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流淌的诗意、血性与情志
——雪马诗歌评析
文/艾华林
我不是第一次读雪马的诗了,但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首广为流传的爱国诗篇——《我的祖国》。雪马,本名孙进军,1980年出生于湖南涟源白马湖畔,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以“雪马”名之,驰骋诗意的草原。
这里先荡开一笔,话说晚清时期,湖南学者王闿运到江浙一带游历、讲学,有学者见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也不知学问深浅,便探问之。于是,王闿运淡定地说出了那句令众人惊叹,又令湘人提气的话来:“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作为本文要解读的人物,诗人雪马的出生地涟源,位于湘水支流之涟水的上游,我相信生于斯长于斯的雪马,他的身上肯定流淌着湘水的余波。而在当代诗坛,雪马是一位备受争议的诗人,围绕在他身上的槽点是“跳海”和“抗议”,我不关心这些行为艺术是否含有炒作成分,但我欣赏雪马身上流淌出来的湘人血性与爱恨分明的霸蛮劲儿。雪马是那种出道即先锋的个性鲜明的主儿,因此,当他以解构的笔法写出具有家国情怀的诗篇时,我一点也不觉得稀奇。
“我的祖国/只有两个字//如果拆开来/一个是中/一个是国//你可以拆开来读和写/甚至嚎叫//但你不可以拆开/字里的人们/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天空/不可以拆开字里的土地/不可以拆开这两个字/合起来的力量//如果你硬要拆开/你会拆出愤怒/你会拆出鲜血”(《我的祖国》)从诗艺腠理来看,《我的祖国》这首诗结构简单、诗意简洁,但情感饱满、旨意明确,字里行间贯穿着一股神圣领土不可侵犯的舍我其谁的气势。所以,《我的祖国》能引起国人共情,并广为流传也不足为怪。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祖国的深沉的热爱,是我所欣赏的,但窃以为,我好像更喜欢“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狠劲儿。
雪马在接受中访网专访时不无傲娇地说:“写出了爱国诗篇《我的祖国》,是我作为诗人的里程碑,现已成了我的标志性作品。从那以后,爱诗者们,吟诵此诗,即知我也。”纵观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们,其孜孜以求的身名事,又有几人能求仁得仁了。一个诗人,终其一生,能有一首诗被人记住,那就是祖坟冒青烟的好事了。于此而言,雪马幸甚,《我的祖国》幸甚。至哉之余,我又觉得此诗对雪马已构成遮蔽,读者已无意再窥其余了。比如《诗潮》2025年第1期刊发的《雪马的诗》(组诗),就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彼此的一部分”的话。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人,又怎么可能没有情感共通的纽带呢。
雪马虽然倡导诗歌简单主义的诗观,但他所追求的绝不是简单的简单,而是简单后面蕴含力量的复活杂技,所以,他惯常所使用的技法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去表达最深刻的诗意。一如他的名作《我想抱着女人睡觉》《减法运算》等,但这并不意味着先锋的话术中死亡,而是旨在技艺中复活抒情传统。因此,读《原谅》《在人间孤独》和《雾濛濛的一天》等诗作,我都能感觉到诗人贯穿其中的诗思意趣与情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科技狠活越来越超出我们普通人认知的今天,高速悬浮列车快速地缩短了我们联结乡谊的路,但我们的乡愁好像并不浓郁;万物互联方便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但人们的交际失去了耐心,物质的易换失去了信任等等。而在火热的生活里摸爬滚打,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每个人都在焦虑与迷惘中度过。一个人独处时孤独,一个人走在人群里孤独,一个人不言不语时有荒野的孤独,开口大笑时又有荒谬的孤独。人们好像是遗留在人间了似的,而孤独是属于旷野和风的,唯独不属于自己。《在人间孤独》把孤独刻画得入木三分,其本质是诗人深刻地洞察了灵魂的孤寂和信仰缺失的空旷感。
无论是《清晨的鸟叫》,还是《雾濛濛的一天》,时间如白驹过隙,人们都是脚步匆匆,不问苍狗的。无论是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创作的新起点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村,还是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武陵桃花源人,诗人对生命与时间的哲思,都在那句“白纸费黑字,墓志铭下,压白骨”的诗里了。人行天地间,有很多无形的东西都是无法清理与消除的。无论是“嗜黑”,还是“裸泳”,21克的灵魂都是超出世俗计量的肉身所要承载的。有时候,我们真的要学会原谅一切,包括自己。
“南极原谅了冰川消融/火山原谅了人烟罕迹/河流原谅了泥沙俱下/姗姗来迟的悲悯/原谅了余烬//一位渔夫原谅了满载而归/一个歌者原谅了舞台空寂/苍苍白发原谅了/无数回枯萎//今天/我原谅了/全部的/故我”(《原谅》)短短三节,不足百字的小诗,合并分行,8句诗,就有8个“原谅”。在这首名为《原谅》的诗里,诗人运用了奇异的排列手法和排比组合,从自然现象到人生形态,无不包含着一种包容万物的人生情态与哲思。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好像都不容许别人冒犯,但又会特别诚恳地请求原谅,就像诗人在诗里所写的,“南极”会原谅“冰川”“火山”会原谅“人烟”“河流”会原谅“泥沙”“悲悯”会原谅“余烬”……以及“我”会原谅过去的“我”一样。原谅的是过往,放下的是包袱,轻装前行的是人生的智慧。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它照见自己的每一个侧面,也只有自己清楚。
我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反正在俗世生活,每个人都会找到原谅自己的借口。所以,我不想再说了,是否误读,我请求原谅。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艾华林,笔名艾乌,1984年生于湖南邵阳。系中国诗歌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评论家协会会员;红河州作家协会理事、红河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现为邵阳县文化馆《江花》杂志责任编辑,《华夏早报》“思想者国际副刊”主编。
作品散见《文学自由谈》《文学报·新批评》《诗潮》《中国诗歌》《芳草·潮》《西北军事文学》《打工文学》《湖南日报》《红河日报》《邵阳日报》《揭阳日报》等。诗歌入选《中国诗歌地图》(2023年卷)、《华语诗歌年鉴》《漂泊的一代·中国80后诗歌》,2011年《中国打工诗歌精选》《中国打工诗歌四十年精选》《青年诗歌年鉴》等。曾获首届打工文学大赛三等奖(诗歌),第三届广西网络文学大赛二等奖(诗歌)。出版诗集《当我卑微无名时》等。现栖居云南蒙自。
雪马,著名诗人,策展人,湖南名人网总编辑,雪马艺术馆馆长。本名孙进军,1980年出生于湖南涟源白马湖畔,毕业于毛泽东文学院。2019年9月18日,雪马奔赴中国香港,在金紫荆广场等地深情朗诵《我的祖国》,向祖国表白爱国情感,发出一个中国诗人的爱国声音。在《诗刊》《诗潮》《诗林》《诗探索》《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国诗歌》《青年文学》《文艺报》及美国《侨报》副刊、瑞典《北欧时报》副刊、泰国《中华日报》副刊、《香港文艺报》、香港《圆桌诗刊》、澳门《中西诗歌》等刊物发表诗歌,并入选《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2000-2011》《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年度优秀诗歌选》等多种诗歌年选。代表作《我想抱着女人睡觉》《我的祖国》《减法运算》《光头雪马》《母亲》《故乡》《还乡》等,其中《我的祖国》广为传诵,被誉为“一首深受亿万中国人喜爱的爱国诗篇”。著有诗集《雪马的诗》《我的祖国》等。由中国邮政集团出版发行《我的祖国——雪马诗歌明信片》《还乡——雪马诗歌明信片》等系列。独立艺术策展《我的祖国》书画名家作品全国巡回展。开创“雪马诗歌”《我的祖国》爱国文创品系列。“雪马文创”理念:雪马文创品,传播正能量。
来源:红网
作者:艾华林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