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的语言与抒情的实验
——谈梁子诗集《当原野一片寂静》
文/周瑟瑟
梁子最吸引我的是他放松的写作状态,这是一种写作观念与诗歌自由精神结合的理想状态。有时候我们会陷入紧绷绷的、甚至焦虑的写作状态,那是一种糟糕的状态。
《当原野一片寂静》给我带来快乐和惊喜,我羡慕梁子的健硕与平静。他“寂静”的审美,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但很难做到。
梁子的写作与生活有第三代诗人的江湖气息,我是指他身上的侠义之气与酒神气息。《诗歌大观园》《关于诗》《撞车了》,他这三首诗是写他的诗歌生活。我们在渴望“寂静”审美的时候,也愿意再次回到我们青春年少时浓烈的江湖气息之中。
人到中年还保持旺盛的创作活力的诗人并不是特别多。《与原野一片寂静》是梁子的语言与抒情的实验,这本诗集第一首诗《抒情种种》是一个父亲写给女儿的诗,“我的骨头会在荒野燃烧/女儿女儿/你要为我燃烧”,让我想到兰波和海子的抒情。
从梁子这部诗集,我看到我们人到中年的写作现在又回到抒情的黄金时期。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迷恋纯粹的抒情,后来我们似乎是集体转向叙述与反讽。
当我读到这部诗集封面上梁子的诗句:“当原野一片寂静/冰雪覆盖着烟子湖边的小草/妈妈,你骑着白马回来吧/穿过那片熟悉的白桦林”。诗人对妈妈的呼唤令人感动,这是诗人的情感底色,“寂静”的诗歌美学其实有着内心的风暴。
在AI算力加速的时候,我们的诗歌写作重回纯粹的抒情,我感到非常重要。有一段时间我十分警惕海子式的抒情写作,但这一年来我又十分怀念海子。我渴望那种强烈的以个体生命为核心的抒情,以奋不顾身的燃烧姿态进行写作。梁子就是这样的写作,这是对AI写作的有效对抗。写作是诗人的权力,写作也是诗人的尊严。以个体生命体验的方式,以个人的语言自由而放松的方式写作,是我们面对这个加速变化的世界的最好方式。
周瑟瑟,当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栗山诗歌学会会长。著有诗集《暴雨将至》《种橘》《屈原哭了》(繁体版)《向杜甫致敬》(多语种)《鹧鸪与木梯》(中英双语),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当代诗歌语言启蒙》,长篇小说《暧昧大街》等30多部。
来源:红网
作者:周瑟瑟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