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的葡萄快要熟了
文/王丽莎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各守其色,一切美好都如约而至。我也随着湖南省柔性援疆文旅小组团来到吐鲁番工作。当我正式接到组织通知的那一刻,脑海里已经开始响起关牧村老师的那首著名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果园的姑娘哦阿娜尔罕哟,精心培育这绿色的小苗。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当飞机飞越祖国大好山河,终于到达吐鲁番上空时,我透过机窗玻璃,看到一条长长的绿沟,蜿蜒在一座火红色的山体下。仿佛在一个巨大的盆地上铺了一张缀满水晶的绿毯子,我猜,那应该就是我心心念念的葡萄沟了。
吐鲁番号称火洲,来之前,我做好了迎战高温天气的心理建设。结果第二天清早,也许是老天爷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竟然下了一场小雨。一出门,没有我想象中的热,我不禁想起曾刷到的一个抖音短视频:一个小男孩放暑假了,爸爸带着他到吐鲁番旅游,他坐在吐鲁番的公交车上,开怀大笑,说:“吐鲁番的38度没流一滴汗,吹过来的风都是凉的,家人们,谁懂啊,这简直是来避暑的。”忽然想起昨夜入眠时,我忘记了开空调,竟然也睡得很香甜,此时内心不经泛起一点小窃喜。没想到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当我打车来到工作单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长的,双向车道的,绿意盎然且透着勃勃生机的葡萄藤架长廊。车辆在葡萄架下自由穿梭,我原本以为这只是城市的观赏绿植。可当我下车后,一抬头,不禁惊呼道:“呀!这葡萄架下,竟然挂满了一串串真真切切的葡萄呀!”此时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甜丝丝的葡萄香气。六月底的阳光透过葡萄架藤蔓间的缝隙,星星点点地洒下来,整个葡萄走廊像一只被太阳吻透的陶罐,也仿佛满地的星星都落进了这片绿色的长廊里。原来葡萄园是不用栅栏的。看着一串串紫的、绿的、红的宝石般诱人的果粒,我忍不住轻轻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原本以为会像电视广告画面一样,甜腻得满口流汁,结果这次“翻车”了,酸得我龇牙咧嘴,心想:我这是吃到了葡萄也要说葡萄酸啊。此时单位门口一个帅气的维吾尔族小哥被我狼狈的样子逗笑了,告诉我现在是6月底,葡萄还要半个月才开始成熟呢。原来如此,于是我意犹未尽地走去单位报到。
一进办公室,马科长笑着说热烈欢迎,然后随手就递了一本《吐鲁番导游词》给我,告诉我,干旅游工作的人一定要熟悉本地的导游词,你先学习下。于是我捧着这本导游词认真看了起来。翻开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吐鲁番有着如此厚重的历史人文。行走在吐鲁番,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历史的印迹。这里有:
世界上内陆海拔最低的地方——艾丁湖。氧气含量丰富,适合避寒、休憩养生和户外运动,是各种老年病、心血管病少发的“长寿之乡”。同理,吐鲁番也是世界内陆海拔最低的城市。
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交河故城是公元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遗址,因为河水分流绕城下,所以取名交河,它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都城,唐朝安西都护府的驻地,故城总面积37万平方米,全城所有的建筑都是从原生的土里面掏挖而成,包括窑洞、街道官署,这里无砖无瓦,跟楼兰古国齐名天下,如果一生一定要去一个古城遗址,那么一定要来交河故城,因为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世界上唯一可以入药且被列入中国中药目录的葡萄——梭梭葡萄。吐鲁番有2000多年的葡萄种植历史,拥有550多个葡萄品种,葡萄含糖量高达22%-27%,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葡萄品种最多,甜度最高的地方,被誉为“世界葡萄基因库”,其中的梭梭葡萄可用于治疗风湿骨痛、关节炎、小儿麻疹;根、藤还可外用辅助骨折康复。是吐鲁番最古老的葡萄品种之一。
世界上唯一与城市相连的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吐鲁番鄯善县城与库木塔格沙漠零距离接触,一边是最大直径有62公里的金黄色的大漠,另一边是碧绿的城市,两者之间没有过渡,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形成“城沙相依”的独特景观。其中风沙地貌形态齐全,被誉为“世界沙漠景观的博物馆”。在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日光、热、磁疗和按摩为一体的“神奇沙疗”。可以排毒养颜减肥,对风湿类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治疗效果良好,是天然的“康复乐园”。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坎儿井。坎儿井是吐鲁番地区古代劳动人民自发组织完成的伟大水利工程,与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有2000多年历史,曾经养活了上亿人,至今仍然在使用,地下通道长达5000多公里,硬是把天山的雪水通过地下通道,引流到吐鲁番盆地,养育出了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组成。如果坐飞机飞过吐鲁番上空,从高空俯瞰,戈壁滩上那一个个排列有序的环形土堆,便是坎儿井的竖井。
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馆——吐鲁番。吐鲁番是丝路明珠,有四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曾经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且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实物留到今天,甚至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火焰山的原址,也能在这里找到。新疆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从西汉到唐代的文物,一半以上出自吐鲁番。历史上,吐鲁番至少使用过18种以上的古文字和25种语言,也是萨满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七大宗教交融交汇点。
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点之——吐鲁番。季羡林先生曾说,吐鲁番是当今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之一,与敦煌学并称为世界显学。在这里某个原生态街道,有时会有一种置身国外的恍惚感。
世界上最古老神秘的少数民族活态村落——吐峪沟。依据《吐峪沟村志》的记载,2800多年前车师人即在此放牧打猎、掏挖洞穴、种植葡萄,将此地引为吐鲁番圣地,至今仍然有不少维吾尔族人生活在里面,相传都是古时守墓人的后代,是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是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同时也是新疆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有“民俗活化石”之称。
中国百座名塔之一,同时也是新疆现存最大的古塔——苏公塔。它有44米高,上面用砖头砌出了非常漂亮的纹饰。汪曾祺先生曾说,当时的工匠在修建这座塔的时候,是把蓝天设计进去的,它只有在蓝天下,才能显现出淡土黄色建筑独特的色彩美学。这座塔是苏莱曼花了7000两白银为自己的父亲额敏和卓修建的。额敏和卓是吐鲁番地区著名的爱国人士,帮助乾隆平定了北疆的准噶尔叛乱和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所以被乾隆封为吐鲁番郡王。
正当我沉浸在吐鲁番数个“世界唯一”的讲解词里,马科长提醒我下班了。走出办公大楼,我站在吐鲁番广袤的土地上,指尖拂过被风沙打磨得温润的土坯墙,忽然感受到了这里的每一粒沙都在提醒我,吐鲁番的神奇,从来不是刻意标榜的“世界唯一”,而是每一处古迹都带着生命的温度。它们见证过丝路商队的繁华,听过不同语言的祷告,接纳过迁徙者的脚步,最终把所有故事都揉进了这片土地的肌理里,交织成独特的文明密码。站在这里,才懂什么叫“一眼千年”,原来最厚重的历史,从不需要喧哗,只静静矗立,就已是整个世界的惊叹。
(作者系湖南柔性援疆干部)
来源:红网
作者:王丽莎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