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渡往事(短篇小说)
文/黄立宇
渔村是因追逐鱼群而“不断流动的社区”,它们的命运跌宕起伏,就像其赖以生存的猎物一样行踪不定。
——约翰·R.吉利斯《人类的海岸:一部历史》
1990年盛夏,编辑部组织一批青年作者去灯渡岛开笔会。去之前,刘川林主编收到一组寄自灯渡岛的诗作,作者小真在她的诗作后面,附了一封信:
刘老师,我很苦恼,彷徨得不能自解,我是一名性格内向的女性,这种性格给我造成了爱情中的不幸和痛苦。我有一个追求者,死皮赖脸,我一点也不喜欢他,在这样一个小岛上,我要摆脱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谁都觉得我是他的女朋友,他到处跟人说,我跟他睡过了,连我父母也慢慢接受了,催着我订婚。可我心里有一个真正喜欢的人,而他却因此对我产生了深深的误会,我该怎么办?
此信离我们去灯渡的日子尚有月余,刘主编大概觉得马上就会见上面,没有给她回信。不过,临走前,他往他的马桶包里塞了一本弗洛姆的《爱的艺术》。
去那天风浪很大,船颠簸得很厉害,两位省里来的老师都吐得不行。
到了灯渡岛,第一次见到这么清澈的海水,大家兴奋得哇哇大叫。一群赤条条的渔家孩子,尖叫着从高高的船头跃入海中,浪花飞溅。海湾里的渔船挨挨挤挤,渔民们来回张罗着他们的生计,有人正在杀鱼,大群海鸥围着他翻飞,等着吃他手中即将丢弃的鱼内脏。这里天风浩荡,充满自由与野性的意味,目光所及,无不激荡着我们这些外来客的内心。岸上,石屋绝壁而立,那些肃穆而幽深的石窗,都面朝大海。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倚窗女人的忧伤。拾级而上,一直在石屋里七弯八绕,沿途都是一些与渔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店铺,还有台球房,许多年轻人围在那里,里面传来阵阵击球声,一片混乱。
刚下船的时候,碰上一个黑瘦的女人,跟渔嫂打扮并无二致,但看得出来,她是邮递员,我们的船还没有停稳,她便一脚跨过来,干练地踏在颠簸不停的船帮上,把甲板上的几大袋印着中国邮政字样的邮包拎到岸上,放进她要挑回去的篓筐里。
刘主编跟她打招呼,叫她丘姨。原来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丘姨的家。她家是一幢两层楼的砖瓦房,邮所就设在一楼的厢房里,涂着绿色油漆,柜台边还挂着一部投币电话。丘姨是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邮所的墙上贴着她的奖状,旁边还有一张有关她常年奔波在这个崎岖小岛上的先进事迹的报道版面。
我们一行十人,就此安顿下来后,大家在院子里分散地坐开。刘主编很严肃,他的意思是,上午看稿改稿,或请省里来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其余时间灵活安排,还要跟这里的文化站互动一下。灯渡岛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他鼓励大家多多走访这里的老渔民,听听他们的故事,灯渡风景很美,晚上出行要两个人以上,注意安全,等等。
院子里,丘姨的小女儿正在帮忙剥豆角,很文静的模样。她在沈家门读高中,正好放假,应该是和我们同船回来的。过了会儿,来了一个小伙子,斯文得不像是渔家子弟,红着脸,害羞得不成样子。他拎过一把椅子坐下,看得出,他对女孩深情款款,但是女孩嘟着嘴,并不理会他。倒是她家的那条叫阿黄的土狗对小伙子无限缠绵。他姓温,跟我同龄,是灯渡电影院的放映员。刘主编过来,向他打听文化站站长,哎,你们的张老师呢?小温说,棒冰厂的机器漏水了,没有人会修,让张老师去看看。刘主编说,他是狗皮膏药啊,哪里都能贴。小温笑。刘主编又问起小真,让小温给她带个口信,小温点了点头。
等我们吃饭的时候,丘姨还没有回来。她先生说,不用等她了,她今天要送信到岛那头最后一户人家,很晚才能回来。丘姨回来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吃好了。她是挑着担子进来的(岛上没有自行车),她的篓筐里还有沿路人家托她寄出的几件包裹和邮件。我叫了她一声丘姨,她没有理我,她迫切地要跟她先生叙说沿途见闻,东家长西家短的,我听了一耳朵,并不是太明白。
海边景色很美,风也很大,吹得省里来的青年诗人衣衫乱飘,他姓徐,徐诗人有风格,头发长得像拖把一样,肢体语言也很丰富,他的两个手臂像翅膀一样,走到哪里都要展开来,啊呀呀地感叹一番,当地人不免要对我们侧目,指指点点。走在海边的山路上,四周都是闪烁的渔火,正是墨鱼繁盛的季节,成群结队的墨鱼到此洄游,各地捕捞船队也随之而来,附近的岛礁上都是他们临时搭的棚屋,星星点点,恰似星河入梦来的感觉。
我们在海岬边遇到一个老渔民,他手里有一顶很大的扳罾,凭空伸出海面,他在一盏马灯下沉默抽烟,过会儿,提网看看,有没有一群墨鱼走进他的网里来。他跟我们说,以前只有鱼汛时节才会到这里来,鱼汛一过,他们就像候鸟一样飞往大陆。有一年冬天,他母亲在灯渡生下了双胞胎,小得跟猫崽似的,他们的父亲就再也没有回到他的故乡。
从海边绕回来,又经过灯渡电影院,其实就在我们的住处附近,它有点像过去公社大礼堂的模样,大门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售票窗,旁边挂着黑板,用粉笔写着影片名、放映时间和票价。每天只有一场。我们去探了个究竟,电影刚好结束,场内并没有随之响起一片噼里啪啦的声音,原来座位并不是常见的椅子,只是简陋的水泥长凳。看的人也不多,可能跟鱼汛时节有关系,人们都忙着跟墨鱼打交道。
(节选自2024年第5期《芙蓉》黄立宇的短篇小说《灯渡往事》)
黄立宇,写作经年,2001年创办“新小说论坛”,文字散见《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刊,入选2021年度收获文学排行榜、《收获2018—2022五年精选集》,以及各类年度小说选本,著有《一枪毙了你》《布景集》等。曾获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现居浙江舟山。
来源:《芙蓉》
作者:黄立宇
编辑: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