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相貌都是修来的
文/肖凌之
看到这样两则故事。
一则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女生为了惊艳全场,提前去整了容。聚会当天,她一进门,大家都愣住了。因为她整得太过分了,脸变得又僵又假,笑起来的时候,皮笑肉不笑,就像戴了一张面具。同学们都不敢相信,这是曾经那个熟悉而可爱的她吗?整个聚会过程中,大家都刻意避免谈论她的容貌,场面十分尴尬。而她自己也察觉到了异样,早早地离开了聚会。
另一则是,一位网红为了追求极致的美,频繁进行整容手术。她不仅在脸上动刀,还对身体其他部位也进行了改造。结果,整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身体变得不协调,脸也变得奇奇怪怪。她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后,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吐槽和谩骂。曾经拥有众多粉丝的她,如今却成了大家口中的“反面教材”。
这两则故事,虽然看起来有些好笑和不可思议,但其背后除了存在整容具有风险,需要谨慎对待的道理,还反映出一些人对自身相貌的肤浅认知和理解。整容手术虽然可以改变五官,却无法改变人的面相和精神气质。
毋庸讳言,人的外观相貌从来就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第一印象,而且影响着人的求偶、求职、社交和事业发展,还影响着一个人自身的情绪和自信,折射出人的涵养、厚度与品位。人们常说的“佛靠金装,人靠衣装”,这话真的一点也不假。
其实,相貌从来就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判断一个人的相貌佳不佳、美不美,不仅仅是看衣着打扮,也不只是考察身相上是否肩宽背厚、体态匀称、不胖不瘦、比例协调,脸相上是否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和手相上是否纹理清晰与骨节分明,更要看其命里是否有坚强,躯体是否有康健,心里是否有梦想,心底是否有善良,血里是否有热气,骨里是否有志气,脑子是否有聪慧,眼里是否有风景,胸中是否有境界,脸上是否有自信,嘴角是否有微笑,手脚是否有技能,话里是否有学问。就是说,凡属示人的部位都要经得起端详。
一个人如果在这些方面都具备,那他的外在相貌,哪怕有所残障,都是忽略不计的事情,根本无需自己再做任何的装扮和标榜,而是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芳香与气质,走到哪里都会魅力四射,都会受到青睐与欢迎,其事业和前程也必定是顺风顺水和一片光明。这种形象的造就,如果仅靠外在的修饰是远远不够的,它只会是让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酿成舍本求末的大错特错。它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内在的修为和日积月累的沉淀。
“相由心生”,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内心修炼对面相的影响潜移默化,人的面部表情与内心状态密切相关。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人,眉间会形成川字纹;经常微笑的人,眼角会自然上扬;心怀善意的人,面容会显得柔和可亲。一个心怀慈悲的人,眼神会越来越柔和;一个乐观向上的人,笑容会越来越灿烂;一个内心平和的人,面容会越来越安详;一个腹有诗书的人,表达会越来越有吸引力。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造就。
儒家的“修身齐家”,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明心见性”,都在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这些修养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品行,也直接影响其外在的相貌。好学、善良、宽容、乐观等品质对相貌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好学的人谦虚上进,善良的人眼神温和,宽容的人面容舒展,乐观的人笑靥如花。这些美好的品质会在脸上留下印记,使面容越来越祥和、越来越逗人喜爱。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曾说:“一个人的品格可以从他的眼神中读出。”这话也道出了一个人相貌的本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衣衫褴褛,却依然受到各国君主的礼遇。不是因为他的衣着,也不是他的英俊潇洒,而是因为他一言一行所流露出的君子风范。他的形象,是“温良恭俭让”的修养,是“仁义礼智信”的品格,是“有教无类”的胸襟。他的“温而厉,威而不猛”的相貌都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这样的相貌,不是靠锦衣华服堆砌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修身养性修炼出来的。
反观当下,一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相貌,却忽视了内在修养。他们热衷于整容,痴迷于奢侈品,却不知真正的形象来自于内心的充实。他们不注意反躬自省,也不学习经典著作和人间的好样,也就更不懂得苏格拉底所说的“最华丽的衣裳,也比不上一个高尚的灵魂”的意思。他们即便衣冠楚楚,即便珠光宝气,即便玉树临风,即便国色天香,也只会落得个被人嘲笑的“绣花枕头”或是“一堆牛屎”。
相貌的修炼,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曾国藩年轻时性情急躁,后来通过每天写日记反省,终成一代名臣。他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相貌的修炼,实则就像雕刻家对待大理石,一点一点凿去多余或是丑陋的部分,才能让完美的形象显现出来。
相貌如镜,映照内心。它不是虚有其表的面具,而是内在修为的自然流露。在这个注重形象的时代,我们更要明白:真正的相貌,是修来的,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依赖整容术才可简单奏效的。它需要自身条件的扬长避短,需要时间的打磨,需要品格的滋养,需要智慧的积淀,需要技能的养成。正如老子所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好的相貌,不是别的,它往往是那种不刻意彰显,却能自然流露的风范。
所以,不管是不是天生丽质,也不管是上天是不是有所不公,我们只管在平日里,注意不为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不足后天补,客观不行主观补,外在不行内在补,长相困难气质补,智商一般情商补,口头一般笔头补,这行不行那行补,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功夫到家了,我们就一定会修出经久耐看的好相貌。
肖凌之,笔名石川,一个退休后还依然坚持写作的老公务员。中国作协和湖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新湘评论》《湖南文学》《湘江文艺》《文艺生活》等报刊,著有随笔集《人生如字——谐音字趣谈》(人民出版社出版)和《人生当有》(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来源:红网
作者:肖凌之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