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批学徒出师 湖南这个传习所能让古籍焕发新生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邓菁岚 王芳 编辑:史凌松 2025-10-14 17:07:13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14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首批学徒出师评审会暨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发布会在湖南图书馆举行。

活动现场展示的古籍修复成果。

由湖南图书馆创新推出的“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于10月14日正式上线。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4日讯(记者 袁思蕾 通讯员 邓菁岚 王芳)“希望他们不断精进技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在继承中创新,肩负起让古籍‘活’起来、‘走’出去的使命。”10月14日,在湖南图书馆举行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首批学徒出师评审会上,古籍修复师师玉祥语重心长地寄语六位学徒。

评审会上,根据《国家古籍修复技艺学徒出师评审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评审专家组现场检验学徒成果,经综合评定,六位学徒均符合出师要求,被准予出师结业。

自2007年我国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大力推动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工作,通过制定古籍修复技艺传承工作方案、挂牌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设立各地传习所等一系列努力,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的古籍修复专家队伍。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自成立以来,工作成果主要包括“护文明根脉”“播传承火种”“守文化责任”“匠心湘传”的文化接力、“数智赋能传统技艺”的创新尝试等。

湖南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贺美华表示,近年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在让技艺有传承、让古籍有生命、让文化有回响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和诸多实践。目前,湖南图书馆正努力构建古籍保护新格局,将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技艺传承、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实践,做好新时代湖南省古籍保护工作。

此外,由湖南图书馆创新推出的“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也于今日正式上线。该系统建设紧扣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求,立足古籍修复行业实际需求,历经多轮打磨完成开发和试运行。

古籍修复被誉为古籍的“续命汤”,是守护文明传承的关键技艺,多采用“师带徒”模式,通过“口传心授”,让古籍修复技艺传承有序。然而,随着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古籍修复事业也面临着知识传承难、修复经验共享不足、修复过程不易追溯、人才培养周期长等难题,传统模式亟待新技术破局。基于此,湖南图书馆靶向发力,充分依托本馆及业界古籍修复专业资源,将古籍修复技艺与人工智能、RAG等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多模态“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

该系统汇聚修复案例、修复用纸、专业参考书目、专家经验等,构建核心知识库,涵盖200余个修复案例、200多种修复纸谱类型、300多种专业图书、800余篇专业论文及100余种修复技法。其不仅服务于全国古籍修复从业者,更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未来将持续优化知识库功能。

来源:红网

作者:袁思蕾 邓菁岚 王芳

编辑:史凌松

本文链接:https://wl.rednet.cn/content/646954/58/153517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文旅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