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留下的“财富”
文/陈恭森
我的父亲是个“不知愁苦”的人。究其原因,是他不曾因任何伤脑筋的事情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母亲戏称“他是叫化子睡在雪地上——穷快活!”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上高小时,家庭还很困难,全家五口人挤住在三间茅屋内。更揪心的是,生产队分的口粮常常吃不到岸,一到月底就没米下锅了。有时早晨我从山坡上割了一篮牛草回来,家里依然冷锅冷灶。我只好空着肚子背上书包去读书。母亲心里十分焦急,偶尔发现鸡婆下了一个蛋,哪怕是在半上午,她把蛋煎得黄黄的,里面还掺入泛绿的葱花子,叫我哥送到教室里。浓浓的葱味蛋香老远就钻进了我的鼻孔里,我的口水忍不住直往上涌。对于这些事,父亲不闻不问。我从学校放学回来,只见他牵着黄牛婆在坝基上放牧,一边优哉游哉地哼着湘剧高腔《苏江围》。我当时在心里生出一些不满,觉得他是个没有责任心的父亲,对儿子太不疼爱了!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日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我终于明白之前对他的不满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一个冬天的傍晚,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一位盲人老伯在我家门前禾坪里兜圈子,手中的探路杖在地上无序地敲打,头顶上破旧的洋布伞被一阵猛蹿出来的大北风吹得往上一翻,瞬间成了一株“阳伞菌”。他想将上翻的伞布拉下来,右手又不便丢下探路杖。样子显得十分无奈。从屋里出来的父亲看到这一幕,立即赶过去,先是帮忙把朝上翻的伞布拉下复原,然后牵着老人的手,说道:“就要天黑了,进屋去吧。”父亲将老人领进门,又帮他收起雨伞,取下肩上的布袋放到墙角架子上。安排他洗了一个热水脸,牵着他在火炉边坐定。
“先烤烤火,暖暖身子,等下就吃晚饭了。”父亲说完,就帮着母亲抹桌子,抽筷子,摆椅子,作开晚餐的准备。一向善良的母亲看着父亲这一连串的举动,满脸的笑容像盛开的花朵:“慢点端菜,我再搞几碗芋头炖萝卜,怕少了米饭。”
吃饭的气氛是温和的。父亲不断地给盲人大伯夹菜,叫他不要讲客气,多吃一些。盲人大伯好像不善言谈,只重复地说:“谢谢,谢谢!”然后不停地抹眼泪。
因为当时我家住房紧张,只好在灶房里为老人搭张临时床。笫二天早饭后,父亲将老人送出门,另送给他几只煨熟的红薯,便于他在路上应急。
这一回我终于明白,父亲原本是个蛮细心的人!
父亲运道不佳,特别是财运非常糟糕,谋划出来的赚钱“宏伟蓝图”,总是满怀信心开始,最后以“竹篮打水一场空”告终。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责任制,粮食充盈起来,我家利用余粮饲养了六头肥猪。差不多有两百斤一头了,打算过些曰子出售,收入一笔过年盘缠。万没想到,一场猪瘟将这六头肥猪收拾得一头不剩,硬邦邦地死在猪栏里。母亲急得直哭!父亲跑到猪栏屋里望了一眼,然后将猪栏门上张贴的“姜太公在此”字条扯下,边往外走边自言自语道:“这个姜太公怎么不管一点事咧?”然后手一挥,将字条丢进了垃圾桶,头也不回地走了。母亲以为他是准备叫人帮忙处理死猪,哪晓得他跑到对门枫树坪章五公家下象棋了,两个钟头不见踪影。两人厮杀得不分胜负,只听得棋子在木质棋盘上顿得“啪啪啪”响。
真是墙有风,壁有耳。我家死猪的消息传出去了。很快来了两名猪贩子,要将死猪作价30元一头买走。母亲不作主,打发我去找父亲。父亲一听有人要收死猪,忙将棋子一丢,三步并作两步赶回了家。进门一见等待的猪贩子,第一句话就是:“随你多少钱也不卖!我不做这种冒良心的事!你们走!”一脸的怒气,声色俱厉,两名猪贩子连茶也没喝完,就悻悻地离开了!
苦差来了。天黑后,父亲在脖子下面挂支手电筒照路,叫我和我哥一起用土车子把六头死猪一头一头运到屋左边的茶山里,借着手电微弱的光亮,挖了一个大坑,将死猪掩埋了。唯恐贼心不死的猪贩子刨土偷走死猪,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父亲扯了一大把红叶石兰小花木苗,将埋猪的地方整理成一块长型梯土,栽上满块小树苗。
母亲坐在家里,愁眉不展:“今年过年盘缠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无非就是不置新衣服,不买荤菜!老班子讲:萝卜煮得稀稀烂,一当肉二当饭。只要心安理得,内心亮堂,吃小菜,也一样开心的过年!春联我自己写得,灯笼我自己扎得,没钱,也会将年过得吉祥如意,瑞气满庭,明年春上,我到外面去做笔大生意!如何?”
母亲忍不住噗嗤一笑后,欲言又止,我猜到母亲肯定在心里重复着那句话:真是叫化子睡在雪地上一一穷快活!于是,母亲脸上的愁云飘去了远方,家里依然一片祥和。
父亲是1983年年底,因病医治无效离世的,时年57岁。他忙碌一生没有给我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但他善良的品格和在任何困难、挫折面前那种淡定、豁达、坚韧的生活态度,像一串珍珠一样,深藏于我的内心。这就是他留给我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附言:父亲一生没有照过相,此文无法配上照片。我曾写过一篇小文《父亲无照片》,发表在当年的《长沙县报》上。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陈恭森,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曾有报告文学《蜀道难》等文学作品在省作协征文中获奖,在《老年人》杂志,长沙晚报副刊发表作品近百篇。出版散文集《那山、那人、那传奇》(长江出版社),供职于长沙县江背镇人民政府。
来源:红网
作者:陈恭森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