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2024冰雪季全国接待冰雪游客4.3亿人次,实现冰雪旅游收入5247亿元,人均消费水平是2023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的1.22倍。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消费热情高涨,人数和收入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进入提质增效的繁荣新阶段,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强大的政策支持、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和高品质的产品供给推动我国冰雪旅游加快向大众化、品质化、数字化转型。同时,中国旅游研究院冰雪旅游专项调查显示,29.7%的游客希望同时开展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冰雪休闲、冰雪旅游,这说明冰雪旅游不仅是东北区域的专属旅游休闲产品,而且逐渐成为具备条件的南方省域冬季的近距离旅游休闲需求。从全国冰雪旅游格局来看,湖南虽然不具备发展全域冰雪旅游的绝对优势,冰雪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全国性政策、区域性市场需求以及局部性的自然资源条件,为湖南开发冬季冰雪旅游,促进冬季旅游消费,实现全季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启示。全面分析发展优势、深入挖掘冰雪资源、系统开发冰雪旅游产品,有利于推动冰雪旅游成为丰富全民旅游休闲体验、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打造湖南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举措。
一、湖南冰雪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
(1)自然资源与项目优势
湖南地形复杂,东部、南部和西部多山地,北部地势低平,冷空气长驱直入,使其在局部地区堆积,增强降温效果。受到地形、气候的影响,为冰雪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中七星山、雪峰山、大围山、衡山、莽山等区域冬季冰雪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总体来看,湖南冰雪旅游自然资源优势有:第一,景观多样。湖南的雾凇、云海景观主要分布在南岳衡山、云冰山以及湘西地区等地,涵盖了山川、湖泊、森林等多种自然风貌,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南岳衡山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因其冬季的雾凇奇观,还被誉为华南最美雾凇观赏地;莽山是我国冬季有冰雪奇观的最南端的山脉之一,冷暖空气影响下容易形成云海、雾凇等自然景观。第二,冰雪期长。部分山区冰雪期较长,如莽山地区冬季平均温度较低,雪期长达3个月,南岳祝融峰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是冬季雾凇的最佳观赏期。较长的冰雪期及其独特的高山地貌促使大围山成为建设冰雪运动滑道的理想之地。湘西雪峰山具有天然气候优势,冰雪期可达4个月,具备了较强的冰雪旅游潜力,目前景区正在升级建设中。第三,降雪丰富。张家界七星山海拔较高,冬季降雪丰富,雪质好、雪量充足,为冰雪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长的时间窗口;湘西雪峰山年最低温度零下10℃左右,地理环境造就雪峰山美壮雪景,少数民族文化为雪景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此外,随着国内滑雪运动的兴起和旅游消费的增加,湖南省近年来已经投资建设了多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滑雪娱雪旅游项目,主要有浏阳大围山滑雪场、张家界七星山冰雪乐园、紫鹊界野外滑雪场、东山峰云顶滑雪度假区等室外项目以及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等室内滑雪场,项目引进国际先进造雪技术和设备,配备专业教练团队和运营团队,吸引了大批本地滑雪爱好者前往消费体验。其中室外项目最大规模达10万平米,室内项目最大规模达6万平米,环境友好可兼顾各个年龄段游客,涵盖四季滑雪活动,为湖南冰雪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项目基础。
(2)市场需求潜力
湖南冰雪旅游发展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以湘江欢乐城冰雪世界为例,作为全球第五大室内滑雪场,开业以来一年四季吸引众多冰雪爱好者,累计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营收超2.5亿元,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从需求市场来看,南方冰雪资源的稀缺性很容易激发本地及周边游客的好奇心和消费欲望;同时,游客对冰雪旅游认知度和接受度较高,这使得南方冰雪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从消费能力来看,人口密集且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且愿意参与冰雪旅游活动,这为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消费基础。从地理位置来看,近距离冰雪旅游体验活动的开展成为冰雪旅游市场消费的新趋势。游客希望在较低的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下,能够体验到本省域差异化的冬季冰雪旅游休闲的乐趣,提升了冰雪旅游市场潜力。
二、湖南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开展冰雪资源调查研究
冰雪资源是冰雪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开展冰雪旅游资源调查研究是推动湖南冰雪旅游经济的必然要求。首先,基于市场现状,要全面系统调查掌握湖南省内所拥有的自然冰雪资源。应尽快协同组织自然气候、冰雪运动、文旅规划、专家团队对湖南省内高山、森林、湖泊等自然区域在冬季的气温、降雪量、积雪深度、冰冻时长、适游期等数据进行精准采集,明确哪些区域具备形成稳定且优质的雪场条件;其次,从多个维度对冰雪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潜力分析和评价。重点挖掘和评估张家界七星山、溆浦雪峰山、浏阳大围山、南岳衡山、郴州莽山等高山景区的冰雪资源及潜力。最后,遴选适合旅游开发的冰雪资源和空间场所。开展资源调查应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统筹,构建冰雪旅游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格局,促进“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换,助力湖南高质量冰雪旅游发展。
2.加快冰雪旅游产品开发
冰雪旅游产品是冰雪旅游发展的市场基础。近些年我国冰雪旅游市场需求高涨推动着冰雪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为此,需要开发多样化的冰雪旅游产品以丰富冰雪体验,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结合已有冰雪资源条件和空间潜力大力开发冰雪观赏产品、冰雪运动产品、冰雪文化产品以及冰雪休闲度假产品。观赏产品方面,与热门IP联动,打造岭赏雾凇等冰雪景观;运动产品方面,根据不同年龄、技能水平细分市场,精准设计不同层次的滑雪娱雪项目;文化产品方面,面向儿童及亲子家庭群体,应设计趣味滑雪课程、卡通主题雪道以及冰雪文化研学教育;面向专业选手,宜打造高难度竞技雪道,适时举办全民滑雪赛事活动。休闲度假产品方面,宜考虑筛选景区资源丰富、设施基础较好、空间功能适宜的区域建设集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一体化的冰雪旅游目的地。
3.推动冰雪旅游设施建设
设施建设是冰雪旅游休闲活动的基础保障。顺应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基于已有项目运营经验及教训,加快推动冰雪旅游设施建设。一方面应强化建设冰雪运动设施。针对室外滑雪场,引进国际先进造雪、压雪设备,提升雪质,保障雪季初期快速铺雪,确保雪道平整度;拓宽、延长雪道,增加防护栏、缓冲带等安全设施。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秉持就地取材、因地施宜在湖南已有雪场周边升级或建设高品质酒店、民宿等接待设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增设文化餐饮街区,提供湖南特色美食与餐饮;优化停车场、公交专线等交通设施,实现与城市主要节点快速连通,提高通行便利性。
4.强化冰雪旅游服务供给
服务供给是强化冰雪旅游体验的重要保障。在实现冰雪旅游“硬实力”的同时,也要注重“软服务”的提升。服务队伍建设方面,各地方要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其他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加强旅游服务人才供给和业务培训,定期开展服务礼仪、防护和急救知识、冰雪运动专业知识培训,确保能为游客提供专业建议与紧急救助。服务体验优化方面,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线上提供预订、攻略查询,线下在景区设置咨询中心、投诉处理点;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根据反馈及时改进服务流程与产品质量,提升游客忠诚度;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健全有关服务标准。智慧科技赋能方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实现雪场人流、雪质、设备运行实时监测,游客通过手机APP或者在线程序就能知晓雪场拥堵情况、最佳滑雪时段,合理安排行程。
5.促进冰雪旅游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是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湖南冰雪旅游资源的局部性特点,应采取冰雪旅游融合发展策略。一是促进“冰雪旅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湖南历史文化景点与冰雪旅游项目串联,推出“冰雪旅游+文化”组合形式旅游线路,既要畅玩雪场,也要游览湖南历史文化景点,感受古今碰撞;此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少数民族民俗与冰雪旅游深度融合,举办特色活动,增加旅游文化厚度和深度。二是促进“冰雪旅游+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举办冰雪运动赛事,吸引专业运动员与体育爱好者;联合体育院校建设冰雪运动课程,鼓励青少年参与冰雪研学旅游。三是促进“冰雪旅游+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在乡村旅游地开展冬季农事体验,游客滑雪后参与打糍粑、熏腊肉等传统农事,品尝农家美食,带动农副产品销售,促进乡村振兴。
入冬以来,全国冰雪旅游热度持续升温,湖南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和政策发展优势亟待深入挖掘和发挥,应借助全国冰雪运动休闲之势,加快推动冰雪旅游火起来,促进湖南“冷资源”发挥“热效能”,全面助力湖南冰雪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省“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来源:红网
作者:谭雨明 罗文斌 王钰熹
编辑:史凌松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