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门溪水库
文/徐助全
春色盎然,草绿花菲,最美人间四月天。我来到了“人工天河”的湘西州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水库。
伫立在水库大坝上,视野顿时变得辽阔起来,一种怡然自得之意油然而生。远看,群山岚岫、山坡陡峭,满目苍翠;俯瞰,湛蓝的水库像一块耀眼的翡翠,闪耀着魅惑人心的光芒。
此时,水天相接,云随水动,万物生辉,大地肃静。我从没有如此安然,静静的大山,清新的微风驱散着身心疲惫,心境格外清凉;与大山在一起,对山水的执念和熟悉得以被抚慰,我喜欢倾听山间潺潺水声的生动,看那一渠清澈的泉水顺着山谷向远奔去……恍然间,我觉得,那水已如我生命的一部分,感觉亲切无比,物我交融,生出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时光追溯到60年前的岩门溪水库,规模宏大,实在令人震撼。那些沉默朴素,吃苦耐劳,刚毅不屈大山里的泸溪人,以雷霆之势在全县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岩门溪水库就是其中一个。从1966年的9月开始“孕育”,到1969年9月“诞生”,于1971年开始正式蓄水。解决了几十万人的饮水难、几十万亩土地的灌溉及工业用水的问题。
这座水库的兴建,是泸溪人民根治水患、水旱的头等大事。举全县之力,从各个乡镇抽调劳动力,男女老少齐上阵。每天黎明时分,数万人奔赴在工地火热忙碌,现场人头攒动,喇叭声响彻沟壑。
实地走访中,我们见到了当地村民龚树生、邓妹、杨玉林等,他们都是70多岁的老人, 岩门溪水库的建设者,问及修建岩门溪水库的事情时,他们仍记忆犹新。
我徜徉在岩门溪水库边,一次一次地试问自己: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坚强、如此付出,才能造就这样的工程、创造出如此令人惊叹的成就?当我面对清风拂过水面涟漪的景象,似乎有了答卷。
我觉得,这是人的伟大精神凝聚成的磅礴力量,是不惧挑战的血性。努力改变生存环境,绝不是轻而易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成就梦想,正需要这份迎难而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与毅力。有了这种精神,一个民族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艰难险阻,也依然拥有蓬勃朝气的向上力量,能在艰辛耕耘中感知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岩门溪水库持续造福了一方百姓、惠泽这一方水土,创造者们的心血没有白费,百姓心里有杆秤,始终感恩与敬仰。并用这种精神,激励着后人以奋进姿态,投身新征程。
不觉间,夕阳落山,岩门溪水库,金波荡漾,余晖脉脉,鸟儿栖息在水边树上欢鸣,一群白鹭翩翩起舞从我眼前跃过。返家途中,我看到岩门溪水库下一望无际的稻田绿油油,那是丰收的喜悦,浪漫了这方新天地。
(原载“湖南生态文学”微信公众号,有删减。)
徐助全,泸溪县作协副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协会会员、省生态文学分会会员、湘西州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报告文学集《永恒的瞬间》。
来源:红网
作者:徐助全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