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1日讯(记者 石凌炜 通讯员 张坚煜 符冬媛)1月31日晚,《非遗里的中国》第三季新春特别活动——2025年非遗晚会播出,湖南选送的株洲非遗项目——攸县打铁水惊艳亮相。
演出现场,伴随着歌曲《山河图》大气磅礴、深情绵邈的演唱,攸县打铁水非遗传承人宁金华、宁喜龙、周亮、宁新义、宁新平等人,徒手将1500℃的铁水击向夜空,钢花顷刻绚丽绽放,共同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
打铁水,又称打铁花,是攸县补锅匠人独创的传统技艺绝活。起源于明末清初,鼎盛于清代至建国初期,至今已跨越了三百多年历史。打铁水与冶铁技术相伴而生,并从生活中演绎而来。最初是补锅匠在完工后馈赠主人家的祝福,后来渐渐被赋予越打越发、事业兴旺发达的美好寓意。
在曾经烟花不多的年代里,在攸县及其周围区域,铁花一度取代了烟花,开业、建房,人们都会请补锅匠来表演。但随着时代变迁,打铁花慢慢失传了。近年来,通过对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这项濒危到即将失传的古老技艺,又重回大众视野。2012年8月,攸县打铁水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在非遗晚会现场表演的手艺人宁金华,已年过七旬。他12岁跟随师傅学习补锅,并传承了徒手打铁水的绝活。打了一辈子铁水,宁金华一直都是徒手打,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右手舀起一勺铁水直接抛给左手,没等众人反应,他的手掌在接住这1000多度铁水的一瞬间,就已将其拍向了空中,顿时铁花在空中绽放出绚丽夺目的“烟花”。宁金华这项手艺在全国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宁金华的儿子宁新义也接过了他的衣钵,将徒手打铁花带到了更广阔的舞台,展示给更多人。现在,攸县打铁水技艺不仅拥有了专业的表演团队,还不断创新表演形式:从传统的一人徒手、两人合作用板子拍打铁水,到创新开展转转花、火壶、火鞭,喷火等表演,不断将攸县打铁水项目发扬光大。现在,团队接到的表演订单越来越多,尤其是节假日,表演需求经常“供不应求”。
神秘惊险的绝技,绚烂如火的铁花,不仅是一种视觉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腼腆的宁新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够在2025非遗晚会的舞台上宣传推广攸县打铁水,很荣幸,很骄傲!“今后一定会竭尽所能,将‘攸县打铁水’传承下去,进一步发扬光大。”他信心满满地说道。
来源:红网
作者:石凌炜 张坚煜 符冬媛
编辑:陈雅如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