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李亚妮/摄
洞庭赋
文/刘红科
夫洞庭者,史称云梦,源溯洪荒。襟怀川泽,乳哺荆湘。育高贤而滋胜地,浮大曜而吐长江。楼铭忧乐,湖鉴兴亡。文脉五千年,煌煌烨烨;烟波八百里,浩浩汤汤。
观夫四季风云,万千气象。春和则鱼戏碧漪,夏雨乃龙腾浊浪。霜凝橘柚,素秋而雁字横霄;霰落蓑篷,玄序则渔舟驻港。天际日沉,水中月漾。霞蒸赤壁,燃荆楚之颊颜;雾障青螺,隐湖湘之髻项。
伊昔湘灵鼓瑟,斑竹凝痕。飞吟一剑,吕祖三巡。诗魂出于秭归,离骚传世;天问吟于云梦,屈子成仁。鲁肃楼台,犹镇洞庭之浪;小乔妆镜,曾窥乱世之云。云梦气蒸,孟襄阳欲济;巴陵酒美,李太白微醺。燕公贬岳而吟,泽浮孤岛;子美凭轩而望,水漫乾坤。于湖诵其琼田玉鉴(注一),梦得吟之螺黛银盆。
今则力浚洞庭,重挥禹斧。玉镜映天,桑田返浦。渔歌互唱,千帆载月而归;白鹤群栖,万翮衔霞而举。棉云暖于岳荆,稻香漫于湘楚。虹桥饮涧,越云泽而接君山;铁马追风,发粤湘以达鄂武。烹武昌之鲂鱮,煮云梦于鼎鬹;食荆州之鱼糕,饮星沙之清醑。何分楚调湘音,共此烟波一釜。
嗟夫!波凝屈子之魂,浪激弼时之志。烟涛吞吐,长磨日月之轮;螺髻浮沉,永证沧桑之徙。护长江之重镇,泽被神州;擎生态之虹旌,功铭青史。此一湖澄澈,岂惟荆湘之镜?实乃华夏之心也!(注二)
注一:南宋词人张孝祥,别号于湖居士,其《念奴娇·过洞庭》有“玉鉴琼田三万顷”。
注二: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武汉三镇得以安全度汛。洞庭湖区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在保证生态安全方面的地位不可替代。将洞庭湖提升为“华夏之心”,既呼应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又突出了洞庭湖作为中华文明精神坐标的当代价值,将地域景观升华为民族精神的具象载体。
刘红科,中华诗词学会当代诗词曲赋联精品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诗词协会诗联学会会长。
来源:红网
作者:刘红科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