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重阳
文/张毅龙
晨光如同苏醒的诗人,在东方的天际欣然挥毫,将温暖而明净的光辉,慷慨地铺满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我推开门,凭栏远眺——薄霜如钻,晨雾轻舞,天地间洋溢着秋日的清朗与丰盈。山河静美,眉眼间镀上了金秋的成熟与豁达。恰如程颢所言“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从容不在远方,而在欣然拥抱此刻的丰饶。
清甜的空气迎面扑来,野陌如画遍地霜。霜华是秋的精致赠礼,以晶莹点缀万物,将浅黄与深红都染成童话中的银霓。空气里漾着泉水般的清新,深吸一口,仿佛能将心底的尘埃一一拂去,留下明净与轻盈。顿悟陶渊明“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真意——原来“放下”不是丢失,而是为了更丰盛地接纳。
庭前石阶上,薄霜似细碎的星光。俯身时,落叶翩跹舞金影,几片秋叶掠过竹篱,在通透的晨光中写下轻盈的诗行。指尖触到雏菊微展的花瓣,凉意中蕴着生命鲜活的韧性。元稹那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浮上心头,此刻却化作温暖的礼赞——花魂漫舞乘风去,它们不是凋零,而是带着圆满奔赴下一场绚烂。
四周安宁,唯有脚步声如轻歌。疏枝映水满横塘,荷塘里错落的枝桠在薄冰上勾勒出灵动的素描。落叶恬静地偎依泥土,不是终结,而是生命轮回中深情的延续。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吟唱在耳畔回响——原来告别与新生,本是生命最美的合唱。
回身进屋取下折叠棍,“锵”的一声敲醒晨光。金属棍身映出的容颜虽染风霜,眼中却跃动着不灭的星火——孔融《论盛孝章书》中“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的感慨犹在,然老去的是年轮,年轻的是永远向往春光的心。
脚下的路因霜冻而轻快,棍尖点过草叶,扬起一抹亮晶晶的欢欣。这清朗之中,寒气初临冬未深,俗世纷扰仿佛被晨光融化,心扉悄然敞开,涌进的是明澈与安然。白居易“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的领悟涌上心头——原来自由,是与万物共沐秋光的恬淡。
远山在轻纱后含笑舒展,溪床的卵石如镶嵌的珍珠。连天秋雨润尘香的记忆尚存,而希望的泉声,已在心田涓涓流淌。往昔的忙碌与纷扰,如晨雾消散,此刻只留下被秋色浸润的清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早将智慧写在光阴里。
愿如这秋菊,在时光阡陌上自在开合。看懂开谢轮回,方知生命的丰盈不在久驻,而在每一刻的真切体验。曹雪芹借薛宝钗之口道出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此刻方知简单处最见生命的华彩。
脚下土块轻绊,将我唤回当下——却不恼反喜,权当大地邀我共舞。那些飘落的,不是终结,而是为了来年更盛大的绽放。《庄子》谓“道在稊稗,在瓦甓”,连这小小插曲,都是生活馈赠的惊喜。
日子如歌谣流转,而我愈发珍视这些清秋的馈赠:雁阵挥毫的长空画卷,秋菊傲霜的明媚风骨,暮色中轻摇的芦苇,甚至一片旋落的枫叶——叶脉蜿蜒,吟唱着季节更迭的赞歌。这飞舞,不是别离,而是生命欢庆的圆舞曲。《华严经》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美从不隐藏,只在热爱生活的眼中绽放。
漫步归来,衣袂虽染清寒,心中却点亮融融暖意。转身回望,东方朝霞正绚烂,霜降后的重阳,清朗中孕育着无限可能。篱前那簇黄菊,在晨风里轻轻摇曳,不是孤寂,而是守望中的欣然。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句在心头回响——希望永远在转变中生长。
时光含笑,岁月如诗。将棍子轻轻挂回墙角,动作间满是感恩——这不是告别,而是又一程美好的开始。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悟油然而生——有些感动,就让它流淌在静默的喜悦里。
登临的豪情、远方的召唤,或许渐淡,但这小院、这老屋,恰是我心灵栖息的花园。人生如白驹过隙,何不让心灵永远向阳?烦忧如露,来去皆自然;愁绪似风,终会被暖阳驱散。卸下重负,生命方能翩然起舞。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领悟,千载后在秋光中愈发鲜明。
秋风起时,落叶为大地织就锦绣华毯;花谢时节,余香为岁月留下永恒芬芳。聚散离合,勾勒出生命多彩的轮廓——而这轮廓,在我眼中,是秋光描绘的温暖与深厚。慧能“得失从缘,心无增减”的智慧,在缘起缘灭间自有其圆满。
在生活的间隙里收集欢欣,于这霜降后的重阳,我见变迁,更见变迁中永恒的生机。寻一方净土,自在生长——我的天地,就在这屋檐与庭院之间,因拥抱世界而辽阔无垠。王康琚“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的古意,今悟真正的安宁不在逃避,而在融入万象的胸怀。
风雨过后,我们学会与岁月携手同行;晴空之下,我们与自己温暖相拥。在时光的长卷上,每个人终将描绘出独特的风景——不是无奈,而是主动选择的生命艺术。《世说新语》载“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我”字,写来简单,活来却是一首永远向上的诗。
人生旅途千姿百态,只要内心明亮,处处是风光。无论行至何处,都能守护一份淡泊与从容——这并非难事,而是日复一日与美好相遇的修行。《道德经》“大道至简”的哲思,就藏在最清新的秋晨里。
余生绵长,愿景如晨曦般灿烂。愿以歌笑面对阴晴,以坦然欣赏圆缺。此刻,黄菊、霜华、远去的浮名与我的笑纹,在这渐亮的天光中融为一曲生命礼赞。《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就是在流转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何不就在这心灵家园中安居,与宁静为伴,与喜悦为友——向光明处探寻生命的奥秘,不必强求答案。或许,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如杜甫“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豁达,都是生命的馈赠,而我的道路,正待一步步快乐前行。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寻本身,就是最美的答案。
霜降之后,又重阳。万叶归根时,生命在宁静中酝酿力量,优雅不是造作,而是历经春秋后的自然姿态——从容、喜悦,且满怀期待。正如海涅所言“冬天从这里夺去的,春天会交还给你”,自然的诺言,总在希望中如期而至。
张毅龙,男,湖南人,务过农、做过工、教过书,习作发表于较多媒体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张毅龙
编辑:施文
本文为文旅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