担心女方仍有旧爱的位置占多数,是心底里对这段还没有来得及开始的感情画上了句号,匆忙离去。被遗忘的鸟笼成为事件的转折点之一。王娭毑的赔礼道歉,让他的心里舒坦了,立即伸手帮忙。
《审猫》以游戏的诙谐意识和夸张的艺术方式来表现生活的原生态,俩个人的情感线、行动线也非常符合人物个性色彩,演员的表演也真是引人入胜,精彩不断。
玩转技巧,渲染戏剧情景特定语汇
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关于戏曲有一个根本点就是从观众出发,注重戏剧的群众性,注意戏剧舞台的演出效果。
我在看戏的时候,感觉该剧的编导演舞美设计等老师们,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他们是在玩戏,在“一桌二椅”和“传统与创新”之间,将人物心理与艺术的把控方面玩到了一种极致,自然流畅,细致入微,生活的典型化,典型的生活化。该剧的舞美设计是一位年轻的张滴洋老师,我一直是非常欣赏她的审美与艺术触感,她能够在舞美设计上与剧本的立意主旨相映衬,并表达自己独特的现代风格。该剧舞台上简单线条错落构成的抽象的屋内门梁框和椅子,把舞台划分为两个虚拟空间,它们是舞台唯美造型,也是舞台道具。中国传统戏剧的一桌二椅式的舞台样式,是和演员程式化的表演术联系在一起的,是此幻觉达成彼幻觉的超感艺术。
导演韩剑英老师在舞台的处理上非常简明,尤其是剧中“猫”的意象化处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王娭毑的宠物猫是这部剧的始作俑者,一个重要的媒介,它在舞台上一直都没有正面出现,只是一条白毛猫尾巴在立体的门框后面蹦来蹦去,宠物猫的样子便呈现在观众眼前和脑海中,传情达意,完成了在戏剧情境中的所作所为。那两把高低不等的椅子,在“审猫”环节,王娭毑和赵老倌两个人的语言逐渐起高腔时,赵老倌坐在高凳上,又跳上高凳,这一动作,加强了他内心情绪外化表现。其实,两位老人的争执并非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非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如此个性化色彩的动作加言语的起高腔,让观众观看时啼笑皆非,又有一种悲凉的情绪涌入眼眶。
《审猫》以喜剧形式表现现今社会步入老龄化后所面临的孤单、寂寥窘境的结构变化,更是以猫产崽的生物链来提醒我们,令人深省。审猫只是表象,正如剧中王娭毑和赵老倌在审猫过程中同时审视自己的生活,我们更重要的要审视自己的内心,审核我们社会的价值观。
空巢不空爱。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的爱,社会和谐,世界共存,唯有爱是永恒。
(文中图片皆为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提供)
来源:红网
作者:常瑞芳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