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态文学丨武陵鸟人:澧水河里的中华秋沙鸭

来源:红网 作者:武陵鸟人 编辑:施文 2025-01-08 11:15:53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图片

澧水河里的中华秋沙鸭

文/摄 武陵鸟人

第一次在澧水河里拍到中华秋沙鸭是2014年11月。野鸟保护志愿者乐得轻松在张家界市城区上游的花岩电站水坝下面发现了4只中华秋沙鸭。得到消息的我和古松随即兴冲冲地赶去,拍下了澧水河里的第一张中华秋沙鸭照片。

这4只中华秋沙鸭总是在2公里左右的浅水滩涂来回觅食,先顺流而下捕食小鱼小虾,到深水区或遇到两岸居民和游客渡河时又飞回上游,每隔一段时间会在远离河岸和渡口的滩涂上歇息,在没有干扰时一天会往返好几个来回。与之相伴的还有五六只赤麻鸭,它们一起觅食、嬉戏,仿佛就是一幅灵动的画卷。

或许是因为新发现了一个稀有鸟种,也或许是因为中华秋沙鸭艳丽的羽色和矫健的身姿赋予了青山秀水以及鸟儿所独有的乡土气息,总之我从此对澧水河里的中华秋沙鸭生出了一种痴迷。

在迁徙前的四个多月的冬候季中,我的几乎所有闲暇时光都是和这些中华秋沙鸭在一起。哪怕是下雨,也会待在汽车里目不转睛地盯着相机显示屏里的鸭影,一待就是一天。偶尔还会看到10多只小白额雁和豆雁,也在这片滩涂上,或觅食或站在裸露的河卵石上静静地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我脑海里不由得生出一个念头,这片故土一定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惊喜。

图片

与中华秋沙鸭几个月的相处,我似乎和它们融为了一体,每每看到它们被人为地惊飞时都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生怕它们失去这片赖以生存的滩涂,更怕它们一去再也不复返。于是试图给它们一个更安全的生存环境,我联系了在党报工作的朋友,以《张家界飞来了“大熊猫”》为题,在《三湘都市报》上呼吁对来张家界越冬的中华秋沙鸭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因为它们所依赖的滩涂两岸民居与农田相互夹杂,附近有许多垂钓爱好者稳坐在河边,尤其是滩涂北岸的一大片茂密的柳树林,本是它们的保护屏障却被承包给私营老板变成了休闲场所,名曰“情人岛”,很多市民常常在周末闲暇之时于此聚会。成年人在树林中的茅草屋里喝酒、K歌,小男小女们在河水边的滩涂上翻螃蟹、抓小鱼,时不时吓得这些雁鸭们不断变换着小憩的滩涂……而往上又全是茅岩河的峡谷,河床狭窄、河谷深切,河底险滩深潭毗连不断,两岸绝壁高岭陡峭幽深并不适合中华秋沙鸭栖息。

现实就是这样的骨感,“情人岛”越来越火,中华秋沙鸭连同小白额雁、豆雁、赤麻鸭却从2015年北迁以后再也没有来过这片滩涂。

图片

在我的意想中它们一定会再次回来,也一定会在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等待。所幸的是它们和我都眷恋着这片故土,因而并没有远离,近几年又先后出现在张家界市城区下游的黄家铺河段,慈利县境内的溪口河段、苗市河段,种群数量也从4只慢慢增加到20多只。

现实与我的想象完美契合,让我的心也慢慢地宁静下来,犹如一缕温柔的光轻轻的抚慰着我的心灵。我由衷地感激中华秋沙鸭的再次到来,让我和它们共同拥有蓝天下的这片青山绿水,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充满了拥抱自然的源泉。

年复一年,中华秋沙鸭从来都没有让我失望过。虽然每年栖息的河段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在我所熟悉的澧水河中,都会和我默默地相处数月的闲暇时光。

图片

最令人难忘、最近距离的相伴是在溪口河段,我花了差不多3天时间,在一段了无人迹、刺棘丛生的河汊堤上蹚出了一条500多米的小路,在几棵黄荆条(一种杂木树,只2米左右高,树蔸处分叉较多便于隐蔽)下清理出来一小块隐蔽的机位。

这是一个“望山跑死马”的地方,河对岸就是国道,如果不是政府禁渔收缴了所有小舨船,两三分钟就可以抵达,而要从公路上过来就得绕行20多公里,但对中华秋沙鸭而言,这就是一处浑然天成的觅食点,除了偶尔有村民到河边洗刷大件衣被外,四周都是红嘴蓝鹊、斑胸钩嘴鹛、领雀嘴鹎等此起彼伏的悠扬鸟语和潺潺的流水声,几乎没有什么干扰。置身如此静谧荒原,仿佛自己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只需静静地等待中华秋沙鸭的光临。

就像是心有灵犀,中华秋沙鸭如期而至,最近的时候只有几米的距离,变焦镜头甚至要收缩到200mm的焦段。它们并不当我是异类的威胁,就如周围的草木卵石,有时会顺流而下,或扎进水中觅食或相互追逐嬉戏而慢慢地来到我的面前,有时会静静地站在离我很近的河卵石上轻轻啄吸自己的翅羽,一遍又一遍的不厌其烦,也有时会从更远的地方飞翔而至,落在我不远处的鸭群里溅起片片水花……最具冲击力的是十多只中华秋沙鸭从我的眼前一齐起飞,前面的浪花与后面的翅羽相互交织,翱翔的倩影与远处的青山相互交映,犹如身处瞬息百变的盛景园。

图片

11月初,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联合组织了2024年全市中华秋沙鸭的普调,我有幸成为主办方与鸟类保护志愿者之间的联络人,参与了部分实地调查工作。仅到12月初就已经发现了50只中华秋沙鸭来澧水流域越冬,是历年来最多的,而且在澧水最大的支流溇水上游首次发现17只中华秋沙鸭,结束了桑植县多年没有中华秋沙鸭越冬的历史。

也许是人多力量大,也许是环境的改善,中华秋沙鸭这个濒危物种越来越多地来到澧水河越冬,就像一种自然的魔力,吸引着更多的人走向自然。

我还是常常独自蹲守在澧水河岸边的灌丛或芦苇荡里静静地欣赏着中华秋沙鸭的日常。

图片

来源:红网

作者:武陵鸟人

编辑:施文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45/90/146108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